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柏
現代教學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創新能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初中物理是一門和生活現象結合比較緊密的課程,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的興趣,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日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正是“授之以漁”的做法,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我認為可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從生活現象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推動人們探索新知識,發展新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從日常生活的一些物理現象入手,并揭示其中的道理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例如,通過提問或觀看多媒體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為什么汽車突然剎車乘客會向前傾?先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去發現其中的原理。最重要的是舉一反三,把這些原理應用到解釋其他現象上。這樣,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動下,很多學生會發自內心地接受并熱愛這門課程,產生學習物理課程的自發原動力。
2.營造學生自信的學習氛圍,構建自我管理的學習模式。
學生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激勵、喚醒、鼓勵等方法使學生樹立學習物理課程的自信心。可以通過物理實驗,增強學生的參與性,使每一位同學都在其中承擔一定的任務。學生在合作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讓每一位同學,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同學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的想法。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介紹幾個主要的控制變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尋找各變量之間的規律,最后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猜想其中的規律。整個過程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教師做適當引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設計實驗,并動手完成,最終找到其中的規律,不但牢牢掌握了該定律,還對樹立學習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認同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自信心是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感到要對自我負責。如果學生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沒有責任,加之初中學生存在逆反心理,則往往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要通過引導和鼓勵,促進學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識,對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3.改善教學方法,注重探索式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大多課堂時間為教師的講解或演示,學生被動接受物理現象和知識。由于初中物理很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因此可借助物理實驗、多媒體教學演示及現象觀察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物理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指引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從而找出物理規律、規則或概念。學生從動手實踐,到分析數據,再到發現規律的過程,即為探索的過程。另外,可以通過課堂中的合理提問,層層深入,循序漸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提問,探索新的知識,發表獨到見解。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通過長期的探索式教學培養,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與探索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重視課本知識的應用。
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如果能夠認識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或規律,就能給青少年帶來極大的愉悅感和學習自信心,對于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物理恰恰是一門和現實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將很多物理知識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課外的生活中,遇到一些自然現象就可以聯想到課程的知識并加以解釋。例如,學生通過學習知道冰和水的密度不同,因此同樣質量的水凍成冰后,體積會變大。因此,要避免用密閉的容器盛滿水放在冰箱里冷凍,以免漲壞容器。再如:近視眼看不清楚遠處的東西,需要佩戴眼鏡,根據光的折射原理,應該佩戴凹透鏡;而遠視眼看不清楚近處的物體,應該佩戴凸透鏡。學生如果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就會感到課程的有用性,對于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很有幫助,同時也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但可以提高課程本身的教學質量,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應利用初中物理課程的特殊性,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質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