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峰
摘要: 新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這已成為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
關鍵詞: 新課程課堂教學素質教育減負增效
新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這已成為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改善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已經刻不容緩。所謂的素質教育、高效課堂、減負增效,雖然提法不同,但都是一個概念,即要求我們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高效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認為,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經常聽到老師抱怨:“這些學生真笨,反復強調的題還要錯”;我們也經常看到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臺下的學生,睡覺、玩手機、講話,各干各的事,玩得不亦樂乎。為什么會這樣?很簡單,老師擔當了課堂的主演,毫不顧及學生的需要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習是誰的事?學生的事。它需要你一個人講嗎?它需要你反復講嗎?不用。就像我們端起碗來喂孩子一樣,桌上十道菜,哪一樣是他最喜歡吃的,他不說你是不知道的。你夾到他不喜歡吃的菜,他不吃,你要一樣一樣試,一樣吃一點又浪費時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筷子給他,他想吃什么就夾什么。老師一個人講,你知道學生哪些懂,哪些不懂嗎?他不說你也不知道。新課改理念要求老師一定要把學習的自主權讓給學生,把任務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既解脫了教師,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何樂而不為呢?這學期,我就嘗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演繹課堂學習四部曲,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減負增效。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交流自學情況,相互補充。
開學我就發給每個學生一本預習手冊,有預習的總體要求,有每課的預習提示,預習前還有復習回顧。學生根據提示,自覺學習。填寫的內容比較簡單,但一定要認真看課文。第二天課堂上,大家就先交流自學情況,相互補充。比如,學《三峽》,課堂上,組長組織大家讀課文,齊讀可以,一人一段也可以,目的是解決字音。然后,相互翻譯,你一句我一句,你不會的我跟你說,我不會的你告訴我,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哪個字不認識,哪個詞不理解,在這時都能得到解決。大家都不會的,就問老師,老師馬上進行小組輔導,這才叫因材施教。
二、交流學習疑問,相互討論。
預習中有一項內容就是提出自學中未解決的三個問題。課堂上,大家就重點討論各自的問題,有的問題小組內可以相互解答,大家就解決了;有的問題本小組解決不了的,就打熱線請教其他小組,如果幫助解決了,就要送一份禮物給對方。這一個環節相當熱鬧,問的人積極,因為可以借機考考他人;答的人也很積極,因為答對了可以得到禮物。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里,學生們忘卻了這是課堂,沒有了老師提問的緊張,也沒有了做不好題的煩躁。大家都回答不了的問題,就寫在黑板上,讓全班討論。
三、師生合作,完成學習。
到最后留下來的問題并不多,但相當有難度。比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是如何體現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的?《三峽》中寫景的句子語言有何特點,等等。這些問題多是寫作手法上的問題,學生感到不好理解,實際上也是需要老師認真指導的問題,教學的難點也就體現在這里。所以,這些問題老師要講,而且要不惜時間地講清講透。
四、我當考官,考考大家。
作業的設置,多數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置考題,然后交給對口小組的同學完成。學生自己設計的題,難度適中,要求不能參考其他書籍出題,只能是個人的原創。做完后,相互批改了,老師再收起來檢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如果多數重點都沒涉及的,老師就要補充相應的作業。
課堂四部曲,部部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好中差學生都能充分享受學習樂趣,實現學習價值,讓每個學生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有同學陪伴學習,學生不再感到孤獨,不再感到無助。學習的信心增強了,尤其是一些學困生,上課違紀的現象都少多了。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學生在自己的陣地上都不采取行動,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老師不能硬逼,不能強灌,即使硬逼著勉強應戰,那肯定也是要吃敗仗的。學生的不行動原因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學習內容難易不適中。太簡單,學生覺得沒味;太難,學生又覺得理解不了。把課堂還給他們,組長組織大家學習,什么題不懂就討論什么題,誰會的誰就來當老師,這樣人人都有事可做了,玩的人就少了。對一些偷懶的同學,老師在巡視時還可時時提醒他們。二是老師講得過多,提問抽問答問,形式單一,學生感覺無趣。老師站在講臺上從頭到尾地講,始終帶給學生一定的壓力,因為學生最怕抽問,總擔心答錯了會讓同學見笑,老師會批評,而把課堂還給他們,隨便他們怎么問都沒人笑了,心理壓力消除了,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三是一人學習,孤獨無助。很多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原因都是不會。家長沒法指導,又不方便請教老師和同學,長此以往,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我們經常說教書難,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好的教學方法;我們經常說教書累,那是因為我們占據了課堂,包辦了教學。只要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并施以恰當的引導,什么素質教育、高效課堂、減負增效,一切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