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一年前,“毒黃瓜”事件讓歐洲一時陷入從未有過的恐慌。未知的污染源、無法迅速識別的病原體,一度阻擋了疫情的及時治療和控制。
一周內,德國科隆醫院,科隆市最大的市級聯網醫院集團,成功發現xTAG GPP能夠準確地在患者樣本中檢測到該爆發的病原體后,共同迅速實施了該新的診斷試劑。
由于xTAG的GPP可同時迅速識別95%的急性腸胃炎的病原體,受感染患者的可被快速查明并進行對應的適當地管理,使緊急事件下的醫療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和合理。
“在上個月,xTAG GPP被批準上市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使我們能夠全面、快速地檢測一系列病原體感染導致的胃腸炎。”科隆城市醫院暨衛生和病理學研究院的Frauke Mattner博士說,“xTAG GPP不僅能檢測幾種不同類型的大腸桿菌,而且也能檢測STX-2基因的存在,該基因是引起更嚴重癥狀的產志賀毒素大腸埃希菌(STEC)的一個關鍵標志物。GPP可以快速查明感染此次爆發性菌株的患者。這項創新技術是一個重要的進步,也是此次危機管理中一個非常寶貴的工具。”
在這場破壞性事件中,xTAG平臺及其GPP試劑盒研發公司Luminex是第一次受到大規模關注。然而,這家公司利用開放式研發模式,隱匿在全球大大小小的生命科學公司背后,已經為臨床科研、藥物研發、臨床診斷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17年技術支持。
姚見兒的故事
2001年某天,姚見兒在飛往西雅圖的航班上溫習著自己的演講要點,略微緊張又有些興奮。短短2年時間,他拿著上海市政府生物芯片技術專項資金劃撥給他的經費,在生物芯片領域把骨髓分析(白細胞共同抗原分析)的課題研究做的小有聲色。在受邀參加的全球行業大會上,姚見兒要講講他們的技術研究內容。
真正值得姚見兒興奮的,不是有機會站在全球同行面前高談闊論,而是會后討論時得到的重要信息,這個信息正是姚見兒和Luminex結緣的開始。演講結束后,很多同行上前和他討論技術問題。有人問他:“你有沒有見過一種微球作為編碼,可以把不同顏色的微球同時做上百個指標的技術?”盡管沒人把公司名、技術原理講清楚,但他依照自己的行業知識積累,已經明顯感覺到,這個技術比他正在做的固態芯片先進。
查文獻、托朋友打聽,姚見兒得知擁有這項技術的是美國上市公司Luminex。隱匿在大公司背后的Luminex,規模、知名度都不大,起碼美國的那些同行們并沒能清楚的說出它的名字。
Luminex的創始人,一群研究流式細胞儀的科學家,在一次檢測中創造性的改良了傳統技術,實現了一次檢測能分辨多個不同熒光標記微球的功能,形成了Luminex最早的核心技術xMAP(multi-analyte profiling),并于1995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成立了Luminex公司。簡單說,就是把許多不同濃度編碼的微球顆粒,以及微量標本(血、或其它體液、組織)放在懸液里雜交,可以同時檢測上百個生理病理指標,并且反應時間從過去的幾個小時縮短到十幾分鐘。
為了把這項技術推廣到更多的領域,公司的科學家們決定建立一個這樣的世界:在xMAP技術基礎上構建開放式結構平臺,把開發新應用的機會交給合作伙伴,而不是靠自己一個個領域去開拓。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專注在生物、物理領域,還有更多并不擅長的事情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而這項技術的偉大之處還在于,幾乎可應用于任何具有約束力的反應珠的表面,因此潛在應用是無限的,也正是這樣的特性才能支撐Luminex發展模式。
很快,這個決策得到Bio-Rad等大企業的響應,使Luminex的推廣進展非常順利。開放式結構平臺、全球化合作伙伴,姚見兒才有機會在2002年,為公司添置到Luminex設備,并開始研究這項新技術。
通過深入研究,姚見兒更加堅定地放棄固態芯片的技術開發,在2003年創立自己的新公司——上海透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圍繞Luminex技術平臺開發診斷試劑。
生物產業一般采用直銷的經營模式,由提供儀器的公司開發和銷售自己的硬件及與其配套的軟件、試劑。但這種經營模式會限制用戶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并使促進產品改進的競爭受到抑制。Luminex采用合作的商業模式,與戰略合作伙伴公開分享技術資源,使他們能夠開發自己的市場,促進xMAP技術的推廣應用。這種開放式結構平臺與經營模式的結合,為Luminex、合作伙伴及直接用戶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下游企業對新技術的排他需求,并在投入了專利費、設備耗材費用、接受有限開發權之后,與Luminex形成緊密聯系,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一個企業僅靠一項創新技術,就能維持住這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這種經營模式的設定,也使這項技術拓展到更多領域的時間大大縮短。
