馬慶梅
摘 要:教學管理改革要更新辦學觀、人才觀和教學觀,通過改革教學觀管理思想,改善教學管理環境,落實教學管理成果,提高教學管理者素質,與現代教育目標相適應,以良好的教學管理,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管理 教育觀念 教育目標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1
教學管理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為提高教育質量,必須與時俱進,主動改進教學管理思路,把全面推進教學改革作為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務,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 樹立與時俱進的現代教育觀念
1.1 更新辦學觀
學校決策者教育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辦學觀念。良好的辦學觀念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事關教育教學改革成敗。這就要求必須將過去傳統的質量觀轉變為現代的多樣化的質量觀,充分利用各種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發揮自身優勢,辦出特色。
1.2 更新人才觀
現代社會要求培養的學生具有的理論基礎比較堅實,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強,同時更要求學生具有面對大量信息做出迅速反應并創造性應用的能力,具有適應變化、適應環境、尋找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條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以及足夠的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發表的《學習:人類的內在寶庫》指出,21世紀的教育不再是發展的手段,教育的本身就是發展的基本內容和目標,接受教育不僅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以及個人能終生學習。如此證實,更新人才觀是多么的重要。
1.3 更新教學觀
傳統的教學觀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進行的,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師和課本,沒有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把所有的知識都塞給學生,不注重學生學習思維方法和對現有知識的鑒別、批評能力,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管理強調統一性,缺乏彈性管理理念;注重過程管理,抑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沒有達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之目的。
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就必須樹立現代的教學觀,秉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之理念。這就要求教學管理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把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作為衡量教學成敗的主要衡量標準;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職業發展能力和創新意識,建立教師與學生互動和共同發展的新機制;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構建,合理設置課程,更新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給學生自我設計、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學校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倡改變課程體系,合理確定教學時數,正確選用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切實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并運用于具體實踐之中。
2 與教育目標相適應教學管理的構建
2.1 改革教學管理思想
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培養的學生素質較高、創新能力強,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具體體現在改革教學各環節,構建一個適應學生培養和成長的新的教學體系。要達到此目的,必須突破舊的教學觀、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流程甚至教學方法。所以,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改革必然觸動固有的約定俗成的教學管理制度,任何一個方面的的教學改革必須以改革對應的教學管理制度來支撐。因此,開展教學改革就必須改革教學管理思想和制度,把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思想轉化為教學管理的思想,形成新的辦學觀、人才觀、教學觀和管理職能觀,為教師和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并予以具體實施,做到“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從而形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豐富多彩的以及為達到培養目的而發揮保障作用的教學管理機制。教學改革會促進教學管理的配套制度改革,后者應超前于前者,這樣教學管理才能保障和推動整體教學改革的進程,有利于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2.2 改善教學管理環境
在社會系統中,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校園文明與社會文明之間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調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將科學態度、文明風范、價值觀念等融入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這需進行堅持不懈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社會科學發展。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打破原來的教學格局,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革從教學體系到教學環節以至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局部的探索和嘗試,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對其中的成功經驗逐漸鋪開。所以,重要的在于教學管理措施的變革。在實施過程中,是秉持鼓勵還是限制的態度,是創造條件還是放任自流,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整體教學改革是教育發展的方向,具體的教學改革是極其脆弱的,這要求改革環境應該是比較寬松、適宜的,尤為重要的是教學管理環境。
2.3 落實教學管理成果
教學改革成果最終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教學的系統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改革成果必須通過教學管理加以綜合和集成,并制定相應富有創新精神的改革舉措和配套措施,通過實踐,才能形成教書育人之成果。更應注意鞏固與擴大改革碩果,注重教學管理建設,使之得以推廣應用。所以,開展教學改革,設立管理部門,使其具備組織管理教學改革的新職能,對教學改革進行總體設計,也是教學改革成果的積極推廣者和實施者。教學管理中,應制定措施來統一改革方向、推動改革進展、鞏固改革成果、制定配套措施、推廣改革成果。
2.4 提高教學管理者的整體素質
首先,教學改革必然需要變革教育觀,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理念。教學管理者必須深刻研究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研究教育功能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正確解讀和理解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內涵。其次,教學改革將逐漸改變原教學格局,必然調整教學管理的內容和方式,以適應改革的需要。
為此,教學管理者必須了解教學改革的實質、內容和過程,研究適應新的教學體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要做到這些,管理者的整體素質是重要的因素。這要求這支隊伍必須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政治方向正確,工作方法恰當,有奉獻精神,作風扎實,思慮周全,善于總結,勇于改革,能著力將教學管理與教育學術研究相結合,將教學改革在推向新高潮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4-0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