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貞尚
摘要:健康危險行為在我國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將嚴重影響我國青少年的健康。因此,研究和控制中小學生的危害健康行為具有其現實意義,并正成為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本研究主要對中職學生心理與行為危險因素調查與干預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保障的條件等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形成研究報告,將有助于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和中等職業學校制定預防和干預危害健康行為的有效策略,同時也促進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學生 心理 行為 危險因素 行為干預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230-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及個人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產生很大影響。中小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棟梁,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于生長發育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危害健康行為會嚴重損害其身心健康的發展,并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據調查中學生自殺意念檢出率為23.55;吸煙、飲酒中學生分別為14.00%及51.61%;有藥物成癮史者2.23%;攻擊及違紀行為中,罵人、打架、在家里偷東西、在外面偷東西行為檢出率分別為52.26%、14.93%、7.32%、3.88%,;離家出走8.97%,逃學或曠課14.86%;可疑精神癥狀的檢出率為6.63%[1~2]。有的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3]。健康危險行為在我國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將嚴重影響我國青少年的健康。因此,研究和控制中小學生的危害健康行為具有其現實意義,并正成為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正進入迅猛發展的時期,但也給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職業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波”,社會轉型和教育體制的迅速變革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成為一個特殊的受教育群體。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高中、高校擴招”的壓力下,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生源數量和質量嚴重下滑的現象。與同齡的高中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失敗體驗更多,學習困難更大,其危害健康行為的表現更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中等職業學校開始成為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高發區域,在很多地方中職學生以其高發的危害健康的行為成為“差生”的代名詞。而大量的危害健康行為的出現嚴重阻礙了中職學生個體認知、個性和社會性的正常發展,更影響了中職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我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給許多家庭和學校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對社會產生危害性后果。目前國內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研究還很欠缺,因此對中職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現狀和特征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分析,將有助于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和中等職業學校制定預防和干預危害健康行為的有效策略,同時也促進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
(1)中職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流行病學的調查與干預研究。
研究的內容包括:吸煙、飲酒及其原因;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每天睡眠的時間;離家出走的念頭和行為及其原因;自殺的念頭和行為及其原因;每天上網的時間;毒品的接觸;有無戀愛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通過健康教育降低學生危害健康行為水平。分析比較干預前后的效果。
(2)中職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干預研究。
研究的內容包括: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研究并進行干預,比較干預后的效果。
(3)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干預研究。
研究的內容包括:中職學生焦慮、抑郁調查和自我評價調查并實施干預。
3 研究方法
根據以上研究目標,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使用自行設計調查表、焦慮、抑郁量表和自我評價問卷對宿州市某中等職業學校近800人開展調查分析并進行干預研究。
4 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本研究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1)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現狀,探討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影響因素,通過健康教育減少危害健康行為的發生率。
(2)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為進一步采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并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營養知信行水平。
(3)了解中等職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心理咨詢、行為指導提供依據并通過將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水平。
5 研究路徑(如圖1)
6 調查質量控制
(1)調查方案和調查表均經過嚴格培訓和預試驗。
(2)所有儀器在使用前均統一校準,體檢的方法與標準統一。
(3)調查員經過培訓且檢查合格方可參加調查。
(4)調查研究人員進行現場督導,對調查表進行復核,有錯即改,有漏即補。
(5)調查的應答率大于90%。
(6)調查完成后,隨機抽取5%的調查對象進行復核,符合率大于90%。
(7)調查表兩組人員獨立錄入兩份,并將兩份獨立的數據用EPI-Info6.02軟件進行逐一對比,有不一致處即與原始調查表核對并糾正。
7 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人員結構及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7.1研究梯隊
主要參加人員長期從事中等衛生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平均每人撰寫教研論文10余篇。學術梯隊合理。多人獲碩士學位。
7.2保障條件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校領導一直重視并支持教師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我校教師在目標教學、德育以及臨床實踐方面有一定深度的探索和研究。從1995年至今,我校引進高校大學畢業生長期從事中等衛生專業教學工作,既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先后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及省教育廳、衛生廳醫學教育的教學計劃與大綱和人才培養經驗制定了各專業的教學計劃,積累了較豐富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和改革經驗;改革了護理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教學方法,注重臨床技能訓練,增加了實踐評分比重;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我校通過調查分析,制定了學生綜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開展學生學業評價提供了經驗。此外,我校參與編寫了衛生部規劃教材4本,其中我校教師主編3本,副主編5人;今年,我校有十余人參與編寫了省五年制護理專業規劃教材,其中我校2名教師任主編,3名教師任副主編;近五年撰寫教育教學文章共140余篇,其中在全國公開雜志發表70篇。
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中小學危害健康行為研究”發表在衛生職業教育雜志;“中等衛校新生健康行為研究”發表在中外健康文摘雜志;“中等衛校新生抑郁癥狀與危害健康行為研究”發表在中國校醫雜志。影響中職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的危險因素和行為干預的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利人,王輝霞,鄧國蘭.護校女生危害健康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1,28(1):15-16.
[2] IanM.Newman,薛建平,方曉義.北京市高中生飲酒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學技衛生,2004(4):385-386.
[3] ZaborskisA,SumskasL,MaserM,PuduleI.TrendsindrinkinghabitsamongadolescentsintheBalticcountriesovertheperiodoftransition:HBSCsurveyresults,1993-2002.BMCPublicHealth.200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