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兵
摘要:構建開放性探究式綜合化的有效德育課程,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德性基礎、學力基礎、心智基礎。多年來如東中學倡導和組織、實踐與運行的各項德育活動,形成了傳承久遠、與時俱進、堅持不懈的開放式、探究性、綜合性德育課程,使同學得到應有的自由、自信、自愛,人也真正成為人,成為真正的人,有效德育也成為真正的理想教育。
關鍵詞:有效德育;德育課程;公民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9—0019—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本湍壳暗掠w情況而言,效果甚微,實效性不強,社會上對教育的詬病很大一部分就是針對這一點。面對當前形勢,我校德育工作努力突破人們普遍認為的德育“無所作為”“難有成效”的狀況,堅持在“有效”上下功夫,緊緊抓住時機,突顯針對,推進活動,落實做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一、“有效德育”的契機:以推薦引領為激勵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為本。我們在教育的目標定位上,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始終將培養志向高遠、能力高強、品德高尚、氣質高雅的學生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2011年10月22日,學校應邀參加清華新百年計劃懇談會,并獲得領軍計劃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我們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平臺,在全校上下掀起一輪由下而上的公開選拔。這樣一次公開公正的陽光操作活動,既達到了讓學生進行一次靈魂的洗禮,更起到了方向激勵的作用。
清華大學是學子心中的圣地,這里大師云集,人才濟濟,她為我國的科技創新、社會革新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我校則是南通基礎教育高地上的一面旗幟,這里有一個優秀的學生群體。我們一直期待學校在堅持面向全體的大眾教育的同時,也要有精英教育的意識。清華大學與如東中學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有一定的契合之處:品學兼優、品德高尚,追求卓越,志存高遠。我校在自愿報名基礎上經過層層篩選,推出5名學業優異、素質全面的優秀候選人,最終以公開面試答辯的方式決定校長實名推薦人選。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場嘉年華,如東中學師生現場觀看了同學表現自己的信心和實力,也感受了各自的素質和優勢,大家都有了主動發展、自我規劃的意識,他們認識到人的發展應是全面的、獨特的。我也相信,每一個同學作為一個獨立存在有別他人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潛質。學業成績有統一的定量評價標準,但綜合素質的評價卻多為多元的定性的表述性評價。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不同的標準就會產生不同的優秀,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優秀的人才。同學們既要遵守當下的社會規范,又要保持和張揚自己的個性,夢想高懸之時,始終能揚己之所長。
在宣布最終人選時,我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對全校同學說:“我們鼓勵和支持所有同學都能勇于探索,善于鉆研,恒于學問。人大附中的李子赫(模型愛好者)看到汶川地震中的廢墟山坡救援通訊不暢時,攻克了‘直升飛機在非水平面上的降落的課題,被清華破格錄取,他的成功就是源于‘讓夢想守在最初。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十一歲時就發表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在文學上很有造詣,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我們全體同學要激發起‘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公民責任感,產生對人文、社會、科技、自然廣泛涉獵的強烈欲望,激蕩起胸懷天下放眼未來的全球視野和廣闊胸襟,更有兼濟天下關愛人人的人本情懷?!?/p>
教育是民生,也是國計;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為民族培養什么樣的人,顯示的是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公開的選拔推薦活動,表面好像僅僅是為了推薦一個讓大家認可的名符其實的同學走進清華,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平臺宣傳一種人才選拔的標準,傳達一種人才培養的信號,從而借推出今日一個人選,推動如東中學五千學生的前行。
二、“有效德育”途徑:以集中推進為載體
學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的道德發展,而特殊之處就在于怎樣合理而正確地引導學生在道德理性、良知等各方面健康發展、闊步前行。教師要創造機會、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引導學生增強對道德的認識、感悟,促進學生的道德精神。
然而,如何讓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如何讓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這一直是德育工作的難點和重點。我們充分利用節假日,從學生成長的心理需求出發,從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出發,從當前面臨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棄小事、著眼細節,圍繞學生成長過程的困惑,把德育的內容滲透其中,使德育更切合受教育者的發展水平和身心特點。
