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冰玉
小額貸款公司作為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對于緩解“三農”貸款難,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貸款成本高等融資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小額貸款公司以其靈活的貸款方式,簡便的手續,放款的及時性等優勢,在有效改善農村和縣域金融服務的同時,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6月末,尋甸縣已有5家小額貸款公司正式運營,目前轄內還有1家小額貸款正在籌建中。但隨著小額貸款公司業務運行的不斷深入和擴展,影響其經營發展的一些風險因素也不斷顯現。
一、尋甸縣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現狀
截止2012年6月末尋甸縣5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共計16,110萬元,其中:尋甸益鑫小額貸款公司1019萬元,尋甸銳鑫小額貸款公司2036萬元,尋甸鼎融小額貸款公司4978萬元,尋甸浩云小額貸款公司3088萬元,尋甸群洲小額貸款公司4990萬元。
(一)貸款業務正常開展,較好地支持了農戶、個體工商戶的信貸需求
截止2012年6月末,尋甸5家小額貸款公司個人貸款余額16060萬元,其中:農戶貸款8745萬元,占貸款總額54.28%;企業貸款余額50萬元,占比0.31%。貸款按行用形式劃分:信用貸款9246萬元,占比57.39%;抵押貸款740萬元,占比4.59%;保證貸款6125萬元,占比38.02%。貸款按期限結構劃分:短期貸款11198萬元,占比69.51%;中長期貸款4913萬元,占比30.49%。詳見下表:
貸款按行業劃分:農林牧漁業貸款8332萬元,工業貸款100萬元,建筑業貸款5427萬元,批發零售業貸款365萬元,交通運輸業貸款380萬元,餐飲業貸款235萬元,其他行業貸款1272萬元。各行業貸款占比情況見下圖:
(二)具有齊備的業務流程設置、部門分工和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日常經營較為順暢
各家小額貸款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小額貸款公司成立相關文件規定,制定了符合要求的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結構,設立了與貸款業務相適應的業務部門和相應規章制度,業務流程和內控控制管理框架基本齊備并運行良好。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制定了審貸委員會工作規程,建立健全了信貸業務集體決策、分級審批的信貸管理機制,制定了信貸操作規程,設置了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實施細則,對信貸資產實行動態、實時的跟蹤監測,分析判斷信貸資產的內在風險,貸款業務在較為完備的部門設置和制度框架下整體運行良好。
二、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發展中的風險因素
(一)資本跨界經營,高管人員對金融市場了解不深,金融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尋甸縣目前營業的5家小貸公司,股東大多來自房地產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這些行業大都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從而積累了大量的產業資本,相對粗放的發展模式使得產業資本所有者大都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運行周期。對于“金融”、“金融市場”的認知程度參差不一。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產業資本所有者將資金投向小額貸款公司,看中的是未來部分經營良好的小貸公司可以轉型為村鎮銀行,能夠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經營范圍擴大的美好藍圖。但小貸公司轉型為村鎮銀行的前提條件是“經營良好”,這就要求必須有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合規合法經營,降低經營風險,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在調查中發現,各小貸公司都設立了“業務審批部”、“風險控制部”等部門,看似將業務經營與風險管理、審批決策分開,但實際執行中,風險控制和業務審批往往形同虛設,放貸決定還是由董事會和高層拍板。這樣的現象與當前小額貸款公司還是傾向于運作一些“短、平、快”的大額過橋貸款項目有關,但是也充分暴露了這些小額貸款公司并未形成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缺乏與行業特點緊密結合的內控運營機制,這些將會成為制約小貸公司健康發展的瓶頸。
(二)員工素質較低,內部控制制度欠缺,可能引發操作風險
小額貸款公司屬于新興行業,發展歷程短,人員素質薄弱。調查中了解到,我縣小額貸款公司的從業人員主要以下三個方面構成:民間資本所有人、產業資本所屬企業原有人員以及會計、財務等專業聘用員工。這些人員都缺乏銀行業從業經驗,對信貸業務的了解程度比較有限,可以說,當前小貸公司的從業人員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人員素質在經濟金融領域存在一定差距,對金融產品、金融風險管理的掌握程度遠低于銀行從業人員。同時由于小貸公司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內控制度相對不完善,人員素質因素和內控因素相互作用,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操作風險。
(三)缺乏足夠資金來源,融資能力塌陷,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調查發現,目前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來源局限性較大,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相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規模僅限定注冊資本凈額的50%,融入資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額貸款公司與相應銀行業金融機構自主協商確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基準加點確定。同時,“只貸不存”的經營模式,難以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僅依靠股東提供的資金經營,很大程度制約了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在民間放貸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尷尬處境中生存前景堪憂。在當前資金需求旺盛而現有資金規模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資金貸防速度快于資金回收速度的小額帶跨公司將會面臨資金頭寸不足的問題,如果資金來源狹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小貸公司將會面臨“無貸可放”的尷尬局面。但據各小貸公司反映,目前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問題較難解決,農村信用社甚至對小貸公司股東的貸款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融資渠道不暢,導致融資能力發生“塌陷”,可能會引發小貸公司流動性風險。
(四)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與改革設計目標出現脫節化,可能引發持續經營風險
一是監管主體不明晰,造成監管的虛擬化,不利于其健康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是經工商部門注冊的工商企業,人民銀行只在內控制度建設、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指導。國家的政策是誰審批誰負責,審批部門承擔了市場準入管理、人民銀行負有報備管理的責任。作為特殊的企業,政府確定的部門都可以監管,多頭監管容易產生形式化。同時,現行由省級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門對小額貸款公司進行監管的操作方式,法律依據不足,且政府部門人員缺乏金融業監管經驗和有效地監管手段,在監管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我省的實際情況中,各級政府金融辦雖是小貸公司的主管部門,但其只對前期的審批籌建比較關注,對小貸公司的日常運作和有效監管尚無力估計,導致小額貸款公司實際上處于“無人監管、無人負責”的局面,監管主體的不明晰,監管職責履行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有可能導致監管有效性降低。
