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歌 甘玲 王臣 馮景歡
摘 要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形式。近年來,河北科技大學在廣泛調查和客觀認知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通過創辦“熱點問題半月談”、 開辦“啟益人生”大講堂、創建大學生“陽光宣講團”、 開通“啟益人生文化傳播網”、 開展“責任、擔當”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走出了一條“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特色之路。
關鍵詞 大學生 “形勢與政策”課 教學改革 實踐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始于1987年,是高校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隨著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化發展,高校學生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給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河北科技大學在反思“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時代新特點基礎上,廣泛調查,客觀認知,不斷探索“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走出了一條“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路。
1 注重教學形式創新,創辦“熱點問題半月談”
1993年3月,河北科技大學四位青年教師廣開思路,學習和借鑒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欄目的成功作法,精心設計了“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新模式——“熱點問題半月談”。“熱點問題半月談”采取“半月一談”的方式,一般在每學期第二周開始,每兩周舉辦一次,采取欄目化的教學模式,將兩課時的教學內容分成“新聞綜述”、“熱點專題”、“熱點討論”、“電視專題”、“有獎搶答”幾個欄目實施,有點有面地對學生開展生動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從1993年3月至今,“熱點問題半月談”開辦19年來共舉辦300期,累計收聽學生近十萬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和社會的肯定,成為河北科技大學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知名“品牌”。
2 注重教學平臺創新,開辦“啟益人生”大講堂
河北科技大學整合全校資源,開展了“啟益人生”大講堂活動,搭建起“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的新平臺。根據主講人的學術水平、知名度等提供經費支持,鼓勵各院系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名人和政府官員舉辦面向全校學生的“啟益人生”講座。大講堂分為校、院兩級講座,校級講座,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主講、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的高層次大講堂活動;院級講座,指由校內副高以上教師或校外人士主講的普及性大講堂活動。學校專門制定實施了《河北科技大學學術活動、學術團體暨學術活動基金管理辦法》和《關于進一步活躍學術氣氛、加強學術活動管理的通知》,拿出專項資金對“啟益人生”大講堂進行資助。根據主講人的學術水平、知名度、職務等情況設定不同等級的講座資助費用,保證了講座的常態化和有效性。
3 強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創建大學生“陽光宣講團”
2008年6月,河北科技大學成立了“陽光宣講團”,團員均由學生擔任,他們來自全校不同學院和專業,在學校學生工作處的具體指導下,始終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的發展腳步,以重大事件為節點,緊扣時代發展步伐,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榮校教育、勵志成才教育和文明行為教育,成為豐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形式的又一項創新性探索。大學生“陽光宣講團”成立三年以來,注重從學生成長需求出發,把理論學習實踐與大學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勃勃生機。宣講團注重把握青年特點、引領學生思考、服務學生成長,突破了教育者言傳身教、照本宣科傳統模式的局限,在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形式,豐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新形式,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服務同學成長、成才,引領理論學習實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和明顯實效。
4 注重教學手段創新,開通“啟益人生文化傳播網”
“啟益人生文化傳播網”是河北科技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由學校學生處主管,由大學生網絡工作室具體設計、建設和維護,力圖打造一個以“用文化承載思想,以思想啟益人生”為特色的“服務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啟益人生文化傳播網”讓學生成為網站的設計者、維護者和建設者,促進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把大學生網絡工作室建設成為學校優秀的大學生網絡自我教育組織,通過發揮校園文化、傳統文化和當代優秀文化成果的教育載體作用,突出網站的“思想性、導向性、科學性、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努力實現“啟益人生”網站“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大學生”具體要求。
5 注重教育內容深化拓展,開展“責任、擔當”主題教育活動
河北科技大學每年均要通過立項支持各學院普遍開展“責任、擔當”愛國榮校主題教育活動。獲得立項的活動在校園遍地開花,既營造了濃厚的教育氛圍,擴大了教育影響,也增強了教育效果。在各項活動的征集、討論完善和開展過程中,首先是融入了學生的思考和創意,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采取征文演講、攝影視頻、感恩晚會、心理情景劇等多種形式,拉近了主題教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聽得進去,感受得深,領悟得透。其次是做到情感充沛。注重學生處世心態、思維方式和人格品性的內心化育,在思想和感情上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再者是整體布局。自活動開展以來,主題教育內容涵蓋到了自身責任、他人責任、集體責任、社會責任等多個角度,涉及了養成教育、學風教育、文化教育、感恩教育、愛國榮校教育的多個層面,引導學生在不同角色定位中思考自己所應擔負的責任,激發了學生內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6 注重實踐教學創新,開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多年來,河北科技大學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不斷拓展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采取項目小組的分組實踐法,學生根據不斷發展的世情、國情、省情選擇實踐項目進行立項申報,有立項意向的學生和老師分別申報社會實踐小組,其他老師和學生雙向選擇參與一個小組,保證每個實踐小組有一至兩名實踐指導老師帶隊跟蹤指導,確保社會實踐的效果。社會實踐結束后要上報實踐報告,進行匯報展示和成果評比,對優秀實踐成果進行總結表彰,有效調動了學生和老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形勢與政策”課社會實踐載體的不斷拓展,實踐項目的不斷豐富,實踐影響的不斷深化,河北科技大學形成了課堂實踐、網絡實踐、校園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網絡,分散實踐與集中實踐相結合的“形勢與政策”課社會實踐體系,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效果,有效促進了學校整體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政治素質的整體提升。
L鼙疚南倒家社科基金項目。011年度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研究》(11ZHO11)與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思政立項課題《深化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研究》(20111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