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武輝

[摘要] 目的 探討伐昔洛韋與甲鈷胺聯用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治療的96例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按照用藥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采取口服伐昔洛韋片和肌注甲鈷胺,對照組采取口服伐昔洛韋。30 d觀察后兩組局部病變的愈合時間以及復發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在治療效果、復發率上有明顯差異,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復發時觀察組皮損面積小于對照組,且止皰時間、結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結論 伐昔洛韋與甲鈷胺聯用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具有良好的療效,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甲鈷胺注射液;伐昔洛韋
[中圖分類號] R752.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9-0072-02
生殖器皰疹(GH)是由Ⅱ型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炎癥性、潰瘍性、復發性、治愈難的性傳播疾病。有文獻報道稱,近20年來全球生殖器皰疹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促進HIV傳播的重要危險因素[1]。目前對于生殖器皰疹尚無根治的方法,臨床上主要采用伐昔洛韋、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治療,服藥時皰疹消失快,但停藥后仍會復發,故選擇一種既減輕病情、縮短病程,又能減少和防止復發、阻斷傳播的藥物與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組采用伐昔洛韋與甲鈷胺聯用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6例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據趙辯編著的《臨床皮膚病學》[2]明確診斷,均為復發性感染患者。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齡16~45歲,平均年齡(31.4±15.2)歲,治療前6個月復發次數(6.25±1.47)次。所有患者在治療前4周內未服用抗病毒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均hsv-II IGG(+),hsv-II IGM(-)。所有患者均符合排除標準。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口服伐昔洛韋(山東羅欣藥業股份公司生產,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56674),0.3 g/次,每天2次,連續服用10 d,聯合肌注甲鈷胺注射液(揚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55602)0.5 mg/次,2日一次,一療程30 d。對照組口服伐昔洛韋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過程中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局部皮損處的愈合時間;②完成一療程治療后,連續隨訪患者6個月,若6個月內患者出現癥狀則為復發,未出現復發者為有效。③記錄復發患者復發皮損面積、止皰時間、結痂時間。
1.4療效判定
分痊愈、有效及無效。痊愈:用藥后6個月皮損完全消退、癥狀消失;有效:用藥后皮損及癥狀未完全消失;無效:用藥后6個月皮損及癥狀仍未完全消失。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療效觀察
經過一療程治療后,所有患者均獲得完整隨訪。觀察組在復發率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且對于再次復發患者,觀察組患者在皮損面積、皮損愈合時間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2。
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
表2觀察組與對照組復發情況對比(x±s)
2.2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在用藥期間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后6個月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未出現異常。
3 討論
目前復發性生殖器皰疹(RGH)治療的方法較多,但療效不一,單純使用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有限,本組通過使用伐昔洛韋與甲鈷胺聯合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昔洛韋是目前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臨床常用藥物,伐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前提藥物,其抗病毒作用機理與阿昔洛韋相同,口服伐昔洛韋后能在體內轉化為阿昔洛韋,但伐昔洛韋生物利用度3~5倍于阿昔洛韋,其抗病毒作用明顯優于阿昔洛韋,而且服藥方便。根據現有研究報道,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是引起生殖器皰疹的主要因素,HSV-2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人體感染后,HSV-2病毒可潛伏在神經內,在誘導因素的干擾下,如月經來潮、過度勞累等,可通過神經節下行到生殖器感染區域,繼而引起復發[3,4],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潰瘍、水泡,反復遷延無法治愈等。因此針對HSV-2病毒的潛伏位置及其發病機制,本組選取甲鈷胺注射液輔助伐昔洛韋治療RGH,利用甲鈷胺以營養神經,有效控制患者的復發率。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的輔酶 B12,能有效治療末梢性神經障礙,恢復延遲的神經突觸傳遞和神經遞質減少[5],另外,其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使用甲鈷胺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且其價格相對實惠,易被患者接受。
RGH的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負擔,機體狀態始終處于壓力狀態,反而抑制了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更加加劇了其反復發作,因此在治療期間也應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6]。
綜上所述,聯合用藥方案在治療復發性生殖皰疹的臨床療效及復發時皮損面積、止皰時間、結痂時間上均優于單一用藥,且治療期間無明顯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紅毅. 生殖器皰疹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8(6):382-383.
[2]呂敏,孫霞. 伐昔洛韋治療生殖器皰疹的臨床療效觀察[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9(1):407-408.
[3]張合城,湯潔英,羅玉萍. 伐昔洛韋聯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 2010,17(12):43-44.
[4]沈輝,謝勇,王健. 三種方法預防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療效觀察[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0,11(9):811.
[5]施偉民. 生殖器皰疹及治療[J]. 上海醫藥,2012,8(1):392-393.
[6]馬全福,陳文軍,白誼涵,等.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診斷及治療[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9(1):769.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