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云
摘要: 概念是人的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師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這些基本概念輕松、高效地被學生理解、接受并靈活應用。
關鍵詞: 生物概念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基礎,是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石。學生有了正確、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解題技能。概念是思維形式之一,也是判斷和推理的起點,所以概念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用詞來標志的。概念是人的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命科學中的許多規律、原理和方法都要借助有關生物學概念,才能得以正確表述。所以,在生物學教學中,使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不僅是學好生物學的前提,而且是發展學生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要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關鍵是將概念有機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區分相似概念,能歸納相關概念,并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概念體系。
經過幾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斷改進,我覺得下面幾種方法對學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間的聯系,并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等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我就如何進行生物概念教學談談體會。
1.聯系實踐,引入概念。
人的認識規律是從具體到抽象,而生物學概念也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因而在概念教學中,盡可能結合實踐引入概念,才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例如,在講“同化作用”時,可這樣引入:我們知道,牛和羊都吃草,可牛和羊吃同樣的草,牛吃草長牛肉,羊吃草長羊肉,這種現象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屬于哪個方面呢?屬于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能量的過程。再如,講“遺傳和變異”時,可列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等現象,引入遺傳和變異概念。由于學生概括的概念來源于實踐,不是憑空想象的,因此,這樣引入,學生就會感到自然、有趣,容易接受,獲得的概念清晰、深刻。
2.以舊拓新,抓住關鍵,深入理解概念。
根據心理學知識正遷移的原理,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發生積極的影響,起促進作用。在概念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利用已知概念,學習新概念。如講等位基因概念時,可聯系同源染色體,相對性狀,基因與染色體、性狀之間的關系等舊概念,讓學生明確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同時還要抓住概念的關鍵所在,結合例證分析深入理解。如等位基因這一概念的關鍵是“控制相對性狀”,只有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才叫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它們雖然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是“等位”的,但它們沒有控制相對性狀,因而不是等位基因。也就是說等位基因一定在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而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至于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和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此概念不符,就更不能算等位基因了。這樣,通過憶舊、導新和分析比較,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并能加深理解、記憶。
3.講清內涵外延,形成完整概念。
一個完整的概念,既包括內涵又包括外延。內涵是指概念的本質,外延是指應用范圍條件。如基因概念的內涵包括4方面的內容:(1)從本質上看,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2)從表達形式上看,DNA片段中4種脫氧核苷酸的序列代表特定的遺傳信息;(3)從結構上看,有能轉錄的意義鏈和不能轉錄的無意義鏈;(4)從功能上看,通過特異性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某種性狀。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結構單位。其外延是指核基因和質基因的存在及其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方式。在教學中,既要強調概念的內涵,又要強調概念的外延。如“警戒色”這一概念,除應講清“具有鮮艷的體表斑紋或色彩”這一內涵外,還要強調“有毒刺或有惡臭味的動物”這一外延。不具有毒刺或惡臭味的動物,其體表的色彩或斑紋無論多么鮮艷,也不應屬于“警戒色”。以蛇為例,如有毒蛇體表具有鮮艷花紋屬于警戒色,而有的無毒蛇體表具有和有毒蛇一樣的鮮艷花紋就不屬于警戒色。通過這樣細致、全面的剖析,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了。
4.通過直觀教學,理解抽象概念。
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教材設計了大量圖表,并配有成套掛圖、模型。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補充設計制作一定的輔助教具,這些圖表、模型等可直觀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過程的運動發展規律顯示出來。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圖表、模型等教具的作用,加強直觀教學,對理解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講DNA結構、蛋白質結構、細胞亞顯微結構等,可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掛圖、模型。講食物鏈時,可在黑板上畫出“草→兔→鷹”這一圖解加以解釋。講質壁分離和復原、礦質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有絲分裂等概念,可自制抽動式投影片及活動模型,演示變化過程,并可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加以驗證。這樣可使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時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
5.根據內在聯系,形成概念系統。
生物學的概念多而散,有的在詞語上相似,容易混淆。在教學中,要注意相似概念或相關概念之間的區別、聯系和應用范圍。通過比較、歸納,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使概念系統化,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如講基因概念時,可根據從屬關系把已知的概念組成如下知識線:脫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體。
通過概括,學生從種族延續的角度,站在個體發育成熟的高度,把不同層次的概念聯系起來,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對生物的發生、發展達到了整體的認識水平,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6.在知識應用中掌握概念。
讓學生應用所學概念解答各種練習題及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不僅能檢驗學生掌握概念的程度,而且可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避免機械記憶。
通過解題,學生對抽象的概念不斷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將概念不斷具體化,對概念的掌握也就更加全面而深刻了。
總之,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應盡量做到概念引入自然,理解深刻,領會全面,形成系統,達到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