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坤
摘要:眾所周知,博弈論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許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學科一樣,都是從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對這些元素構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而后逐步引入對其形勢產生影響的其他因素,從而分析其結果,故博弈論的實際應用極其廣泛,具有相當的學習價值。本文即是對博弈論在世界局勢分析上的實際運用進行一定的介紹,希望他人能夠對博弈論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加速博弈的相關理論在我國的傳播。之所以以美朝關系為例,是因為朝核問題是當前國際區域政治框架中的一大問題。盡管目前伊朗核問題,敘利亞沖突等事件對國際的影響也是相當巨大,但是考慮到朝鮮與我國的特殊關系,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朝核危機的爆發與否對我國將產生的巨大沖擊,美日聯盟借朝核問題為由加緊對我國的戰略包圍與遏制等等與我國緊密相關的因素,加之朝核問題中反映出來的國家之間微妙關系的博弈這樣極具特色的博弈素材,故本文決定將就以美朝博弈為例,對朝核問題中存在的相關博弈進行一定的研究介紹。
關鍵詞:美朝關系 朝核問題 博弈論
一、朝核問題概述
朝鮮核問題,是指朝鮮開發核應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區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問題,相關方為美國、中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
朝核問題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于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后,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于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于石墨反應堆,于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后,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并不密切。
美國對朝鮮的核針對使得朝鮮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全,朝鮮不顧國際社會輿論的極大壓力冒險開發核武器,目前已有一定的成果,朝鮮半島因此籠罩上核戰的陰霾。由于朝鮮與我國特殊的關系以及朝鮮半島對我國特殊的戰略地理位置,為使朝核問題和平解決,中國政府積極斡旋,于2003年4月至今已促成六次有朝鮮、中國、美國參加的朝核問題三方會談。
2003年8月,中國在北京舉行有中國、朝鮮、韓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參加的第一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并確立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原則。截至2008年6月,六方會談已進行到第6輪。
令人遺憾的是,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5日試射通信衛星的問題通過了一份主席聲明,要求北韓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禁止進行此類發射的1718號決議。第二天(4月14日),朝鮮外務省即發表聲明,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并將重啟核設施建設。
自2008年12月初六方會談團長會結束后,會談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目前,有消息表明美國有意開啟第七次六方會談。總之,朝核問題在短期內不會解決,事態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構建朝核問題博弈模型
盡管朝核問題涉及美、朝、韓、日、中、俄等多個國家,但是就目前核危機發展的現實狀況和利害關系來看,美國和朝鮮是這場危機最主要的兩個行為體。因此,我們將集中分析美朝之間的博弈。
(一)博弈論的基本要素
博弈論是研究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局中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均衡問題,是研究聰明且理智的決策者在沖突或合作中的策略選擇理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及其均衡,也就是說,研究當一個主體的決策不僅受其他主體決策的影響,而且該主體的相應決策又反過來影響其他主體的決策和均衡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博弈論也稱為“對策論”。博弈論通常涉及局中人、策略、支付、行動、結果、均衡等概念。其中,最基本的三個要素為:
(1)局中人,即博弈參與人
局中人是博弈中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決策主體(個人、團體、國家等行為體),他們在博弈過程中本身都是理性的。本文的博弈者設定為美國和朝鮮。
(2)策略,即局中人可能采取的戰略行動
策略是指每個參與人在博弈中的行動規則或者行動指南,它告知博弈者在什么時候選擇什么行動。假設在國際問題中各個國家依據策略最終采取的行動有合作(Cooperation,簡寫為C)和不合作(Defect,簡寫為D),而將局中人博弈的結果稱之為結局(Outcome),那么美朝博弈就會形成如下幾種結局:D1C2(美國不合作、朝鮮合作,朝鮮損益);C1C2(相互合作);D1D2(相互不合作);C1D2(美國合作、朝鮮不合作,美國損益)。
(3)支付
