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莉
如何讓每位學生都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語文交流活動中,使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語文課堂存在著教師講解多、學生活動少,學生獨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動少的現象。教師對“人”的關注不夠,輕情感傾注;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不夠,輕自主學習;重傳授和學生獨立操作,輕合作學習……反思存在的這些問題,意味著我們面臨一個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如何把語文教學的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有效而實用的解決方法,只有加強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實效。
切實有效地開展小組合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合理設置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新課程剛剛開始實施,學生剛剛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獨立思考、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間要讓學生在課上課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某些問題,學生定感疑惑。在平時教學或公開課上,學生合作學習大多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事實上,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自發性行為,而不應該是老師的要求性反應。因此,要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應首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對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合理分配小組成員,組建語文學習小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認真的研究,按照異質分組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對每個學習小組進行上中下三個層次學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優等生主動幫助中下層學生,中下層學生主動向優等生學習,活躍學生帶動沉靜學生的學習環境。民主推選每組的組長,落實組長職責。學習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在分組時,每組最好都安排有較為活躍、善于關心、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于活躍小組學習氣氛,增強合作意識。如我任教的兩個班各有60人左右,我按上述的標準各分成小組,多的6人一組,少的4人一組,組長由學生自己推選。
其次,在班級中利用一定時間開辦學習方式專題講座,向學生宣傳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重點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點、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學生產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最后,開展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評優,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逐步將合作學習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品質。
在設置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時,我力求趨于合理化,使每個學習小組的水平(智力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保持相對均衡,即每個小組都有一定數量的學優生與待優生,男女生比例搭配相對平衡。這樣建組的好處是每個小組都能討論起來,小組里學生間能相互幫助和深入交往,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更有利于小組之間在同等條件下展開公平競爭和相互幫助。學生自己可以本著自愿的原則作適當調整參加各自小組,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充分地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小組組建后,并非一成不變,通常我會在一學期內變動2—3次,及時從人員結構上解決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展開。
二、教給學生合作技巧,提高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剛開始實施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時要么七嘴八舌亂講一通,要么干脆不說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成或反對,課堂會出現混亂局面。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以提高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時,教育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敢于發言、主動提問;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發言;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珍惜時間,提高效率,圍繞中心問題進行思考;回答問題簡潔有條理,及時記錄別人的發言要點,等等。討論時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相互改進、互補共進的過程。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都會不斷得到來自伙伴的建議、提醒和修正,同時每個組員要關注他人,經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善于接納、尊重他人的勞動和付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認真虛心接納他人的合理化建議,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知無不言而又從善如流、主動配合、和諧默契的心理氛圍中,每個人的創造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巧妙調控引導,充分發揮合作潛能。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而學生的合作熱情似乎并不高。為什么呢?因為不是任何內容都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只有當內容在學生個人確實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價值,學生才有合作的熱情。因此,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有選擇性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那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那些力所難及的問題,則讓學生合作解決;而那些力所不及的問題,則由教師引導解決。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代表老師完全放手。教師一定要參與其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做到全程調控,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生游離主題時,要給予適當引導;在學生困惑不解時,要給予適當點撥。只有這樣,在調控中,教師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排除干擾,減少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增強合作探究的效果。比如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培養小組成員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任何一個成員都要服從小組的領導。(2)引導學生學會修正和保留意見,自己錯了不要羞于承認,并且要善于從別人的意見中受到啟發而產生新的見解。(3)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每個小組進行反思,如這一次合作,我們找到了多少種解決問題的答案;小組的每一個成員是否都理解了這個問題,是否都贊同這個觀點,還提出了哪些有創意的問題……通過總結反思,引導和促進學生的進一步交流和合作。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這樣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
四、激勵評價,共同發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會遇到種種問題,畢竟學生是有差異的。我在評價時,堅持“個體和群體”相結合的原則。在個體方面,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達到的都給予表揚,給予肯定。在群體方面,我采用積分制的形式,及時表揚合作成功的小組,對存在問題的小組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引導學生真誠地相信別人,幫助別人,互相激勵,互相欣賞,營造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促進學生的發展。
正確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產生“主體意識”的重要環節。激勵是升華學生情緒的一種驅動力,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通過激勵評價,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改正自身的錯誤,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從而更加熱愛合作。
總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得到培養,合作能力會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增加自我表現和動手實踐的機會,減輕學習壓力,增強自信心,從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要正確地運用這一方法,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讓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實現既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又實現小組成員的全面進步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