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雄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國不能在封閉條件下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而必須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實現產業結構的開放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全球化下產業結構優化其本質是生產要素在全球產業范圍內尋優配置的過程,要素流動在產業優化中具有關鍵作用。金融資本是流動要素中最關鍵的要素,在資本逐利本性驅動下,金融資本自發地在全球范圍的產業體系內實現收益最大化,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利率、匯率、證券投資收益率等金融資本因素及要素稟賦與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等產業資本因素是資本國際尋優流動的驅動因素。一國資本市場開放對本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坐標系中實現優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資本市場產業結構優化
一、經濟全球化下產業結構優化內涵
經濟全球化下的產業結構優化是指一個國家產業體系融入世界產業經濟系統,實現產業經濟體系開放化,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度化,通過產業結構效應的釋放提升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一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全球化下的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開放化、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根本特征。
產業經濟體系開放化是經濟全球化下一國產業經濟系統不同于封閉經濟產業體系最基本的特征。產業經濟體系開放化是指一國經濟發展中產業的選擇和發展都置于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參與國際分工體系,最終使本國產業經濟系統成為世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開放及互動作用的結果,其本質就是產業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下的產業結構合理化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是指在產業經濟系統開放背景下,本國產業系統內產業之間以及本國產業系統與世界產業經濟系統之間協調能力的加強和關聯水平的提升。協調依然是基于經濟全球化的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核心。基于經濟全球化下的一國產業結構合理化除了本國產業體系協調能力的加強外,還包括本國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層次體系中的合理化,這是一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位置調整與其在國際市場上與相關國家進行動態產業博弈競爭的結果。
產業結構高度化是產業結構動態發展的客觀要求,既包含三次產業間的結構比例變化,也包括產業結構中高附加值產業所占比重提升,當代的產業結構高度化還表現產業結構知識化的過程,基于經濟全球化下的一國產業結構高度化還包括本國產業國際分工層次的提升及本國在國際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獲得更大利益的過程。
二、全球化下資本市場優化產業結構原理與機制
全球化下產業結構優化其本質是生產要素在全球產業范圍內尋優配置的過程,要素流動在產業優化中具有關鍵作用。流動要素中資本是最重要和最具流動性的要素,全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資本市場是資本流動重要平臺。資本流動是指各種實物形態資本、金融資本、技術和信息資本以及人力資本以盈利為目的在國際間的流動。金融資本與勞動力、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其中,金融資本資源的配置并不只是金融資本本身的配置,而且是社會其他所有生產要素配置的媒介與載體,金融資本的配置與流動引導其他物質資源以及人力資本的配置與流動,金融資本的全球流動及產業間的流動深刻改變了生產力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體系。
逐利是資本的本性。世界各國的要素稟賦和經濟發展是非均衡的,稟賦與發展的非均衡導致了各國利率、匯率及資本邊際生產力的差異,從而使得資本在不同的國家將會取得不同的收益,于是資本的逐利本性就將推動資本在世界各國進行尋優流動,以在全球范圍內取得資本收益的最大化。金融資本流動遵循經濟學利益導向的基本原則。金融資本跨國界流動的基本信號是金融資本的價格,其直接表現就是利率、匯率的不同以及不同國家資本邊際生產力差異從而引起金融資本的收益率產生差異。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日趨全球化,投資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有利的投資機會和金融中介,融資者也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最合適的融資工具。金融資本資源的全球尋優流動引導其他物質資源以及人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與流動,金融資本帶動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品牌等資源在一國進行重組,從而導致該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地位的變動,并由此獲得相應的要素分工收益。同時,資本跨國界直接流動始終與特定產業的利益相聯系。金融資本流入一國時,會選擇該國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部門、產品和企業進行投資,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這些產業、產品得到了資金也就可能和獲得好的發展機會,從而提升其產業獲利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三、驅動資本國際產業間尋優流動的因素
全球化經濟中的國際資本按其屬性有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之分,金融資本緊緊與產業資本結合、溶合,為產業資本提供信用支持。在市場經濟中,金融業發揮資本積聚、資本集中與資本配置功能,未來金融業將是銀行與資本市場共同發揮金融中介作用的時代,前者使現有企業壯大,而后者則是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及實現企業兼并收購和重組的有效渠道。隨著金融深化,貨幣資本作為第一推動力和持續動力的地位愈發重要,它調動和配置生產要素,誰控制貨幣資本誰將控制這一切,凸顯了金融資本的重要性,金融資本對經濟的影響和調節作用將越來越大。因此,產業資本必須借助于金融資本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一)作為金融資本的驅動因素
金融資本是資本歷史形態演進的最高階段,是專門投資于各類金融資產,并追求價值無限增值(盈利最大化)的貨幣資本。隨著金融資本全球化的延伸,主要工業化國家利用本國貨幣資本,通過國際融合及其它手段發展為支配全世界經濟的全球貨幣資本,從而形成國際金融資本。金融資本體現了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緊密結合、產業資本依賴金融資本(融資功能)的關系。
影響金融資本流動的因素主要包括利率、匯率和證券投資收益等。