支付就是在博弈過程中依據可能的戰略而產生的所有可能的結局中各方參與人所獲得的回報。我們將支付從大到小分為四種,Ist >2nd>3rd>4th,并按照不同結局所代表的支付,從大到小的排序排列就形成了局中人的支付偏好排序。
(二)美朝雙方的策略選擇及其結果
(1) D1C2(美國不合作、朝鮮妥協)。美方在堅信自己會取得這場核危機勝利的前提下,美國對朝鮮實行經濟制裁、外交孤立、軍事威脅等,最終迫使朝鮮做出重大讓步,無條件放棄核計劃、拆除核設施,進而使朝鮮陷人危機而面臨瓦解的危險;美國徹底解除朝鮮半島的核威脅,鞏固在東亞的霸權國地位,基本實現自己的目標。朝方迫于來自國內的經濟困難和美國對朝封鎖造成的國際壓力,朝鮮最終做出讓步,放棄核計劃。結果,朝鮮雖獲得國際社會的一些援助,但其博弈的目標基本沒有實現,而且很可能導致朝鮮國內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生存危機。
(2)C1C2(即雙方互相妥協合作)。由于美國考慮到朝核問題升級將使自己處于伊核問題、國內經濟就業形勢嚴峻等多面應付的尷尬局面中,也迫于中、俄、韓、等國要求和平解決危機的要求,并且估計到如果自己讓步朝鮮也必然會做出某種妥協,所以借助國際社會的斡旋,美國體面地與朝鮮重新達成協議。在朝鮮放棄或凍結核計劃的同時,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朝鮮的經濟要求,同時也對朝做出某種形式的安全承諾,并在一定程度上保住自己的國際聲譽。朝方會做出讓步,例如凍結核計劃的承諾,以此獲得一些國際援助,緩解國內經濟困難,也能得到美國某種形式的安全承諾,核危機得到暫時解決;同時還可告示朝鮮:美國并非不可一世、無以應對。但是,朝鮮依然無法完全消除來自美國的敵視態度。
(3)D1D2(即雙方都不妥協合作)。美方由于認為自己對朝做出讓步只會導致更多國家對美國進行“訛詐”,因此美國無意做出任何讓步,堅持聲稱只有朝鮮在完全停止其高濃縮鈾計劃并重新承諾遵守NPT (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前提下才與朝鮮談判,并希望最終拖垮朝鮮。朝鮮則會認為在美國強硬政策下屈服會嚴重損害其政權生存的合法性,結果選擇一種與美國魚死網破針鋒相對的策略,做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結果在雙方僵持下,朝鮮核危機延續和不斷升級。東北亞局勢動蕩不安。
(4)C1D2(即美國合作、朝鮮不妥協)。由于估計到自己強硬的政策只會讓朝鮮更有借口執行核計劃,并引起整個東亞局面失控;同時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多面應付的被動局面,美方首先做出讓步,與朝鮮進行談判,不僅對朝鮮的安全做出某種保證,并且基本滿足朝鮮的經濟要求;而朝鮮也做出凍結核開發計劃的決定。在這一對弈過程中,美國的信譽和作為超級大國的自尊受到損害,朝鮮成為不畏強暴的楷模、更受本國人民的擁護。朝方則預測如果自己采取強硬態度,美國必然采取以往朝核危機一樣的行動而期望朝鮮讓步,結果朝鮮不但推進自己的核開發,增加對美國的隱性核威懾,而且表現出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最終迫使美國做出讓步。朝鮮減少了來自美國的戰爭危險,基本實現自己的經濟與安全目標,最終也做出停止核計劃的承諾。在這種結局中,朝鮮基本實現自己的目標。
(三)各方支付結果分析及實際結果可能性預測
根據以上分析,對于美方,在D1C2結果中,美國以最小的代價基本實現其目標,給美國帶來最大的支付,是美國最期望出現的結果。C1D2則是美國最不愿看到的結果,因為這樣雖緩解了核危機,但其霸權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從美國目前的國內不景氣的經濟局勢及考慮到其忠實盟友的利益安全來分析:在短期情況下,C1C2較之D1D2對美國更為有利。因此,在目前情勢下,美國的支付偏好排序為D1C2 > C1C2 > D1D2 > C1D2。
對于朝方,C1D2無疑對朝鮮最有利,基本實現自己的目標。朝美雙方均做出讓步從而部分實現各自目標總要優于朝鮮單方面做出讓步,即C1C2 >D1C2。由于朝鮮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而且朝鮮并不想導致朝美的長期對抗,只不過由于國內外困難而叫板美國借此來改善自己的不利處境。事實上,它從一開始就抱有與美國重新談判的目的,希望在談判桌上解決核問題。同時,朝鮮正在進行經濟改革,急需外界援助來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如果在雙方處于D1D2這種僵持的狀況下,朝鮮繼續實施核計劃,即使真正擁有了核打擊能力,國內經濟卻可能更加困難。因此,朝鮮通過讓步來緩和國際局勢以獲取國際援助,從而保全國內大局和自己有限的實力,相對于朝鮮選擇與美國對抗而最終被拖垮的結局更優,即D1C2>D1D2。為此,朝鮮的支付偏好排序為C1D2 > C1C2 > D1C2> D1D2
綜上所述,美國的支付偏好排序為D1C2 > C1C2 > D1D2 > C1D2,朝鮮的支付偏好排序為C1D2 > C1C2 > D1C2 > D1D2,但由于局中人各方都力圖使自身收益最大,損失最小,博弈雙方不會讓任何一方的收益達到理想化的最大。D1C2中,盡管美方會獲得最大效用,但朝方會因此而受到僅次于最壞結果的D1D2的損失,故D1C2不會是該策略型博弈的納什均衡點,同理,對朝方最有利的C1D2由于對美國全球霸權的巨大沖擊損害也不可能成為該策略型博弈的納什均衡點,雙方最終會權衡利害,考慮到長期重復博弈的相互影響,逐漸向C1C2的結局靠攏。因此, C1C2為朝核問題策略型博弈的納什均衡點,故朝核問題還將處于一個談判的長期循環中。
三、小結
博弈理論博大精深,本文僅僅是博弈論對世界形勢分析的簡單應用。博弈論的目的在于尋找到最優策略,其魅力也在于在紛繁叢雜的復雜環境中提取出最優方案,努力尋求一種平衡。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各位的興趣,促進我國在博弈理論上的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張維迎,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經濟博弈論基礎》,王文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博弈論分析》,吳志成 李敏,南開大學法政學院論文
4、《朝核危機的“非零和”博弈》,胡明遠,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