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發軍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其特點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對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欠佳,其次是專業技能學習任務繁重、就業壓力較大。也有部分學生消極度日,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礙。在中職學校開設藝術專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對于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和消極心理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筆者通過對周邊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的調查發現,各中職學生的藝術教育內容基本處于空白狀態,這種情況在所調查的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而國家要求規定,高中階段學生應修滿藝術課程學分,顯然達到這一要求還任重道遠。
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想要脫穎而出,不僅要掌握一門生存的專業技能,同時還應注意綜合素質的培養。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機構,應該根據市場的發展需求,為學生開設與藝術專業相關的理論及實踐課程。
一、對藝術教育進行定位
(1)大眾普及化。教育部在十年前的相關規定中明確指出學校進行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通過對學生的藝術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優秀藝術文化及成果,提高藝術修養與欣賞水平;樹立正確審美觀,陶冶情操;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創造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國家對開展藝術教育的態度是大眾化、普及化。
(2)廣泛多樣性。藝術教育的開展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引進社會資源,聘請藝術專家學者開展與藝術相關的講座或者對藝術才藝提高給予指導,也可以帶領學生去社會中欣賞參與藝術活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藝術教育變為主動接受甚至積極參與,使藝術教育的開展形式變得多樣化。此外,藝術專業的范圍非常廣泛,中職藝術教育應該強調基本的藝術觀念,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在學習藝術基礎學科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藝術經典,并作為自身修養的參照標準和對比。
(3)審美能力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提高其審美能力。明確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前提,重視學生對藝術美感的領悟感受,把握好藝術內容與形式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藝術經典作品的思想及觀念。這使得學生在視覺和情感上得到滿足,思想境界得以升華,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藝術教育目的。
二、改進藝術教育的方法與建議
(1)建立創新教育模式。藝術專業科目的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改革,結合學生自身情況,合理利用各項藝術教育資源,組織新穎的教學活動。這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形式和手段,逐步提高藝術教育質量。校方在藝術教育的教材選擇上應該以教材的多樣性為原則,保證學生在學習藝術課程時對不同領域均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努力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在培養學生對藝術專業課程感興趣的同時,還能使藝術教育事業取得良好成果。筆者認為,藝術教育的教學應該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互相促進的模式進行,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為根本,在理論傳授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訓練培養,增強學生自信心。
(2)實踐出真知。學校組織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對于藝術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從相關規定對學校課外活動的要求來看,要求學校在課外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課外藝術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進行自主選擇,并且可操作性強,達到豐富學生藝術實踐、提高學生藝術技能的目的。①建立互聯時代校園文化。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設備,能為藝術教育長足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校園廣播、多媒體教學、校園網及校園刊物海報等渠道,對藝術教育進行宣傳,建立校園文化體系、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創造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②經常開展實踐活動。成立各種學生藝術社團,引進社會文藝組織的資源及其優秀人才,幫助學生開展各項藝術實踐活動,同時加強兩者之間藝術技能技巧等多方面交流。學校將定期開展的藝術節、文化節等活動作為校內的常規制度來執行,以務實、求真創新的精神來對待藝術教育事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
(3)增強師資力量。高質量的藝術教育成果源于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育部規定,全國各階段、各類學校均需配有專職的藝術教師,對于規模較大的學校還需成立藝術教研中心。各校在教師人才招聘工作中,應把對藝術教師的引進納入人才招聘范圍,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注入新鮮血液。此外,還應積極組織學術交流研討活動,選派教師進行進修學習,對藝術教育理論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
結語:隨著時代不斷發展進步,中等職業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斷改進創新,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教育事業的求知育人的根本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缺乏藝術修養的人,不能稱之為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敬業精神,傳遞給學生高尚的道德修養與觀念,將學生培養為具有藝術修養和情操的高素質人才。
(甘肅省財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