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璇
摘要:近年來,廣西縣域金融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仍然存在融資難、資金外流、利率攀升、針對性較弱等問題,本文結合廣西縣域金融發展現狀,分析如何加大其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力度,從而更好地促進縣域金融為縣域經濟服務。
關鍵詞:縣域金融 縣域經濟 金融支撐 服務創新
一、當前廣西縣域金融發展現狀
廣西縣域金融在近幾年來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呈現出如下三個特點:一是縣域各項存貸款持續增長。至2010年末,廣西縣域各項存貸款余額比上年分別增長27.74%、33.75%。二是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農村信用社的主力軍地位逐步顯現。2002年-2010年,廣西國有商業銀行縣域存款市場占有率由77.71%下降到57.7%,貸款市場占有率則由75.28%下降到50.3%。而同期涉農金融機構存款由22.37%上升到37.3%,貸款則由28.99%上升到44.2%。三是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狀況逐步好轉,效益明顯回升。其中不良貸款率逐年穩步下降,2010年末,縣域金融機構不良率不良貸款比例從2006年末的27.93%下降至2010年末的4.2%。自2004年全國農村信用社實現轉虧為盈,2010年全年實現利潤678億元,整體經營效益明顯回升。廣西縣域金融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支持縣域中小企業、扶持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廣西縣域金融體系主要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構成。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商業銀行集約化、扁平化管理不斷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逐步完成,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有所精簡,特別是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上市后加大了分支機構的整合力度,廣西金融業機構的數量和網點下降。2009年,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數量為2263個,從業人員21566人,資產總額2153億元;郵政儲蓄機構的數量為921個,從業人員9306人,資產總額582億元;農業發展銀行有92個網點。2002年,廣西縣域金融機構網點有4382個,2009年上半年降為3276個;縣域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數也從2002年的37865人減少至2009年上半年的30872人。縣域金融機構逐年減少,從業人數也相應縮水,有些鄉鎮甚至沒有金融機構,致使縣域金融服務缺位,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功能有弱化的趨勢。
當前縣域金融服務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縣域資金不能用于縣域建設,而是被抽調到了城市。資金外流的主要渠道:一是商業銀行在縣及縣以下吸收的存款中相當部分流向城市用于城市建設和工業項目。2010年末,廣西縣域國有商業銀行存貸比比前兩年有所下降,但國有商業銀行上存資金占廣西縣域國有商業銀行各項存款50%以上。二是郵政儲蓄在縣及縣以下吸收的儲蓄全部流出農村地區。據田東縣金融辦統計,自開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以來,各類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田東縣的信貸投放力度,使田東縣信貸資金由2008年凈流出0.75億扭轉為2009年的凈流入1.47億,相當于使田東縣信貸資金增加了2.22億元。但這一數量遠低于郵儲一家銀行從田東縣抽取的資金。郵儲銀行針對農戶的小額貸款年利率達15.84%,比農合行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農行的惠農卡貸款利率高7~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大量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稱,農民工對創業貸款、社會保險等金融服務需求強烈,但貸款門檻過高和貸款程序繁雜制約了貸款需求的實現。調查顯示,農民工認為“回鄉創業貸款”得不到滿足的占45.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繼續居各選項首位;認為“異地創業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占18%,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農民工創業信貸難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緩解。調查統計司分析認為,整體看,金融機構針對農民工的金融服務仍處于較低水平,貸款滿足率太低。其原因一是對農民工的貸款條件過于嚴格,二是農民工不了解貸款流程及優惠政策,三是缺乏適合農民工的保險產品。
目前廣西縣級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只是扮演了糧棉油收購、儲運等環節資金提供者這一單一的角色。廣西農業發展銀行收購資金、儲備資金增長,對加工或龍頭企業的糧食轉換貸款增長,而對農村信用社力所不能及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建設、中小企業、龍頭企業等大額資金需求缺口不能起到較好的補充作用。
二、縣域金融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存在的金融支撐問題
當前廣西縣域金融對縣域經濟支持中存在諸如:信貸業務單一、籌資渠道狹窄、經營困難、信貸資產質量低下、內部管理機制僵化、資金外流等問題,使得其與縣域經濟發展無法同步。以廣西縣級農業發展銀行為例,農發行支農職能嚴重弱化,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人對農發行繼續存在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歸咎于農發行自身決策與管理失誤,也不是通過其自身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從根本上說,由于農發行具有產權主體的單一性和決策權力的相對集中性,其支農職能和作用的強弱,受制于中央政府賦予其履行職責的空間大小。目前廣西縣域金融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其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伴隨著銀行行為轉變和資金外流現象而出現諸多“貸款難”的問題,尤其是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大量中小企業、個體民營企業以及相當多的農民很難指望能從正規的銀行機構貸到款。
(二)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融資難成為發展的一大阻礙。縣域經濟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支持;另一種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由于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不足,導致縣域經濟融資難。一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國有金融機構對支持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現有的金融政策和產品對縣域經濟的推力不足。三是現有的金融服務、產品種類及運作方式無法滿足縣域終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農業發展銀行至今沒有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受中央高度重視的戰略性產業化組織開設具有專門的合融產品,金融政策嚴重滯后于行政政策。
2、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攀升,制約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向上浮動區間遠遠高于其它金融機構,造成農村市場利率水平高于城市。廣西農信社貸款平均利率曾一度高于同期城市商業銀行平均利率水平1.568個百分點,有的農信社甚至一浮到頂,造成借款農戶利息過重。同時,農村信用社的利率上浮,還成為民間借貸利率升降的標尺,并由此引起民間借貸利率的上漲。