二是擴大創新業務范圍與政策規定的沖突。在小額信貸試點組織管理辦法中,明確強調了“只貸不存”的原則,盡管符合監管原則,但捆得過死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自由度,嚴重約束了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致使其業務停留在單一的發放貸款上,經營成果過分依賴于利息收入,盈利能力不強。
三是小額貸款公司選址不科學、經營同質化,缺乏優質客戶。從目前已經營業和正在籌備中的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的情況看,大部分選址都設在縣城中,沒有設在基層鄉鎮,沒有設在金融機構稀缺的地方,勢必引起同行業之間的競爭,也堵住了改制成為村鎮銀行的出路。金融機構不再僅是存款之間的競爭,而是全方位的競爭,包括信貸營銷的競爭。縣城中不僅有國有商業銀行,而且還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網點多,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里,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貸款利率水平較高,只能把不符合銀行業信貸條件的客戶作為貸款對象,貸款對象風險大,決策難,業務難開展。同時我縣大多中小微型企業在銀行難以獲得貸款的情況下多以個人身份向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因為小額貸款公司執行借款利率仍高于農村信用社,融資成本較高,中小企業仍不愿向小額貸款公司融資,小貸公司企業客戶選擇面仍過于狹窄。
三、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政策創新步伐,引導小額貸款公司合理定位業務發展重心
一是要盡快制定覆蓋小額貸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規,讓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合法合規經營,壯大小額貸款公司商業盈利模式的制度基礎,保障其健康發展。二是著眼于趨于飽和的城市金融機構和日益旺盛的農村市場需求,小額貸款公司應該施行“差異化”、“專業化”“細分化”的市場策略,“抓小放大”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引導小貸公司向郊區、鄉鎮發展。通過發放“小額”、“快速”、“信用”貸款,真正實現為城鄉低收入群體、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戶和微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從而回到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的主業上來。三是建議外部管理部門在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管理中,投向“三農”和中小企業領域的貸款可以給予適當的營業稅、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支持。例如,可參考農村信用社改革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該部分貸款按照營業稅3%征收,并適當減免所得稅。對于沒有立足與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的小貸公司業務,不予以支持,從而引導市場上的小貸公司回到合理的市場定位與業務領域。
(二)積極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金融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風險教育,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風險識別能力。二是要建立健全貸款管理制度,明確貸前檢查、貸時審批、貸后檢查的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除了要充分利用替他商業銀行共有的客戶信用信息外,還要積極參與當地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切實防范信貸風險。對貸款質量變化及時反饋,對貸款呆賬充分計提準備金,增強貸款風險抵補能力。從而有效地防范、控制、化解經營風險。三是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允許職工持股,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強調激勵的同時,要加強考核和落實。責任追究,積極防范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四是小額貸款公司要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切實按照《公司法》規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確保合法、穩健、有序經營。同時要建立有效地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向人民銀行、監管部門和利益相關人披露相關信息,確保股東、相關部門等外部監管的有效性。
(三)加快產品創新,強化小額貸款公司盈利能力
當前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信貸產品較為單一,無法更好地滿足市場上的“三農”和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的合力資金需求,當然這與企業自身資源有限有關,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產品創新能力較弱也是重要因素。小額貸款公司要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到健康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強化內功,在產品創新領域下工夫,通過分析“三農”和中小企業客戶群體的實際金融需求,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創新業務產品。在貸款保證上,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如可增加股權質押、有價證券質押、商戶聯保、農戶聯保等方式,合理拓寬借款人的擔保措施,并可引入貸款保險,可通過自身信貸產品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保險產品的合理組合,盡可能簡化借款人融資手續,有效化解貸款抵押擔保難的問題,拓展小貸公司的盈利能力,實現借款人、小貸公司、保險機構的“三贏”局面。
(四)提高小額貸款公司準入門檻,鼓勵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跨區域經營
《云南省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規定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最低限額是:有限責任公司1000萬元(國家、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2000萬元(國家、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0000萬元)。如果賦予小額貸款公司金融企業的法律地位,那么上述資本限額明顯過低,相應的提高最低資本限額,通過提高資本限額,一是可以改變目前小貸公司盲目大量增加的局面。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市場準入進行適當的限制,不能一哄而上,要成熟一個審批一個,更要結合當地的經濟金融發展情況限制地方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要特別關注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的來源和真實性,警惕那些貸款數額較大的股東以信貸資金作為參股資金的情況發生,真正做到民間資本充入資本金,對小額信貸市場的穩定長遠發展極其有利;二是有利于降低監管部門監督管理的難度,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堵塞監管漏洞;三是資本實力的增強可以提高小額貸款公司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小貸公司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合并其他小貸公司,以整合資源,進行合理布局,避免過度競爭,長遠來看應逐漸培育若干個有較強的資本實力、組織構架充分、經營管理健全、跨區經營的小額貸款連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