1、利率。利率是最早被用來解釋國際資本流動的因素之一。利率反映了在世界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成本或者說所要求的最低投資報酬率。根據傳統關于利率與資本市場流動的理論,一般而言,世界利率的變化與資本流入國家的金融資本呈負相關關系。一方面,當世界利率下降(上升)時,融資成本下降(上升),全球信用膨脹(收縮),資本供給增加(減少),流入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資本將隨之增加(減少);另一方面,當世界利率下降(上升)時,國內金融市場收益率相對提高,對國際金融資本吸引力增強,金融資本流入。
2、匯率。匯率是典型的國際金融變量,幾乎是任何國際金融市場決策都必須考慮的因素。在當前浮動匯率時代,各主要國家貨幣之間的相互比價處于連續的變動狀態中,為國際金融資本投機、套匯或套利活動提供了較大的盈利空間,是國際金融資本全球流動的重要機制。匯率體現了本國貨幣的國際價格,匯率的波動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盈利,也影響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引發國際資本流進流出。
3、證券投資收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證券市場發展迅速,對外開放和國際化浪潮洶涌,使得證券市場成為國際金融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途徑,證券市場開放使得利率對金融資本流動的牽引作用大為動搖。根據傳統的理論,當一國利率下降時,國際資本流入趨緩甚至導致資本外流。另一方面,根據經典的股票估價理論,證券市場的漲跌往往是和利率高低負相關。因此,隨著利率下降,該國國內證券市場價格處于上升過程中,或者預期很快就要上升時,國際金融資本并不會立即大量外流,甚至很可能吸引國際投機資本大規模涌入。國際金融資本的凈流入取決于上述兩種力量的共同效應:當國際金融資本對證券市場價格變化更敏感時,證券市場上漲對資本流入的拉動作用超過利率下降對資本流出的推動作用,則凈資本流入為正;否則,當利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效果更強時,資本凈流出。
(二)作為產業資本的驅動因素
產業資本是一種投資性資本,其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循環是與特定類型的產業資本緊密溶合在一起,希望通過產業資本的運動和效率的提高,實現資本增值。與交易性金融資本相反,投資性金融資本以產業基本面的分析判斷作為決策依據,通常選擇具有長期發展潛力、未來盈利能力不斷提升的行業,一般并不太關心金融市場上資產價格的短期波動。
驅動產業資本的主要因素包括要素稟賦與要素結構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等。
1、要素稟賦與要素結構。資本在利率水平相近的國家也會流動,源于不同國家產業具有不同的資本邊際生產力,資本流動目的是為了獲得較高的資本收益,而資本邊際生產力又與一國的要素稟賦、要素結構、產業素質等有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的要素稟賦和要素結構決定了其國際貿易結構,也決定了其國際競爭的地位。
邁克爾·波特指出:“生產要素是一個產業最上游的競爭條件。”他將生產要素歸為五類: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他還指出,“人力資源、知識和資本是可以在各國間流動的。高級技術人才正如科技知識般高度流動,這種人才流動隨著國際通信的發達而更為顯著。當一國任憑它擁有的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離去時,這部分生產要素也就不成為該國的優勢。能有效應用這些流動的生產要素、提高配置生產率的國家,通常也是國際競爭中的贏家。”
2、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產業結構優化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客觀要求,也是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經濟的持續增長取決于要素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的不斷投入及其有效配置,而產業結構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果。如果產業結構合理,與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相適應,與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則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投入的不斷增長即能保證產出的不斷增長,經濟就得以持續增長,在國際化競爭中才具有競爭力,從而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并進而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如果產業結構扭曲,則會嚴重降低資源配置的效果,即使短期的高增長能夠發生,最終也會由于結構的限制而不能持續,導致國際資本流出。
金融資本流入一國購買證券時,會選擇該國具有發展潛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部門、產品和企業進行投資,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降低投資風險,產業結構優化的產業、產品得到了資金也就可能獲得好的發展機會,從而反過來進一步提升其產業獲利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四、資本市場開放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意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深入的歷史潮流中,一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其國內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開放的資本市場能為產業結構優化所需的生產要素提供高效率流動通道。一國產業結構在全球范圍內優化,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需要優勢要素的組合與培育。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國所擁有的資源不僅包括本土的資源,還包括外來的資源,并且在不少產業部門很可能不是本土稟賦資源的比較優勢。金融資本是資本歷史形態演進的最高階段,是當前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優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的流動需要以金融資本作為載體,一國通過開放資本市場,既可以引入國內所不具備的優勢要素,也可以輸出本國優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優勢組合。另外,由于資本的逐利本性,其在世界各國進行尋優流動,本身具有最優價值的發現功能,相比較其他要素配置方式,優勢要素通過開放的資本市場進行配置具有更高的效率。
第二,開放的資本市場為產業結構提供優化參考與方向。一國產業結構優化本身是在不斷調整中摸索進行的,一國產業結構在封閉條件下調整優化,容易脫離世界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潮流與趨勢,最終不可持續,甚至會出現一國封閉條件的產業結構優化在世界經濟趨勢參考坐標系只能表現為歷史倒退。國際資本市場中的資本,從全球范圍內選擇具有投資潛力的產業,其選擇的標準具有全球價值判斷標準和視野,其選擇一般具有前瞻性,從而為一國產業結構優化提供方向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羅海波.國際金融資本流動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陳寶明.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調整[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4、張幼文等.世界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
5、唐志紅.經濟全球化下的一國產業結構優化[D].四川:四川大學,2005年。
6、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