3、縣域特色產業經濟不明顯。縣域經濟是以資源為依托的特色經濟。縣域產業發展關鍵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各個縣域的士地、氣候、水等資源狀況不同,人口數量及素質、開發歷史長短、原有生產基礎、科技水平等社會經濟條件也不一樣,必然給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同的特色。但廣西大多數縣域潛在的比較優勢沒有形成現實的經濟優勢,在對特色資源的發掘、市場營銷、生產組織和縣域內外的合作等方面都有待于加強。由于特色經濟發展緩慢,一些縣市的金融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或處于閑置狀態,或處于低效率利用中。這樣即使擴大了金融的信貸,也無法使該地區經濟得到迅猛發展。
三、促進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撐對策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1.金融機構應因地制宜地支持特色產業。縣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各地區的資源、產業和企業也各具特色。因此,金融機構必須根據國家政策,加強對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等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明確本地區的特色產業、特色產品、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產業。
2.廣西區政府應加大財政對縣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長期以來,由于受財政體制的影響,廣西財政對縣及縣以下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公共品供給短缺。特別是1994年分稅制以來,由于財權和事權的不對稱,造成縣(市)級財政出現困難,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目前,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加大財政對縣域基礎設施,如水利工程、公路、供水、供電、通訊等的投入。
(二)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
1.建立權責對稱的商業銀行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增加國有商業銀行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各國有商業銀行要科學界定內部部門之間的關系,真正建立起以權責利為中心的經營與發展激勵機制,正確處理風險防范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一是要適度下放基層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權、銀行承兌匯票和貼現審批權限,減少貸款審批環節;二是對基層行清收的貸款,允許留存當地周轉使用;三是實行存貸掛鉤,新增存款的50%留給縣支行使用;四是適當放寬縣域小企業的貸款條件,增加授信額度;五是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廢除貸款終身追究制,要考慮信貸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制定科學的考核辦法,對不可預測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信貸風險不追究信貸人員的責任,以鼓勵信貸人員營銷貸款。
2.調整信貸策略,促進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要把握好信貸增量的投向,重點支持五大方向:一是重點支持縣域中小企業;二是突出支持技術創新;三是突出對農業支持;四是突出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五是重點支持外向型農資企業。通過“五個重點支持”不斷優化縣域產業結構,促進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3.中央銀行應適當增加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民銀行再貸款額度,增加再貸款種類,延長再貸款期限,用于扶持和引導縣域內金融機構增加投入,拓展信貸市場。
(三)放松市場準入制度,放開對民間金融的管制
1.當前,廣西存在如合會、民間借貸、私人錢莊、互助會等多種形式的非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在廣西縣域金融市場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分量。因此對其不能采取敵視的態度,而應積極引導,承認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并從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入手,使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形式逐步合法化、公開化和規范化,并納入到農村金融體系中加以監管。
2.健全法律法規,規范引導縣域民間融資行為。明確民間融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之間的具體區別和界定標準,將實際存在的民間融資行為合法化。同時,對民間融資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交易方式、契約要件、期限利率、稅務征收、違約責任和權益保障等加以明確。
3.化解風險,完善民間金融監管機制,使民間融資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一是廣西有關政府部門聯合金融機構設立專門辦理“民間融資”手續的管理和登記制度機構,科學管理,正確引導。二是建立監測通報系統,及時監測區內民間融資的總量、利率水平、資金來源及運用情況,適時進行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三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加大對高利貸、地下錢莊等非法融資行為的懲處力度,凈化民間融資市場,降低民間金融引發社會不穩定的風險隱患。
4.應更多地鼓勵自發的民間融資形式,適應縣域經濟對金融支持的多方面需求,比如私人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由于信息的交流和市場發展不夠充分等問題,私人募股權融資不適應在大范圍內推廣,不能把分散的民間資本大規模積聚起來,但可以在少數范圍內集資。此外,縣域正規金融機構應積極開展個人委托貸款業務,為民間借貸雙方牽線搭橋,使民間融資由地下操作變為規范的市場融資行為。
(四)加快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1.針對目前部分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呈現出“三個高度集中”的問題,進一步深化銀行機構改革、重組,適當增加對經營行的授權授信權限,爭取本地存款更多地轉化為本地貸款。其次以新的定位和超前意識做好金融網點設置。如目前隨著廣西邊貿的飛速發展,針對銀行開辦邊貿結算種類和辦理邊貿結算網點少的情況,可相應增加服務種類和營業網點。
2.針對當前廣西縣域金融服務品種單一,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收益回報的金融業務品種少,特別是針對港口建設、邊境貿易、邊境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經濟的個性化服務不多的現狀,各金融機構應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地客戶對貸款的需求情況,制定和開發更多的業務新品種。其次是完善現代化支付系統、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加強綜合性金融產品的開發,如開辦個人創業貸款,向民營企業、私人企業、個體經營者發放生產經營性貸款、下崗再就業貸款等。
參考文獻:
[1] 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調研報告,金融時報,2005.
[2] 廣西壯族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R],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9.
[3] 熊德平.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
[4] 蘭國良,趙國杰.可持續發展縣域經濟的多維視角[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5] 凌耀初.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戰略[M],學林出版社,2005.
[6] 鄭玲.貧困縣域經濟發展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7] 程翻身,郭榮.對欠發達地區弱勢群體金融支持的思考[J].華北金融,2007(7).
[8] 杜曉山,劉文璞.小額信貸原理及運作[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8).
[9] 趙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管理的特色經驗[J],現代金融,2010.1.
[10] 呂靈華.縣域經濟發展研究 [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