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D即科學研究,它的投入對浙江省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通過理論分析,系統的闡述了R&D投入量與浙江省經濟發展的關系。實證部分,以浙江省1990年到2010年間的R&D投入量與浙江省GDP總額的年度數據作為研究對象,運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對浙江省近十年來的R&D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表明,R&D投入量對浙江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R&D投入有利于浙江經濟的發展,與文章的理論分析結果完全一致。基于理論與實際分析,對浙江省R&D投入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R&D經濟發展實證分析
一、引言
目前,全球經濟狀態正由工業型經濟向知識型經濟逐漸轉型,伴隨著信息和通訊技術的不斷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正被推入到知識、科技創新等生產力發展的前沿地帶。尤其在金融危機后,各國經濟將會逐漸呈現出恢復性的緩慢增長,全球經濟以及資源市場也將面臨著重大的結構性調整,國家將比以往經歷過的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高新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支撐,同時也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地進行創新性實踐,因為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推動經濟的內涵式增長,因此R&D活動就處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子上。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包括人類文化和社會知識的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謂的科學研究。
最近十幾年來,我國R&D經費投入不斷增加,R&D/GDP的比率每年也有較大的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國以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太多的依賴于國外的先進技術,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曾希望用“市場換技術”的方法來發展我國經濟,大量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性比較大。然而,與此同時,高校的研發活動往往又與市場、實際等相脫節,沒有能夠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導致了R&D效率較低。因此,基于研發活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以及我國存在的R&D收益率低的事實,來研究R&D效率的問題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本文正是通過對浙江省R&D效率的深入研究,考察其中的研發投入是否存在積余,是否實現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來探尋找到提高浙江省R&D效率的途徑,再根據我國當前的具體情況找到適合于浙江省經濟發展的研發之路。
二、R&D投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理論分析綜述
(一)國外有關R&D效率的研究
R&D是獲得技術創新的源泉,也是一國生產力水平和競爭力高低的重要判斷指標之一,因此各國政府,在R&D活動中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與此同時也更加緊密關注對R&D產出績效的評估。
Ericc.wang(2007)運用隨機前沿方法,建造了一個評價相對效率的跨國生產模型,以研發資本存量和人力投入為投入變量,專利與學術出版物為產出變量,對整個研發活動的相對效率進行了評價。模型中績效指數表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可以通過控制經營環境來提高R&D的資源利用率。
Kuen-Hung Tsai,Jiann-Chyuan Wang(2004)以我國臺灣省電子工業企業為例,對1994~2001年83家大電子企業研發支出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方程式建立的隨機影響因素模型說明R&D的產出彈性在0.19左右,R&D的平均收益率在22%左右。
Marincoccia(2009)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研發投入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經過仔細分析表明,勞動生產率增長差異的65%以上是由于R&D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而影響的。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從長期發展來看,R&D投入強度在2.3%~2.6%這個區間內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快速增長。
(二)國內有關R&D效率的研究
我國政府開始重視對科技研發的投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隨著科研事業的快速發展,科研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我國研究學者和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規范科技評價體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率等方面的問題上。
柴劍鋒,陳光,王永杰(2003)從理論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植入技術創新的動態機理,并對其產出績效以實證的方式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得出的結論是:R&D的投入強度與企業技術新穎度、后續產品的多少等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所以我國必須加大R&D的投入力度,政府也必需優化R&D的資源配置。
許治,師萍(2005)在梳理國內外相關學者關于科研創新投入的基礎上,選取了我國1990~2000年政府科研投入的相關指標數據為樣本,構建了模型,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政府科研投入對企業R&D支出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杜文獻,吳林海(2007)以計量經濟學中相關理論為基礎,建立起政府R&D投入對企業R&D投入的影響的線性模型,選取1991到2004年之間我國政府和企業R&D投入的相關指標數據為樣本,從宏觀上驗證了政府R&D投入對企業R&D投入的誘導效應。最后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政府R&D投入與企業R&D投入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R&D投入對浙江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實證分析
基于以上的理論分析,文章利用浙江省1990年至2010年的年度數據做實證檢驗,分析軟件采用EVIEWS5.0。文章以1990年之2010年的浙江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額和浙江省1990年至2010年GDP總額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R&D經費投入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一)數據選取
本文選用1990年至2010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來反映浙江省經濟增長的總體狀況,選取1990年至2010浙江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額來反映浙江省R&D投入增長的總體狀況。
(二)數據檢驗
1.數據平穩性檢驗。首先需要對所選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單位根檢驗為了檢驗樣本數據的平穩性。在利用樣本序列進行實證分析之前,必須得保證所采用的數據是平穩的,本文利用ADF檢驗方法檢驗平穩性,同時采用Schwarz Criterion準則確定滯后階數。ADF檢驗分別檢驗了樣本數據在1%、5%、10%水平下的時間序列的平穩性。結果表明,經一階差分的GDP數據和R&D數據是平穩的,可以進行實證分析。
