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輝 劉莎
【摘要】 文章根據多年教學體會,提出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偏重基本理論知識、基本計算技能和注入式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內容與企業經濟活動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相應提出解決推動案例導入式教學、采用綜合能力培養法和修訂教材內容等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 財務管理; 教學改革; 注入式教學法; 案例導入法; 綜合能力培養法
《財務管理學》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類各專業重要的課程之一。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經濟轉型下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的財務活動呈現出開放性、創新性的特征,如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科學地制定和執行投融資決策程序,有效規避風險,已成為我國企業的重要課題。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在提升學生理財價值觀念、使學生熟悉財務管理的主要環節以適應經濟生活能力方面下功夫;這就對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財務管理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于上述認識,在系統地研究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點,總結多年教學、科研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下列見解。
一、目前《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編寫和教學內容組織還沒有很好地體現與時俱進的理念
目前,本科財務管理教學已從傳統的一維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適時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已成為共識,但是依現有狀況看其改革力度還需加大。著力方向應該為:把握本科特點,既要夯實理論內涵,又要與時俱進,填補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已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管理學科,要求在教學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對這一問題大家已有共識并作出了系列改革,但本科財務管理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模式,在與時俱進方面還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對經濟中出現的新動向教材和教學內容組織都未及時跟進。例如:物流融資的興起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趨勢,而且實踐中已初現其發展勢頭,但教材至今未將其納入融資內容中。此外,教材中一些與我國企業實際不符合的內容仍不分主次地同等講授,如優先股融資等內容。
(二)任課教師偏好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輕視實踐課教學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任課教師還青睞于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往往既無理論高度也達不到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可以說是游離在二者之間的一種教學。無理論高度表現在對資本結構理論、股利理論等內容未作為重點內容講授甚至排離在教學計劃內,如果從應用型培養目標以及51教學課時所限的因素,尚可接受。但實踐性教學效果不夠卻是應該切實解決的問題。實踐性教學效果不強,主要表現在課堂案例實則為例題,例題多為虛擬的公司無企業背景、沒有經濟實際要素,這樣的教學不能稱之為案例教學,實則為“舉例教學”。這種教學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注入式教學方式仍占較大比重
本文將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互動少或基本沒有互動定義為:注入式教學。受財務管理學內容多、計算題多以及課時有限等特點,大多數情況下教師講的時間多,與學生互動、討論的少,雖然有些簡單的交流以及多媒體課件彌補,但課堂上實際體現的是變相的注入式教學,其授課效果如果局限于理解問題和應付考試,可能學生并不反對甚至滿意。但從長遠發展和“后勁”上卻相當欠缺,如果長此以往會走入一種脫離實際的知識結構。
二、《財務管理》教材應調增的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要對教材內容作出調整。現在各個版本的財務管理學教材大多還沿襲多年以來的編寫主框架,即:財務管理目標——貨幣時間價值——籌資方式——資本成本和資本結構——對內(項目)投資決策——對外(證券)投資——營運資本管理——利潤和利潤分配管理——財務分析。由于多數本科類院校教學計劃為3學分51課時,因而這個框架的全部內容教學計劃內無法完成,且對外證券投資和財務分析在財會、金融、財政等專業中均單獨開設課程,這兩塊內容均使用獨立教材單獨講授。
財務管理教材調增的內容應為近年來新興起的籌資、投資方式,如發行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融資、物流融資以及基金投資等。
分離交易可轉債是一種附認股權證的公司債,可分離為純債和認股權證兩部分,賦予了上市公司一次發行兩次融資的機會。分離交易債與普通可轉債的本質區別在于債券與期權可分離交易,分離可轉債不設重設和贖回條款,有利于發揮發行公司通過業績增長來促成轉股的正面作用,避免了普通可轉債發行人往往不是通過提高公司經營業績,而是以不斷向下修正轉股價或強制贖回方式促成轉股而帶給投資人的損害。這一新的籌資品種給籌資者與投資者都帶來了益處,特別是分離交易可轉債衍生出的認股權證在市場上引起很大的轟動效應。
發行分離式可轉債并附認購權證上市的都是些著名的上市公司,如馬鋼股份、鋼釩股份、中石化、云天化、武鋼股份、深高速、日照港、贛粵高速、中信國安、中遠航運、上港集團等。分離交易可轉債的優點在于,第一,投資者可以獲得還本付息,由此給發行公司的經營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二,當認股權證行使價格低于正股市價時,投資者可通過轉股或轉讓權證在二級市場上套利,而毋須擔心發行人在股票市價升高時強制贖回權證;第三,當認股權證行使價格高于正股市價時,投資者可選擇放棄行使權證,而權證往往是發行人無償贈予的。
