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桔華 白凈

秦升益把《易經》的原理變為創新的方法,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探索創新規律,形成創新思維方法,構建創新體系模式。
參觀過仁創科技的人,都會對掛在公司大門口的這樣一幅書法作品——“您的需要,我的創造”印象深刻。你說不出它是什么體,也沒有名家的落款,但所有看過的人都會由衷稱贊,賞心悅目之感油然而生。其實,這幅書法作品正出自仁創科技董事長秦升益之手。
如果你在某個工作日的上午十點半左右來參觀仁創公司的話,你會在辦公區看到秦升益正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做一套別樣的工間操。所有員工都穿著極具中國特色的中華立領中山裝。在悠揚的古琴音樂伴奏下,你會身心放松沉醉其中。其實,這套工間操正是秦升益結合多年養生經驗總結的一套“易理養身操”。
書法、古樂、中華立領中山裝、易理養身工間操——這是仁創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后來參觀了仁創的高科技砂產品,我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這是一家文化公司。
實際上,仁創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高科技企業。以沙漠中的沙子為研究切入點,仁創團隊原創性發明了300多項發明成果,并自主產業化,創造性地形成了“以砂精鑄、以砂興水、以砂增油、以砂治沙、以砂建筑、以砂興農”為代表的問題解決方案。只不過,鐘情中國傳統文化的秦升益巧妙地將其融合在仁創砂產品中。
易經文化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談及仁創的這套易理養身工間操,秦升益向記者闡述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易經文化。“所謂易理,就是‘一陰一陽之為道。這套易理養身工間操的要點是‘百會上領,尾閭下垂,要素是‘放松、抻筋、養氣。它不同于很多健身房里的健身操,里面結合了不少中國的氣功和太極的動作。”
秦升益對易經文化的應用,不僅是獨創了這套易理養身工間操,在他早期工作期間,更運用易經文化解決了企業的一大技術難題。
1981年,秦升益一畢業便被分配到了濟南鑄造鍛壓研究所,在琢磨專業的過程中,鑄造用的原料沙子引起了秦升益的興趣。1985年,秦升益大膽地提出用我國內蒙古沙漠上的風積沙取代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鋯英砂做精密鑄造材料。這個設想一提出便立刻被外界澆了一頭冷水。理由是“石英砂膨脹率是鋯英砂的3倍,加熱后容易變形”。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秦升益是在做夢。然而秦升益卻有著一股不認輸的韌勁兒。在對于膨脹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日常所讀的《周易》令秦升益受到了啟發。他感覺其中名言的涵義與自己的發明之道有著某些聯系。最后他終于恍然徹悟:“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如果把沙粒的膨脹視為‘陽,那么它的對立面‘陰,就可視為收縮。膨脹力與收縮力之間一平衡,問題的癥結不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在隨后的3年里,秦升益做了6000余次試驗,用了9000多公斤沙子,終于研制出了精密鑄造用“耐高溫覆膜砂”。
易經原理演變為企業創新法則
作為以“用沙”為標志的戰略性新興工業型“砂產業”開拓者,反思自己30多年的創新過程,秦升益認為雖有偶然性,但不可否認其中的必然性。他說,《易經》是傳統文化的本源,而《易經》最關鍵的是“大道至簡”。人世萬物紛繁復雜,提煉到最后就是陰和陽。“我20多年的實踐總結就是,把《易經》的原理變為創新的方法,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創新規律,形成創新思維方法,構建創新體系模式。”
秦升益喜歡創新,并勇于創新。而像他這樣能將《易經》的原理與創新相結合的思辨方式,在當代眾多企業家中似乎為數不多。為此,秦升益也被冠以了“儒商”的稱號。
“用《易經》思想來說,我的創新就是從‘象—數—理到‘理—數—象。即:認識事物是‘象—數—理,而發明創造是‘理—數—象;‘象即形狀,‘數是結構,‘理為功能。”秦升益向記者闡述了他的創新思想,“譬如,我們認識杯子時,首先看到的是形狀,然后認識到的是結構,最后使用的是功能。但發明時則相反,首先要明確所需功能,再分析確定相應的結構,結構確定下來后,再加以審美要求就形成了最終形狀。這就是認識杯子從‘象—數—理,到發明杯子從‘理—數—象的過程。”
秦升益還認為,任何結果都是行為的結果,而結果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又是受文化影響的,即“結果—行為—思想—文化”,因此,對于創新來說,創新的結果只是末,而創新文化是本、是關鍵。“我之所以今天能夠發明出一些成果,能夠從一個領域拓展到這么多領域,能夠從無到有開發一個人類新興產業,就基于這種邏輯認識”。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
秦升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情有獨鐘,他的傳統文化素養來源于幼時家教,尤其是滿腹經綸的外祖父,在幼年的秦升益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外祖父主要教我練書法,他寫的全是四書五經的古文。由此,《易經》、《大學》、《中庸》、《論語》等就浸入我的血脈。”回憶往事,秦升益記憶猶新,“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精神營養就一直滋潤著我,指導著我,激勵著我。我也有意識地將其中的精華應用到我的發明創造中。”
秦升益十分重視創新型文化建設并濃縮于“仁創”二字之中。他從《易經》乾坤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受到啟發,這句話正好表述著“仁創”的內涵。厚德載物即為“仁”,自強不息即為“創”。以“仁”為目的,“創”為手段,實現目的與手段的統一,人文與科技的結合。
秦升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探索創新規律,構建創新模式,形成獨特的“仁創”自主創新體系,并將創新過程分為“創意—試驗—中試—產品化—產業化—市場化”六大環節,建立相應組織結構,確立科工貿一體化的創新體制及內部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形成“仁創流水線式創新創造模式”。
說到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從仁創的幾大產品上可見一斑。例如仁創的砂宣畫和砂雕,就很好地融入了繪畫藝術。仁創運用高科技手段做成的白色砂宣紙厚度不足3毫米,但卻具有較好的吸水性能,且強度也較好,不易損壞,克服了一般宣紙在潮濕環境下存放容易發霉、變質、生蟲、易碎、易撕毀等缺點。在仁創砂宣紙上寫的字、畫的畫會達到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再如仁創“生泰吉祥”、“生泰如意”硅砂花盆,就是與園藝的巧妙結合。硅砂花盆是在“仁創砂基透水磚”技術基礎上,創制的新一代透氣不滲水的生態技術產品。這種生態花盆底部無孔,可以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同時具有透氣、保水、防滲、保肥功能,促進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利于植物生長。2012年1月18日,仁創參加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用透氣不透水“會呼吸”的花盆栽種的草莓生長效果特別好,吸引了大批游客圍觀。
秦升益的下一個目標是要在一個沙漠里建一座砂城,房子是砂造樓房,里面是環保的砂制家具,周圍是利用仁創的沙漠種植技術造就的一片綠洲。目前,用砂蓋的房子已經實現,但距離在沙漠中建造一座砂城這個目標還有多遠?讓我們一起期待。
仁者,愛人,生生不已;創者,進取,新新不滯。這既是秦升益對企業的管理理念,也是他對生活和生命的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