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是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一個創新,拓寬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優勢、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思考
我國2007年10月首次批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打破了只有大企業才能發債的慣例,拓寬了中小企業在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2007年我國發行了兩筆針對中小企業的集合債券,一筆是深圳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另一筆是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集合債券。2009年,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正式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小非金融企業集合票據業務指引》,對中小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集合票據的行為進行了規范,規定集合票據的發行者必須是2個(含)以上、10個(含)以下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并且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統一產品設計、統一券種冠名、統一信用增進、統一發行注冊方式共同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自此打開了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的市場。
一、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融資方式的優勢
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是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一個創新,該債券的優勢主要有:
第一,解決單一企業因規模較小不能獨立發債的矛盾。中小企業由于受到信用、規模等約束,單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不能通過債券市場直接發行債券進行融資,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則利用了規模經濟,使若干個中小企業各自作為債券發行主體,確定債券發行額度,使用統一的債券名稱,形成一個總發行額度,統一組織、集合發行,使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成為可能。
第二,通過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模式,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還可提升企業知名度,使銀行對這類企業有更多了解,很多企業發行這類票據之后,獲得了銀行的信用貸款。通過發行集合債券也促進企業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梳理和規范,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第三,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是由多個企業共同發行,這種方式能夠分散風險,每個發行人只承擔部分融資風險;通過集合發債、信用增級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
第四,發行債券融資成本低于發行股票的成本與銀行貸款的成本,且債券利息可在稅前支付計入成本;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評級、擔保、承銷等費用分攤到每個企業后也相對較低。
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存在的問題
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有著諸多優勢,該債券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方式之一,但其發揮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依然受到制約,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發行的門檻、成本依然較高
參與發行集合債的中小企業除了要符合《證券法》和《公司法》企業債發行的基本條件外,還必須符合產業選擇、成長潛力等標準,從而形成集合債發行的高門檻,雖然高門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合債的信用風險,但是能符合這些條件的中小企業較少,將眾多中小企業擋在了門外,不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外由于集合債由多家企業捆綁發行,與一家企業單獨發行相同額度企業債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評級,從而增加了集合債的評級成本和社會成本。
(二)擔保難問題
2007年10月銀監會發布了《關于有效防范企業債擔保風險的意見》,根據其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企業必須尋找新的擔保模式。由于中小企業集合債結構復雜、發債主體多元、發債企業信用級別相對較低等缺點,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往往不愿提供擔保,國有企業擔保又需要國資委審批,時間長、手續復雜。當前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和證券機構認為發行集合債最大的困難是無法獲得擔保,由于無法引入長期主體信用等級不低于AA 級的第三方擔保,發行集合債遇到實質性的困難。
(三)風險問題
2012年1月,“2010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發行人之一“地杰通信”因無錢還債而由擔保公司代為償付,這次事件是我國2007年開始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以來第一次發生,該事件對集合債券的風險問題敲響了警鐘,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集合發行相當于資產打包,而打包式金融產品存在天然信用風險”。對于單個企業的違約風險,比較容易識別,但幾十個企業放在一起就不好評斷,中小企業的信用不足、財務體系不夠健全,打包后更不好識別,這就為集合債券埋下了風險。
三、促進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政府扶持力度
在中小集合債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幫助,當前還需加強對中小企業集合債的支持力度,降低準入與發行門檻,最低限度規定中小企業發債標準,使更多中小企業獲得發展資金;政府積極發揮其組織協調作用,由地方政府牽頭、組織協調能降低集合債發行的社會成本;采用優惠的財稅政策引導擔保公司參與中小企業集合債項目,對發債企業和擔保機構等參與主體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由政府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和資本金補充基金,完善中小企業擔保補償機制,降低擔保業的風險。
(二)完善擔保運行機制
尋求多種擔保方式,采用由國有企業擔保、專業擔保公司擔保、專業債券增信機構擔保、專業債券保險機構擔保等多種擔保方式和完善多層次的擔保體系;借鑒“11豫中小債”,由多個擔保公司進行聯合擔保,聯合擔保可在集合債的一級擔保中運用,也可在再擔保中運用;借鑒國外投保于保險公司以減輕擔保責任;引入風險投資,設定一定的轉股條件,將債券賣給私募投資者。
(三)完善中小企業自身內部信用建設
中小企業務必高度重視自身信用記錄,增強信用意識,維護良好的信用歷史;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朝元,梁雨.《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月.
[2]廖海波.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展難點的成因分析.會計之友,2012年第5期.
[3]雷希晨.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商情,2012年10期.
作者簡介:周菁梅:女,經濟學碩士,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