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教育家克里斯蒂說過:“一個友善用腦的物理環境能夠將人的壓力感減少到最低,并把大腦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學習效果的影響與作用是明顯的。”積極營造這樣的友善校園文化,讓校園文化建設也凸顯友善用腦的特色。
一、友善環境文化,激發學生靈性
友善的物理環境為友善用腦的教與學提供了教育特殊功能。用自然的物理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友善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1.引入大自然的芬芳
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最初的思維課不應在教室中、黑板前進行,而應在大自然中進行”。讓花草生物點綴課堂,使大腦處于健康狀態下學習;把綠色請進校園,用綠色植物來裝點校園、班級,讓整個學校看起來生機盎然,這些都是為孩子營造有益的學習環境。走進東山小學的班級,每個班級都呈現出這種清新典雅的氣息,窗臺、課桌、角櫥,甚至每個小組的中間,都可以放上一盆盆綠色植物,這些花草,在改善教室空氣質量的同時,也能平息學生的躁動,培養學生的愛心,激發學生的表達。
2.運用溫馨提示
友善用腦的課堂需要多種路徑和策略,實踐中,我們研究了友善用腦學習方式的多種新策略,我們把多樣的友善用腦課堂圖片展示在樓道的學生活動中心位置,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友善用腦。為了能經常提醒學生做到“友善用腦”,我們把“友善用腦須知”張貼在班級墻壁上,讓學生知道要在健康狀態下學習與休息。課前:呼吸清新空氣,喝白開水,做深呼吸。做做交叉運動、聽聽節奏舒緩的樂曲。保持松弛的姿勢。課中:參與健腦操,靜聽播放輕音樂,學會放松學習。課后:做到健康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讓大腦在健康狀態下學習和復習。
走進東山小學校園,你會發現門口的草坪上有著孩子們溫馨的提示,如:“手下留情花自香,腳下留情草如茵”,樓道口有“你不推,我不擠,排隊做到快靜齊”“輕聲慢步溫馨相伴,追逐打鬧危險常伴”——這些兒童化的提示語對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駐足觀賞或嬉戲玩耍時,那些提示是他們無聲的老師。另外張貼在西墻的視力表、遠視圖時刻在警醒孩子們要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二、友善精神文化,激勵學生成長
1.展示激勵學生的班級文化
“友善用腦”理念認為:教室的精神環境文化對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會說話的班級文化墻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東山小學的教師根據友善用腦教學特點,合理利用教室內墻壁資源,適度開發,鼓勵學生積極展現個人的才華,除了做到了多彩的視覺效果,更在思想上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逐漸生成一種自信、進取的學習生活態度。班級墻壁文化的設計,可以是學生們優秀的文章、精美的畫作,也可以是評價表彰等等。學生的閃光點得到放大,學生喜歡并接受,有了參與的熱情。
2.打造學生自我展示的個人舞臺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的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喜歡涂涂畫畫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教室窗臺下的瓷磚墻壁是學生的“涂鴉墻”,不限定時間和次數,學生啥時喜歡啥時寫和畫,或獨立作畫或三五成群,隨自己所好,只要開心就好。有時一個年級的孩子們還會統一主題,制作成主題墻,如:神八與天宮一號,我們美麗的校園等。在我們樓梯走道有一塊抽拉式“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展示區,繪畫,書法,只要你想展示,每兩周就可以自主地換上自己的作品。“涂鴉墻”、“我的地盤我做主”為同學們展示自我,個性表達提供了一個舞臺。
3.構建激勵學生的校園環境
一個友善用腦的校園環境,不僅僅包含著“隨風潛入夜”般的滲透,也包含著“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走進樓道顯眼的位置有友善用腦五問,每個孩子每天“五問”自己:“你今天友善用腦了嗎?”提醒孩子們知道保持大腦的健康狀態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條件。“你今天快樂運動了嗎?”讓孩子們明白運動不但能夠健體,運動還可以增智。“你今天提出問題了嗎?”讓孩子們明白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今天你以禮待人了嗎?”讓學生知道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你今天健康飲食了嗎?”讓孩子們知道健康食物能促進大腦中有益物質的生長,維持大腦所需要的能量。一句激勵性語言能使學生茅塞頓開,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能對學生產生促動和激勵作用,能鞭策學生終生并使其銘記不忘。
三、友善行為文化,和諧師生關系
1.蹲下來和學生說話
“世界有兩個,一個是成人世界,一個是兒童世界。教師是成人世界派到兒童世界的友善的使者。”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期的好動、貪玩,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老師課堂中簡單的批評或大聲的呵斥,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會使課堂上和諧、輕松的氛圍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還會打亂了學生、老師的思路。東山小學的老師們在教學時,能夠提前進入課堂,在課前跟學生交流。這種課前交流的方式,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很有幫助的。走進課中,老師友善地朝孩子笑一笑,近距離的接觸,俯下身子跟學生說話,老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甚至親切地摸一摸孩子的頭,都能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從而創設一個熱烈的學習氛圍,為下一步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教師經常走下講臺,把自己從高高的講臺放下來,經常“矮下來”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學生中走動,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身邊時略作停留,及時提醒學生,或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吸引學生,或者用“七色花”評價來激勵他們。這樣既調動起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把孩子們的思路引回了課堂。寬松的環境、和諧的氛圍,給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使用鼓勵性的言語
如何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出積極的反饋?東山小學“友善用腦”課堂提供了一條談話策略,那就是:“好和如果”。無論學生做出怎樣的事情,老師首先作出的都是積極的反饋,也就是“好”。接著再提出改進的方法,比如:“下次你可以試著……”或“如果你……可能會更好!”這樣的鼓勵往往可以營造出一個積極的班級氛圍,不要對學生說“不要”、“不能”、“不可以”……而要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啟發、引導、發展兒童,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深情的語言贊美他們的進步;在生活中,用鼓勵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明和創新,要積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的喜悅。一句鼓勵的言語閃耀的就是智慧的火花,和諧的校園,也會在這潤物無聲中逐漸形成。
3.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心里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前進的潛在力量,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和向上的源泉。”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嘗成功,老師要用多視角的眼光看待充滿生機活力和個性化的學生,多角度、全方面地評價學生,多給學生掌聲和喝彩,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
東山小學為學生創設多樣成功體驗的機會,“七色花”個性化發展評價機制就是從“長善而救其失”的理念,對學生在實施友善教育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提出表揚,從鼓勵的角度,運用集陽光卡的方法,進行及時評價、雙周評價、月評價、學期評價,多重角度,將學生品行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落到實處,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從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小處入手,讓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培養學生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總之,構建“本土”的友善文化,營造一個“友善的教育場”——讓校園里的環境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協同發生作用,形成一種全方位的友善氛圍,讓學生在其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激發出主體意識和道德情感,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
(朱群,南京市東山小學,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