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次公開課,我執教的是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望月》。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多種含義:象征著美,寄予著親人、友人之間的相思,表達著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抒發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為了讓月亮在孩子們心中豐富起來,我在學習完課文后出示了幾段名家名篇中描寫月亮的文字,還特意從網上找了一張幽靜的月夜圖作為背景,并精心挑選了一首輕柔舒緩的小提琴曲。當優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當悠揚的音樂在耳邊輕輕響起,所有人都陶醉其中。聽課的老師也都凝神靜思,有的還跟著孩子們一起輕輕地吟讀。
我為自己的這一設計而得意,評課時,聽課教師也對這一環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還想聽聽學生的評課。他們有的說:“今天的語文課收獲真不小,原來月亮有這么豐富的內容?!备幸恍W生提出了不少意見:“是啊,有那么多名作家寫過月亮,但他們的文字沒讀懂。”“如果讓我們自己寫就好了,我覺得我們寫得不會比書上差?!薄瓕W生的話澆了我一盆冷水,自認為美麗的風景原來只是“一廂情愿”,他們并不領情。
學生的感受是課堂教學反思、重建的重要依據。根據學生的建議,我又在平行班重新上了這一課。課堂的后半部分,我沒有再出示名家描寫月亮的文字,而是把課堂交給了孩子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輪屬于自己的月亮,你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安詳的,詩人眼中的月亮是多情的,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充滿童趣的。那你眼中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用筆把你心中的月亮寫出來吧!”這個問題給了孩子們極大的發揮空間,再加上他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受到熏陶和感染,思維一下子被激活。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迫切得都快要站起來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讀到了期待,讀到了自信……孩子們內在的生命活力被激發出來,愿意主動地去學習、去寫作、去交流。
“月亮是一張信簽紙,我在上面寫滿了思念和期待,遙寄給在遠方工作的爸爸,晚上,爸爸就真的到我夢中來了?!薄霸铝辆拖褚簧韧ㄍ焯玫拇箝T,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走進去?!薄霸铝粮哐诺貞以谝箍?,女神一樣寧靜。那光芒柔柔的,淡淡的,像黃昏的螢火蟲,像午夜含苞的白蓮?!薄斶@樣像詩一樣的語言不斷從孩子們嘴里涌出來時,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仿佛看到花朵正在美麗地綻放、竹子正在悄悄地拔節、生命正在蓬蓬勃勃地生長。
總以為課堂上美麗的風景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某個環節,但是這次偶然的上課經歷卻改變了我的看法。我終于發現課堂最美的風景不是教師的精心預設,而是喚醒學生的生命,解放生命內在的力量。
(楊春芳,溧陽市實驗小學,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