青年人喜歡生活有聲有色,喜歡日子過得有波瀾,而節日正契合同學們的心理,它往往成為大家情感的興奮點。我們充分挖掘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哲學思想、審美意識、價值觀念等,在三四月份節日非常集中之時,集中推進,針對不同節日設計、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近代史教育、互幫互助教育、勞動教育、感恩教育等鮮活多樣的德育形式。
粗略梳理,三月份的節日有二十多個,這些紛至沓來的節日,讓同學們整月幾乎都在過節一般,受到了一次集中的思想熏陶。比如,3月5日,我們把學雷鋒活動與青年志愿者服務結合起來,組織觀看電影《雷鋒之歌》,組織討論新時代雷鋒精神如何蔥蘢崔巍,組織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服務;3月8日,婦女節,觀看紀錄片《鄧穎超》和《偉大女性宋慶齡》;3月12日,我們在國旗下講話中宣講植樹造林的來源及重要意義,組織學生研究調查我國的生態狀況,組織觀看紀錄片《孫中山》,組織在校園和學校周邊開展植樹造林活動;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邀請食品衛生專家為學生作食品安全知識講座;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貧困小朋友全國統一行動日”,國旗下講話《為西部學子撐起一片藍天》,發動全校上下捐書捐教材幫助西部學子;3月22日,世界水日,舉辦時政講座《中國水資源現狀與國家安全》,周末觀看紀錄片《為中國找水》;3月最后一個星期一,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校主題班會《安全,關系你我他》……呈現與教育的方式,五彩繽紛,豐富多樣,有櫥窗、走廊、黑板報、附房告示、演講、征文、講座、電影、爭先創優、經典誦讀、課件制作、社會實踐等形式。
這種集中推進,使我校同學對干癟空洞的節日與生活的印象變得形象而具體,對抽象渺遠的責任與理想的把握變得清晰而明確,對繁亂浮躁的現實與處境的認識變得清醒而理性。大家積極參與各種綜合活動,感受節日魅力,感受時代變遷,感受文化內涵,將情感教育與養成教育有機結合,在體驗中知情、懂情、移情,從而習得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這也與我們把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作為德育的價值目標,長期努力營造“事事是德育內容,處處是德育陣地,人人是德育價值的創造者”的德育氛圍相吻合,恰恰突顯了“事事處處人人”的德育內涵。
三、“有效德育”落腳:以公民教育為歸宿
在德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學校牢固樹立“回歸原點,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公民教育作為道德認識提高、道德行為形成的起點與歸宿。
公民教育首先是培養共和素養、共和能力、共和價值的教育,讓每個人既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生活;又能參與集體生活,與他人平等溝通、有效協商、積極訴求、達成共識。
公民教育尊重生命規律、生長規律、生態規律。它考慮你我他的共同需要,注重權利義務平衡,注重個人、社會、自然的和諧。
公民教育的價值取向是:追求人人成功,而不是少數人成功。因為公民社會是主權在民的社會,是共有、共治、共享的社會。公民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人人參與,人人分享。公民教育就是教每個人怎樣參與,怎樣分享的教育。
如東中學走過了七十多年的辦學歷程,扎根在祖國各條戰線上的優秀的如中學子不勝枚舉,過去他們以走進如東中學為榮,今天如東中學以他們取得的業績為驕傲。一代又一代如東中學學子書寫并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作為如東中學的學生,自然應該關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終身發展,也更應關注社會、時代、民族乃至世界的未來。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便是帶領大家走近公民教育,幫助大家書寫華美人生,引導大家成為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理念貫穿整個學期的德育工作始終,讓同學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思考規劃人生,自覺弘揚良好校風,切實增強全面素質,進而為實現如東中學的歷史性跨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剛剛跨進清華的我省高考狀元我校優秀學生劉詩雨同學,他的成長便響亮地回答了一個公民面對現實應該具有的態度和準則,請看他在一篇作文中的思考片段:“君不見,罹難礦工骨肉未寒,地方官員接受調查時卻說自己是為了保護地方經濟而容忍了煤礦安全工作上的疏忽;君不見,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大眾,一些主管部門卻因害怕傷及整個產業鏈而一再容忍潛規則;君不見,氣候會議上唾沫橫飛,可各國卻為了本國經濟,在指責別國的同時縱容本國碳排放量的上升。有些問題可以忍一時,但有些事一刻也不能忍。面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是大非,遲疑不僅僅是懦弱,更是對社會責任的逃避?;叵胪鹌娇h城上中國守軍奮起反抗的第一槍,我們今日更加需要這種敢于‘不忍的魄力?!边@種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便是我校長期倡導和影響的結果,從初中到高中他在我校學習和生活了六年時間,而且他不僅在思想觀念上有了這樣的意識,而且價值取向積極健康向上,更重要的是每個暑期他還組織帶領同學參與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活動。
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規律?!蔽乙恢币詾?,知識與技能往往能讓人成功,但道德素養卻能讓人走得更遠。
隨著德育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也在逐步完善教育的方式,如何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挑戰,這也為以后的完善和發展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我校的有效德育必將不斷深入不斷成長,引領學生由道德走向智慧,由現在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