物流融資是指企業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的產品向銀行質押作為授信條件,借助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獲得融資的綜合服務業務。從信貸角度,物流金融則是商業銀行以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強且符合質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質押作為授信條件,運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商業銀行的資金流與物流商的物流有機結合,向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業務。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直觀地看出,物流銀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金融服務抑或物流服務,而是將兩者有機結合的一項綜合服務。物流銀行以商業銀行與物流商兩個支點,為商貿企業架起了資金融通的紐帶。現代物流的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2003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相繼實施,企業的融資環境再次發生較大的變化,這些政策直接影響到了相關產業整個產、供、銷鏈的資金面緊張,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困難。同時,由于投資渠道多元化及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帶來企業融資成本的增加,影響了企業生產與銷售,導致庫存不斷增加。如何在新形勢下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推動企業更快發展,已經成為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國內商業銀行相繼推出物流銀行業務品種,有效解決企業融資與發展難題。物流銀行業務通過商業銀行、生產企業以及多家經銷商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補,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使廠家、經銷商、下游用戶和銀行之間的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在封閉流程中運作,迅速提高銷售效率,降低經營成本,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
以上所列舉這兩大創新籌資方式以及基金投資等新型的投資方式迫切需要增加進財務管理教材中,以使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經濟形勢的發展,為新形勢下的人才知識結構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的幾點措施
在教材增添內容的同時,課堂教學改革務必與之并駕齊驅。
(一)課內實踐要融入真正的案例教學內容,而非“舉例教學”
案例教學不是舉例教學,現行教材中的舉例多為虛擬公司虛擬事件,幾乎是前后割裂,不成體系。案例教學則相反,是以真實的企業背景和真實的財務事件。對財務事件的計算分析、同行業數據比較都是經濟生活中的真實數據,結論啟示要獨到并緊扣課程內容。可能有些教師提出質疑,即是否案例內容介入過多沖淡主題或者課時不夠等問題。筆者經過教學實踐得出的經驗是:這樣的案例一定要在課前一至兩周布置,為學生劃分小組(小組最好以寢室為單位組成);小組活動方式為,組員自己準備與小組討論結合的方式。其方式可概括為:組員各自做“功課”,小組課前集中準備。至于是否會沖淡上課的主題,這全憑教師的精心設計與案例課的實施了。
(二)推進引導式案例教學法
何為推進引導式案例教學法,怎樣定義?本文認為:教師以案例導入式方法教學和學生以創新思維主動參與教學的結合體,可將其定義為引導式案例教學法。
第一,案例導入式教學的實施。每章理論內容要有一個經典案例導入教學。例如可用一家上市公司的項目投資報告告訴學生實踐情況,進入真實環境,以此使學生產生對企業項目投資決策計算的形象感和樂趣。例如,項目投資管理涉及的項目計算期、建設期投資、墊支的流動資金等內容單憑幾個無經濟背景無真實上市公司的舉例是難以讓學生了解其真實的經濟內容實質的。筆者認為我們摸索出并采用的案例導入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以筆者在上述內容教學中使用的一個案例作說明。
案例導入教學中,首先安排學生課前閱讀一家公司的項目投資可行性報告。該投資可行性報告全稱為:廣東金剛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江投資項目可行性報告。報告中項目內容:1.建設環保節能型玻璃產品120萬平方米特種玻璃生產線;2.建設年產8MW太陽能BTPV組件生產線。現將該可行性報告中的生產設備方案摘錄如下:
“…………
3.5 生產設備方案(見表1)
…………(以下略)
3.7 土建工程方案
土地購置費(80畝)1 536萬元。
廠房建設費用:生產車間地面基礎應能承受重載,主設備安裝區及輔助設備安裝區應配置設備工藝需要的上、下水管道等。總建筑廠房等約51 776.4平方米以及配套工程投資費用為4 080萬元。
………(以下略)”
教學實踐顯示學生對此報告內容興趣很高,相比單純講書本中無任何公司與市場背景的例題效果甚好。學生通過案例閱讀研討,對課上講授的“投資回收期”、“建設期投資”、“墊支流動資金”等內容有了更形象的理解,而不再僅僅幾個“經濟詞組”那樣“縹緲”。
第二,學生以創新思維主動參與教學的組織。每章理論教學前,要講案例原文下發各個小組并擬定作業的具體完成要求。既安排小組成員的完成內容亦安排小組集體完成的內容。同時教師還應召集小組長課前會議,督促并指導課前案例學習情況。上課時至少抽出一節時間實施課堂討論,并鼓勵引導學生爭相發表見解,形成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的大討論。下面是筆者教學實踐中,在講授應收賬款管理時布置的小組作業的節選。
小組作業舉例:
小組作業
請認真閱讀《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報告》并自學《財務管理學》教材第十一章有關財務指標計算的相關內容,請根據要求與提示完成下列作業。
要求一:在年報中找到相關數據據以計算填列下表并按要求作出分析
要求分析:公司應收賬款變動原因是什么?公司的信用政策與條件?公司存貨變動的原因?
要求二:依據表3、表4資料對客戶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信用評價
這樣的案例教學,教師督促學生根據給出的資料作出計算與分析,通過動手參與加深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內容的理解,案例可能不會與企業實務完全吻合,但方法類同,比脫離具體業務的理論學習更有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式案例教學效果較好。表現為改變了單純理論知識的灌輸,忽略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注重了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改單一的課堂教學和過分看重課本知識,輕應用能力與社會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不相吻合的現狀。
【參考文獻】
[1] 吳永立,李素英,等.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6(5).
[2] 于玉林.開設《高級會計》實驗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7(9).
[3] 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
[4] 劉錦輝.商業銀行開發物流金融業務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08(9).
[5] 劉錦輝,任海峙.財務管理學[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0)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