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緒
摘要: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傳統和改革應相互依存,取長補短。主要的做法是:教師下深工夫;課堂巧妙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朗朗書聲回歸課堂,讓學生享受美;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啟發思考,增強學習效果;作業布置下巧工夫,引導學生把生活當做課堂。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嘗試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被認為是費時多、見效慢的典型,新課程改革為提高語文課的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語文教師應很好地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為語文教育的發展竭盡全力。我認為,基于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傳統和改革相互依存,取長補短,也許效果更好。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嘗試。
一、教師要下深工夫
課堂要高效,教師的工夫最重要。首先,常言道:“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必須有一桶水?!睂W生要在課堂上有最大化的收獲,老師必須有滿滿的一桶水。因此,老師既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又要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想等。其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還要備教材、備學生,既要花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對知識的銜接、貫通提前做好準備,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并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需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只要課前的工夫下足了,教師上起課就會得心應手,自然會提高課堂效率。
二、課堂巧妙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好一節課的開頭是高效課堂的必備環節。精心設計的開頭會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思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出精美的開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吸引力的導語,使語文課在開頭就有激情。
精彩的開頭可用精彩的導語引入,可以設置懸念,激發興趣,也可以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等等。但用什么樣的開頭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開頭,吸引學生的故事,當今的熱點,流行的語言,熱唱的歌曲等只要稍加處理,就是吸引學生的好材料。如講《記念劉和珍君》,我就用了重慶電視臺“霧都夜話”的開場白:這不是電視劇,這是赤裸裸的真人真事。又如教學必修3《杜甫詩三首》時,用費翔的歌《故鄉的云》中“我曾經是豪情萬丈,而今卻是空空的行囊”介紹杜甫曾經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曾經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志向,而現在卻只有漂泊天涯,有家難回的困苦。當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杜甫在詩歌才達到了“臨絕頂”的境界。這樣的開頭一箭多雕,既吸引了學生,又介紹了杜甫曲折的身世,還概括了杜甫詩歌的成就。
三、讓朗朗書聲回歸課堂,讓學生享受美
曾經,我們講得過多,往往把一篇美文分析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漸漸地學生就對語文喪失了興趣。要提高課堂效率,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讓朗朗書聲回歸課堂,讓學生享受美,進而喜歡語文課,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畢竟對課文把握更準確,教師的“示范”朗讀,能開啟學生的心扉,讓學生盡快進入文章美的境界,為學生朗讀做好情感上的準備。如在教李白的《蜀道難》時,今天的交通飛速發展,學生已經很難理解1000多年前那使人萬般惆悵的蜀道,我通過示范朗讀,把學生帶進那悠遠、蒼涼而艱險萬狀的蜀道,學生更快進入詩歌中的情景。
視頻朗讀能起到示范作用。視頻朗讀比較標準,往往還配有相應的音樂、相應的圖畫,能夠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
古人云:“情動而辭發?!崩蠋煹氖痉独首x,視頻的聲、畫、音樂的多管齊下,都是為學生自己朗讀做準備。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才能盡快進入角色,領悟深沉的情感,把握栩栩如生的人物,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但對學生的朗讀,一開始不宜要求太苛刻,要讓學生在朗讀時沒有思想包袱,讓學生在朗讀的整個過程中有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此外,朗讀時也可選擇一些意境接近的樂曲播放,在音樂的配合下朗讀,可大大地擴大想象的范圍,提高悟性,觸發情感,凈化心靈,還能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增強學習效果。
四、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啟發思考,增強學習效果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F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深入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所以新課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進行學習,把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于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就會有創新。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高效課堂應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素質的人。如在學習必修4《雷雨》一課時,對魯侍萍的欲言又止,周樸園的情感真假,我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誘發學生質疑、探究,進而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多個側面。
五、作業布置下巧工夫,引導學生把生活當做課堂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語文課的特殊性可以讓語文的作業變成一種生活,又可以把生活作為語文的課堂。所以語文作業的形式豐富多彩。除書面作業外,還應多安排自主作業,注重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把學生的作業生活融入學生生活中,讓學生做生活的主人,用心關注身邊的生活,用自己的靈魂與生活對話。
聽,聽別人的說話,學與人相處的藝術;聽電視、廣播,體味標準、優美的語言。
看,引領學生,把電視、網絡轉變為教科書。如解說詞豐富的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電視散文精美的畫面,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廣告中的創意。適當布置與電視有關的練習,如寫一篇廣告創意評論,介紹一個電視欄目,寫一段電視解說詞,等等。
讀,讓學生利用空閑適當閱讀。閱讀既是休閑,又是和優秀的人對話,提高自己綜合能力的活動。動口、動腦之外,還需動手,讓學生在閱讀時把感悟寫出來,做好旁批。
作文需要對生活用心觀察,觀察使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許多學生恰恰對生活熟視無睹,與之擦肩而過而不覺,因此,讓學生以品味生活的態度關注司空見慣的生活,學生就會見得實在,感受得真切,寫的時候自然有真情,有獨到的發現。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是我對提高課堂效率的一些探索,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既有收獲,又有困惑,但只要我們把握好新課程改革這個時代機遇,磨礪自己,用心去做,持久探索,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