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在家里吵著要出去玩,媽媽被鬧得沒有辦法,就帶他到最繁華的商場。可沒有幾分鐘,孩子又鬧著要回去。媽媽很生氣,蹲下來打算教育他。可就在媽媽蹲下的一瞬間,她就明白孩子為什么要回去了。因為從孩子的這個高度來看,滿眼只有大人的腿,商場也就變成了無趣的地方。這讓我聯想到了我的學生。
我執教于一所職業學校,眾所周知,職高生是一個自卑心理比較重的群體。由于成績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在初中一般是不受重視的一類,于是在心理上便埋下了自卑的種子。進入職高后,社會上大部分人對職高生有一種歧視,他們認為成績差,能力弱的人才會進職高,而且以后畢業了也沒出息。如果任由這種自卑情緒日積月累,變成一種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那么就會給學生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不僅影響到學習,還會影響到今后的發展。此時,他們需要有一位忠實可靠的傾聽者,滿足他們在精神世界的需求,同時可以排解困擾的情緒。作為班主任,我們要蹲下來,放下老師的架子,主動地走近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聲。
在課堂上,好好聆聽學生的回答;在他犯錯誤時好好聆聽他的解釋;在他喜悅的時候,好好聆聽他的話,分享他的喜悅;在他苦惱時好好聆聽他的悲傷;在他成功時細細聆聽他的快樂。讓我們老師學會聆聽,聆聽學生心中的聲音,這樣才能懂得他們,理解、寬容、接納又使我們能夠與學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的教誨也就在無形中潛入學生的心底,使其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一、聽學生的思想
在課堂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能夠喋喋不休地說上一節課,卻很少能靜靜地聽學生十分鐘表達,有時候甚至連學生的眼神、表情都不會注意,只是把一節課的任務填鴨式地完全灌輸給學生,完全沒有關注學生的想法。這種教育往往會使學生上課很累,很容易走神,質量并不高。其實,教師不僅要做一個頭腦清晰的敘述者,還要做一個思維敏捷的傾聽者,教師的傾聽意味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和獎賞。教師的傾聽不僅僅給了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二、聽學生的解釋
在辦公室,我們經常能看到這么一幕:老師一臉怒氣地走進辦公室,后面乖乖地跟了一個學生,然后老師就開始劈頭蓋臉地數落一通,學生就一直低著頭。等老師一通火發完了,問學生:知道錯了嗎?學生就點點頭。其實,學生是真的認識到自己錯了呢,還是因為懼怕老師而敷衍的呢?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聽聽他的辯解呢?前不久,班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班長和我說,我們班男生之間要打架,八個男生打一個(班里總共九個男生),被打的那個男生是一個很聽話很有正義感的男生。當時我就火了,于是我把他們找來一通罵。發完火,發現有幾個男生挺不服氣的,其中一個說:“老師,我知道這件事我們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但是你也不問問原因啊?”我頓時被他問住了。其實,我初衷只是針對人多欺負人少才發火的,自己一廂情愿地認為那八個男生不對,我一一聽了他們的解釋,發現雙方都有錯誤,后來進行了調解,最終化解了矛盾。這件事上,讓我認識到:其實,犯錯誤的學生最需要申訴的理由,我們班主任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為自己辯解。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的委屈得到釋放,有利于認識自身存在的錯誤。
三、聽學生的煩惱
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會遇到各種煩惱,他們需要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傾訴出來。這個時候,我們班主任就是一個忠實的聽眾,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走上陽光的一面。小楠是班長,在學生和工作方面都非常棒,突然有段時間她變得沉默寡言,對同學也不像以前那么熱情,有時候還一個人偷偷抹眼淚。得知這一情況,我找她談話,她總說沒事。我知道她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遇到事情也不愿意來麻煩我,總是想辦法解決,這次肯定遇到了難事,不然不會這樣。通過幾次溝通,她終于和我說了實話。原來,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她爸爸不讓她上學了。聽完她的困擾,我就和她一起想辦法,幫她爭取了貧困助學金、外地生獎學金、學校愛心基金等等。后來算下來,她上學基本不用父母掏錢,加上她平時周末以及假期打工掙的錢,有時候還能貼補家用呢。現在她又回到了以前,臉上又掛起了自信的笑容。
四、聽學生的快樂
作為老師,能分享學生的快樂,無疑比自己得到快樂更珍貴。學生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快樂,說明他把你當成了朋友。暑假里接到小小的電話,她說她要升職了(她在肯德基里做暑期工),聽到她開心的笑聲,我十分欣慰。小小剛進學校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上去很開朗,但其實由于家庭各種復雜的原因,她內心極其痛苦。通過很多次的交流,我們成為了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的她已經不再犯傻了,她現在的開心是表里如一的開心,我也為她感到驕傲。
如果我們能蹲下來,放下老師的架子,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努力做到以心換心,為學生撐起一片晴空,讓他們自由飛翔,我們會看到另一片天空很美,很美。蹲下來傾聽學生的聲音,你會聽到另一種旋律,那是花兒的綻放聲!
(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