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國 張湛
摘要:我國的水能資源比較豐富,水電是我國能源發展最為優先的戰略方針。近年來,隨著水電開發力度加大,環境問題日益凸現。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突出強調了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對于水電可持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水電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出了保護環境,促進水電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水電開發 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38-01
我國的水能資源是比較豐富的。根據水能資源普查的最新結果來看,我國江河水能的理論蘊藏量是6.94億kW,年理論發電量為6.08萬億kWh,我國的水能理論蘊藏量是全世界上的第一位。水電“十二五”規劃初步確定到2015年新增6300萬kW的常規水電裝機,屆時,我國常規水電裝機將達到2.7億kW。為實現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這里主要強調了做好生態保護是對水電發展上可持續的有著極端的重要性,也是我國在做好水電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段時期中的重要指導思想。
1 水電能源的特性
水電能源可以隨著自然界的水循環進行反復的再生,還可以持續的利用,也是清潔的再生能源。在操作和生產當中,不排放有害的物質,不消耗燃料,其發電的成本和管理的費用跟火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要低得多,綠色能源主要體現在成本低的方面。水電能源具有啟動快,調節性能好,在電網的運行當中具有調峰的功能,呈現出快捷有效的性能,在事故和非常狀態的情況下就可以有效的減少供電的損耗,確保了供電當中的安全。
水電資源是屬于資源性一次能源,它是一次能源開發和二次能源生產一起完成的水電能源,同時具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建設的雙重方面的功能;但是不需要一次能源礦產開采,運輸、儲存過程的費用,因此大大降低了燃料成本。
可以看出,水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于進行電力調峰等突出優點,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
2 水電開發對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伴隨著水電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水電開發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水質的影響。
建壩成庫以后,庫區水面擴大,水深增加,流速變緩,改變了原河道的天然流動水體的自凈能力,致使沉淀物相應增多,污染物的擴散能力減弱。水庫攔蓄營養物質氮、磷、鉀,促進藻類生長,可能導致富營養化,造成水質的短期惡化。
(2)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修建高壩水庫會形成一定的水域,而大的水域能夠改變水庫附近的氣象條件。天然河道水流湍急,水體表面吸收的熱量通過水體紊動迅速傳向整個過流斷面,故天然河道水溫呈混合型,水溫變化滯后于氣溫,呈周期性變化。水庫蓄水后,水深增大,水體交換速度減緩,從而改變了水氣交界面的熱交換和水體內部的熱傳導過程。典型的水庫水溫效應表現為水體的垂直方向上的熱分層現象。水溫的改變和分層現象將對水生物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同時,水電工程建設可能會使一些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受到淹沒、破壞或干擾。
(3)水庫淹沒與移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般而言,水電工程形成的水庫淹沒范圍較廣,移民數量大,水庫淹沒引起大批居民需搬遷安置,許多專項設施要復建,開發大量田地,導致土地資源結構發生變化。如果安置不當,會造成庫區亂墾濫伐,加劇水土流失,導致局部地區環境質量下降,給森林植被,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帶來影響。
(4)地質災害的影響。
水庫蓄水后,地下水位升高會引起土地的浸沒和沼澤化,易造成局部的崩塌和滑坡,同時水庫蓄水后還會誘發地震及其它環境地質問題。水庫誘發的地震一般震源較淺,震中烈度較高,破壞性大,對大壩的危害嚴重。
(5)其它影響。
在河道上修建大壩及其他建筑物將阻隔天然水流,影響一些魚類的洄游通道,淹沒魚類的產卵場,進而改變魚類的生態條件,造成一些魚類的滅絕,對生物的多樣性構成一定影響。
3 水電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在過去,由于歷史原因和認知水平的限制,水電開發在一定階段存在“保護讓位于開發”、“保護跟不上發展”的現象,對一些河流生態環境的恢復造成影響,部分河流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矛盾仍很突出。在未來,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是整個水電開發過程的前提。
(1)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在水電開發過程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水利水電工程開發建設必須在“生態優先、統籌考慮、適度開發、確保底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全面落實水電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牢固樹立生態優化開發的理念,把握好流域水電開發的強度、尺度和速度,為重要保護物種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棲息環境,禁止開發法律法規明確保護的區域,堅持公眾環境權益和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的底線。
(2)做好流域水電規劃,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
開展流域內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規劃,搞好水資源優化配置,科學合理的利用水資源。水電開發不僅要關注資源開發布局、規模、方式及開發時序等技術經濟開發條件,還要考慮流域和區域的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需求,要給生態環境保護留出必要河段和水量,河流水電動能經濟規劃要向“綠色”規劃方向發展。
(3)加強過魚設施、分層取水等技術研究。
對于影響洄游生物的水電工程,應修建過魚設施,設置魚類增殖站,人工繁殖各種珍稀魚類,保證水庫蓄水后河道水生生態系統的連續完整性。盡可能的減小水電開發對水生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4)水電開發與環境影響評價。
水電建設必須以水電開發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為基礎,科學,合理,有序。在制定發展規劃應同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對已建水電站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和流域水電開發的回顧性評價電廠建設,開展環境影響監測,研究水電開發對區域,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為流域后續計劃和優化發展經驗,水電開發,環境管理持續改進。
4 結語
水電開發修建水庫,將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一方面會淹沒部分土地,導致居民搬遷;另一方面,它可以修復,該地區的氣候,形成新的水域生態環境,有利于生物生存。造福人類在防洪,灌溉,旅游航運業的發展。因此,在水電工程規劃方面,我們應該考慮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到開發會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控制到最低程度。水電開發要提高環保意識,堅決貫徹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確保水電建設過程中的環保要求,促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水電開發。
參考文獻
[1] 關于進一步加強水電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R].環辦[2012]4號.
[2] 孟少魁.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J].中國三峽建設.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