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躍
在十余年的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當代的中學生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整天接觸的是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這就要求政治課堂進行教學改革,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
一、明確培養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學會創造的核心。
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政治課教學內容,深挖細研,巧設疑問,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鼓勵其標新立異。
1.設疑啟發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思源于疑,有疑問,才有思維,才有創新。所謂設疑啟發,就是教師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科學地、有針對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問,鼓勵學生消除心理壓力,各抒己見、積極辯論、敢于質疑。設疑啟發,才能使學生在原有認識結構中產生疑問,激發思維欲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設疑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疑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更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2.鼓勵學生培養敢于懷疑、敢于批判的思維能力。信息社會給予人們更多的自主性,當代中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增多必然會促進思維的活躍和多層次。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有敢于懷疑和質疑前人的勇氣,“無中生有”、“異想天開”、“胡思亂想”,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不迷信、不盲從,不滿足現成的方法和答案。
二、創設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教學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
如果說教學設計中確定目標和內容這一環節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的話,那么選擇合理例題的教學方法這一環節解決的就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最能體現創新教育的一條途徑就是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即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興趣和啟發思維,強調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的最活躍因素。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啟發思維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進而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一步。因此在政治課中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認知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全身心參與投入,在創設新環境中,能產生碰撞,開拓思路,這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政治教學中,創設情境主要通過設疑。設疑能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中產生疑問,激發思維的欲望,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中較好地掌握新知識,而且能使其從中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三、重視學法指導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地、能動地參與,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轉化為個體的創新能力。從學法指導入手,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預習,給出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逐字逐句地閱讀,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逐段逐節地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根據所要學的知識,結合社會實際提出問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三層次是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知識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一般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個體可能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見解或產品的能力,它與一般能力中的具體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相結合。
1.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政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外部世界中存在著大量復雜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規性問題,有些是創造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鑒別、選擇有關問題。但由于以往的知識經驗、習慣、情感,以及流行的觀念與見解深刻地影響人們的認識與活動,人們通常獲取的問題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識范圍之內,重視常規性問題,忽視了對創造性問題的探索。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發現問題。比如,在講到初三常識“環境保護”中的“我國環境保護”這一問題時,可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農村環境參觀,培養學生觀察力,從而發現問題。具體的做法是:(1)做好參觀前知識準備,教師在課上講清“環境保護問題”的知識點,使學生了解我國環境現狀、環境問題,黨的環境保護政策,以及保護環境的途徑。(2)明確提出此次參觀的目標。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該村的環境問題和解決方法措施。(3)在實地觀察中給學生以具體的指導。(4)指導學生總結觀察結果。通過參觀,學生能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師要求學生用寫觀察報告的形式總結,通過學生之間的對比發現觀察中存在的問題,這能激發他們熱愛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保護環境而積極思考。
2.培養實踐能力。所謂實踐能力就是指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問題的解決或對自身實踐活動的指導的能力。政治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創新能力,如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調查能力、政治參與能力等。這里的培養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具體的社會問題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思想支配行動,要在實踐上創新,先要在思想上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與思維方法的訓練相結合,尤其要重視與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的,如突破定勢思考法、發散求異思考法、放膽猜測思考法、標新立異思考法、追奇創新思考法等,只有充分發揮各種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并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