2.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了說明R&D投入量和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文章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來說明R&D投入量和經濟增長率之間統計上的因果關系。
通過格蘭杰檢驗,得出結論:GDP的增長不是R&D投入量的格蘭杰原因,而R&D投入量是GDP的增長的格蘭杰原因。實證結果表明,R&D投入量確實可以引起GDP的增長,符合文章的理論分析結果。
3.模型的建立與處理。文章根據R&D投入量與GDP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具體模型如下所示:
在本文中,可以建立如下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GDPt=b0+ b1R&Dt+ut,其中GDPt是因變量,R&Dt是自變量,b0和b1為估計參數。然后本文采用最小二乘估計法來估計模型中的參數b0和b1。
本文參數估計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三)模型的分析和檢驗
1.模型分析。由表3-2可以得出結論模型GDPt=b0+b1R&D+ut中,常數b0項的參數估計值為386.5517,b1的參數估計值為39.94012,即可得模型GDPt=386.5517+39.94012R&D,該模型表明,當R&D的投入量每增加1元,可以使得GDP的增加量為39.94012,由此可以看出,增加R&D的投入量會大大加速GDP的增加,R&D的投入對浙江省的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作用,與本文的理論分析完全一致。
2.模型檢驗。(1)R2檢驗: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中的R-sequared樣本決定系數(R2值)在0-1之間,越接近1表示擬合越好,>0.8認為可以接受。該模型R2取值為0.855759,表示模型結果可以接受。(2)F檢驗:即方程顯著性檢驗,對模型擬合樣本的效果,即選擇的所有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力度,F大于臨界值則說明拒絕0假設。該模型通過F檢驗,方程顯著性明顯。(3)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t檢驗):檢驗每一個自變量的合理性,|t|大于臨界值表示可拒絕系數為0的假設,即系數合理。本模型P值是顯著的,這說明參數估計是有效的。(4)DW檢驗:檢驗殘差序列的自相關性,檢驗基本假設2(隨機誤差相互獨立)殘差:模型計算值與資料實測值之差為殘差0<=dw<=dl殘差序列正相關,du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說明,浙江省R&D投入量與浙江省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R&D投入對浙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貢獻率,與文章的理論分析相一致,同時通過對R&D的大量投入,可以有效地促進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浙江經濟增長率的政策建議
(一)優化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R&D成果的產業化
為了更有力的支撐創新發展,加大校企對接的力度是當下最緊要的一步,廣泛聯系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篩選其中的科技成果并找出可能與之合作的項目,并與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實際對接,促進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產出。與此同時,把征集來的那些企業難以攻克的技術性難題反饋給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促進企業與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之間的大力合作,這樣在充分利用科研資源的同時,也大大縮短了企業產品的研發周期。產學研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實現三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彌補我國科技資源配置過程中的R&D活動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斷層問題,從而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
(二)為R&D投入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給
伴隨著R&D活動的全球一體化、社會系統工程化、社會化,政府推動R&D創新的需求就顯得更為迫切,并成為推動R&D投入規模化并創造適宜的教育、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條件的中堅力量。首先,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減免、稅收優惠政策刺激、科技預算刺激、金融信用刺激、風險投資刺激、財政補貼刺激等來創造R&D投入的創新需求;其次,政府可以進行必要強度的R&D財政投入來引導R&D的需求創造,提高社會的R&D投入規模,調節社會的R&D投向;再次,政府通過建立和完善適宜的宏觀政策環境,加大R&D的創新需求規模,進而提高浙江省R&D創新的整體能力。
(三)注重對科技人員的培養和支持
從根本上講,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創新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獨一無二的動力源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科技創新的成效直接由人的主觀能動性所決定。因此,通過人對精神和物質這兩方面的需求來激勵R&D活動,從而提高科技投入的產出績效,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則要加大科研投入,要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員;另一方面要加強科技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浙江省應大力宣傳科技成果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激勵科技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Rome,Paul M. Endogr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P.E,1990,Vol.98.
[2]J. S. Metcalfe. Science Policy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a Competitive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1997,vol.24,No7/8/9.
[3]paulA.David,BronwynH·Hall,AndrewA.Toole·15public R&D acomplementorsubstituteforPrivateR&D Areviewoftheeeonometricevi dene [J].ResearehPolicy,2000,V29(4~5):497~529.
[4]EricC.Wang,WeiehiaoHuang.RelativeeffieieneyofR&Dactivities:Across-countrystudyaeeountingforenvironmentalfaetorsintheDEAaPP roaeh[JI.ResearehPoliey,2007,V36(2):260~27.
[5]MarioCoeeia.What15theoPtimalrateof R&Dinvestmenttomaximize Productivitygrowth?[J].Teehnologieal FoecastingandSoeialChange,2009,V76(3):433~44.
[6]獅萍,許治,邵世才.科技投入制度與績效評價[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232~235.
[7]蘇方林.中國R&D與經濟增長的空間統計分析[D]:[博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系,2005(05):11~12.
[8]趙付民,蘇盛安,鄒珊剛.我國政府科技投入對大中型工業企業R&D投入的影響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6,18(2):78~84.
[9]杜文獻,吳林海.政府R&D投入對企業R&D投入的誘導效應—基于1991~2004年中國科技統計數據的實證分析[i].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24(n):20~23.
[10]賀建林,張惠.上海R&D投入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
作者簡介:胡昊(1987-),男,漢族,浙江湖州人,就讀于浙江財經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