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李強 李文武 張惠霞 劉超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的一般規律和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河南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庫收集的2011年485例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進行統計和分析。 結果 50歲以上的患者328例,占67.63%;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時間在30 min以內的患者314例,占64.75%;超劑量用藥104例,占21.44%;聯合用藥34例,占7.01%;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 結論 應加強對紅花注射液的監測,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 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
[中圖分類號] R28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9-0065-02
近年來,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骨折、頸椎病等多種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同時此類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報告也在逐年增加。劉靜等[1]對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分析發現,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品種為紅花注射液。本文通過對2011年河南省ADR監測中心數據庫中收集到的485例紅花注射液ADR和藥物不良事件(ADE)病例報告進行統計分析,目的在于發現和探討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的一般規律及特點,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對2011年河南省ADR監測中心數據庫中的485例紅花注射液ADR/ADE病例報告進行統計分析。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分別對485例紅花注射液ADR/ADE報告中的性別、年齡、原患疾病、ADR/ADE發生時間、用藥情況、ADR的臨床表現及ADR轉歸等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485例ADR/ADE報告中,男264例(54.43%),女221(45.57%)例,男女比例為1.2∶1,50歲以上患者328例(67.63%),年齡最小者為5個月,最大者為96歲(表1)。
表1 各年齡組患者病例數及構成比
2.2 原患疾病
紅花注射液廣泛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軟組織損傷及關節疾病。485例ADR/ADE報告中,原患疾病以腦梗死、冠心病、高血壓等循環系統疾病偏多,共327例,占總數的67.43%;其次為骨科及軟組織109例、呼吸系統15例,內分泌系統10例,腎功能不全10例,感染10例,消化系統2例,腫瘤2例。
2.3 ADR/ADE發生時間
485例報告中,有314例發生在30 min以內,占總數的64.75%;最快為用藥后1 min發生,最遲為7 d(表2)。
表2 紅花注射液ADR/ADE發生時間及構成比
2.4 用藥情況
本組資料中,靜脈滴注481例,肌內注射4例;單一用藥451例(92.99%),合并用藥34例(7.01%),其中兩種藥聯用29例(85.29%),3種聯用3例(8.83%),4種聯用2例(5.88%)。481例靜脈滴注資料中,超劑量用藥104例,用藥最小劑量為5 mL,最大劑量為75 mL;4例肌內注射劑量均為5 mL。
2.5 ADR/ADE累及系統
485例ADR/ADE報告中,主要累及皮膚及其附件損害(37.98%),全身性損害(36.45%);發生例次782(表3)。
2.6 不良反應轉歸
485例患者經過停藥處理、觀察或者積極的治療后,好轉254例(52.37%),治愈230例(47.42%),有后遺癥表現的1例(0.21%),后遺癥臨床表現為皮疹加重。
3 討論
3.1 ADR/ADE與年齡
485份病例報告中,男女比例為1.2∶1,表明紅花注射液的ADR與性別無顯著相關性;50歲以上患者ADR/ADE發生率較高,共328例(67.63%)。這可能與紅花注射液的主要適應證和老年人自身生理特點有密切的相關性。紅花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脈管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氣滯血瘀癥,因此治療對象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這是造成不良反應以這一類人群為主的原因[2]。但溫玉峰等[3]認為,年齡在50歲以下者不應應用紅花注射液,因為該年齡段發生腦出血的原因除高血壓病外,腦血管畸形、動脈瘤所致的可能性不可忽略,應用活血化瘀藥有促進動脈瘤破裂的可能;其次,老年患者多同時患有其他并發性疾病,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功能減退,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于青壯年,因而易發生藥物蓄積而引起不良反應。
3.2 ADR/ADE發生時間
本組資料中,不良反應/事件發生時間大多在30 min中內發生(64.75%),表明紅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事件多在短期內發生,這與文獻報道[4]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發生較早一致。因此,在應用紅花注射液時,醫護人員應高度警惕,重點觀察用藥前30 min內的臨床反應,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救治措施,以減少對患者的傷害。
3.3 ADR/ADE與用藥劑量
紅花注射液說明書中允許使用的最大劑量為20 mL。本組資料中約有21.62%病例超出這個標準劑量。有資料表明[5]:中藥致ADR/ADE的病例有60%以上由超劑量用藥引起。超量使用紅花注射液會導致稀釋后不溶性微粒顯著增加且超出中國藥典規定[6],而不溶性微粒本身即可導致熱原樣和過敏樣不良反應。同時超量使用還會使藥液濃度增大,在相同的滴注速度下更易引發由藥理作用增強所致的A類ADR反應[7]。所以應制訂個體化給藥方案,科學地按照規定劑量給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3.4 ADR/ADE與給藥途徑
481例靜脈滴注病例中,有7例原發疾病為靜脈炎,但只有4例采用肌內注射方式給藥。說明書中明確標出:治療脈管炎肌內注射,(2.5~5)mL/次,(1~2)次/d。經統計發現其中3例卻采用靜脈滴注方式,20 mL/次。由于不同的輸注方式對中藥注射劑的質量要求不同,因此不能隨意變更注射途徑[4]。因此,臨床上用藥時應根據病情正確選擇合理的給藥途徑,以減少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
3.5 ADR/ADE臨床表現
從表3可以看出,紅花所致ADR/ADE可累及機體多個系統/器官,最主要的不良反應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共計297例,占37.98%,表現為皮疹、瘙癢等;其次為全身性損害,共計285例,占36.45%,表現為發熱、寒戰等。這可能是因為紅花注射液為純中藥制劑,成分較復雜,溶液中含有紅花黃色素和紅花苷等大分子,部分大分子可作為抗原或半抗原直接進入血液,易引起變態反應[8];另外,因存在特異性過敏體質的患者對藥物致敏原敏感性高,故更易引起變態反應[9]。因此,在用此藥前,必須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用藥期間應注意對患者的觀察,提前做好抗休克、抗過敏預防,把不良反應的損害降到最小程度[10,11]。
4 結語
紅花注射液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良反應/事件也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醫護人員在臨床應用中應加強用藥監護,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用法用量給藥。首次使用紅花注射液時宜選用小劑量,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滴速,注意配伍禁忌,盡量不要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減少發生過敏反應。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應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搶救和治療,避免嚴重ADR發生。同時建議藥品生產企業開展相應的安全性研究,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從根本上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劉靜,劉芳,李培紅,等. 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藥房,2011,22(7):646-648.
[2]李茵,于高路. 47例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藥事,2007,21(4):279-281.
[3]溫玉峰,張愛華,師慶彬. 紅花注射液治療腦出血致再出血臨床分析[J]. 中國中醫急癥,2005,14(1):19.
[4]劉遠. 從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現狀論“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的重要性[J]. 中醫研究,2011,24(6):33-36.
[5]白曉菊. 對加強中藥不良反應研究的思考[J]. 中國藥物警戒,2009,6(7):396-400.
[6]謝本樹. 紅花注射液與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變化的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06,6(7):550-551.
[7]程鵬,武超,師佩蘭,等. 51例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12):40-42.
[8]劉培建,張云芳,徐艷花. 53例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 中藥材,2008,31(9):1456-1458.
[9]楊學智,白天龍. 滴注紅花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1例報告[J]. 齊魯藥事,2008,27(12):758.
[10]沈凌云. 靜脈滴注紅花注射液致劇烈咽痛[J]. 臨床誤診誤治,2011,24(3):88.
[11]湯玲珺,莫云. 紅花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0):70-71.
(收稿日期: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