但對于透景這樣的小公司來說,伴隨著巨大發展機會的,也還有很多顧慮。
2005年,Luminex在美國召開了全球技術大會,姚見兒代表透景去參會。這是他第一次見到Luminex的高層,而Luminex也是第一次知道,在中國還有一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是完全圍繞他們所展開的。
回國之后,姚見兒收到了對方發來的合作許可協議的文本。拿到文本,姚見兒呆住了。“我請律師分析過Luminex的知識產權結構,當時它在中國沒有任何產品,按中國市場的狀況,感覺它應該是一種公共技術。以為購買設備耗材就可以了,沒想到首先還得交一次技術許可費。還有一個很怪的要求,每許可你做一件事情,都要先交錢,大約都是要價150萬美金上下,當時公司總和也就1000萬人民幣不到。這種要求是談十年都談不下來的。”
合作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4年,直到2009年6月,Luminex高層來了上海,持續進行了3天閉門會議,雙方才簽訂了長達50多頁的合同。“第一天12小時,第二天18小時,第三天才簽,第一次做拉鋸式談判,也是第一次簽這么厚的合同。不過,最終絕大多數還是Luminex妥協同意了透景的意見,比如在技術專利保護、開發專利使用權等方面,我也做了讓步,相信這對透景更長遠的發展是有益的。”
Luminex和上海透景的合作協議簽了五年,專注腫瘤標記物、HPV兩個領域的研發。在此之前,透景的其他業務多數屬于科研任務,與Luminex相關的業務都停滯不前。而到現在,透景Luminex的業務已經翻了很多翻,儀器、試劑比公司剛起步時年增加一倍左右,占到公司業務的50%。
“僅僅3年,包括日本在內整個亞洲和中東地區,透景所完成的銷售量應該是最大的,今年在設備銷售上達到60~70臺,就單獨合作公司來說,是成長最快的伙伴。”Luminex的開放模式,無疑為姚見兒和他的透景打開了一條尋求更快發展的捷徑,同時,也為Luminex正式進入中國打下基礎。
積聚軟實力
2006年之前的Luminex,發展路線一直是:自己不生產產品,只賣技術,把市場開發交給合作伙伴。全球眾多知名廠商加盟了Luminex 液芯技術聯盟,擁有60多個來自生命科學研究、臨床診斷,以及藥物研發等領域的市場合作伙伴,如Bio-Rad的Bio-plex儀器,Qiagen的Liquichip儀器,Millipore的Milliplex儀器等。全球已有包括跨醫院、政府科研機構和血液中心在內的6500余家客戶,2008年的年收益達到10.44億美元。
但面對自身發展的軌跡,依賴在如此多的大公司,以及看不見的終端客戶上,Luminex也開始有了危機感。
2006年對加拿大公司TM Bioscience的收購,使局面開始發生轉變。花了四千美金買來這家公司,目的在于它擁有FDA批準的CF(可導致壽命縮短的遺傳性疾病)診斷試劑。2008年前后,又得到了呼吸道感染診斷的FDA批文。
這預示著Luminex在經營模式上的一個轉變,不僅賣技術還要賣產品,它再也不是一家很單純的技術提供商。“從那一年開始,公司圍繞進入診斷市場做出了很多調整。以前一直說我們是儀器和平臺技術提供商,以后要加上我們還是一家診斷服務提供商,這樣才能保證公司平衡穩定的增長,每年才能有更多研發投入在創新技術更新上。”Luminex上海有限公司事業經理謝智說。
為了提升競爭力,Luminex開始尋求更多的技術升級和創新,但由于無法接觸到最終用戶市場,很難真正認識到他們對設備和技術的新需求。“他們都是通過我們的合作伙伴接觸到產品和技術,但合作伙伴所進入的領域也是單一和有限的,所以這些終端用戶并不了解其實還有很多空白領域可以嘗試。我們真正接觸到他們,才讓他們了解到其實Luminex是一個平臺型技術,可以做A也可以做B更可以試著做C。這樣也有利于提高產品的使用率。” 謝智在這兩年拜訪客戶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如果不知道最終用戶的需求,永遠不知道研發的重點是什么。
也正是在2006年之后,Luminex逐漸進入了幾個領域,開始了解到客戶對于自動化設備的需求非常強烈。于是,繼2011年6月以3400萬美元收購分子試劑和檢測公司EraGen Biosciences之后,2012年7月9日,Luminex正式宣布以5000萬美元現金收購分子診斷公司GenturaDx,并打算將EraGen Biosciences的MultiCode-RTx試劑與GenturaDx的儀器進行整合,以實現高度自動化的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
這個系統的優勢在于:它的專利盒式(cartridge)設計實現了自動的樣品提取、擴增和檢測,同時減少手動操作時間及樣品處理步驟。易于操作,提供隨機存取、批處理兩種選擇形式,滿足客戶最多同時檢測12個患者樣品。Luminex預計2014年初推出在該平臺上運行的多種商業化試劑。
“通過擴展儀器種類,將我們的MultiCode-RTx試劑與GenturaDx的儀器進行整合,加快了我們的技術與樣品處理一體化的開發,最終實現了解決方案的再一次創新。”Luminex的總裁兼CEO Patrick Balthrop表示。
以前的Luminex非常歡迎所有人在技術平臺上開發產品,現在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試劑市場,選擇性給出開發領域。這讓Luminex的合作伙伴感到有壓力,“不能進入Luminex自己的試劑市場,還擔心自己已進入的領域將來被收回。”姚見兒補充說:“一直會覺得受到限制,現在只有兩個類型試劑,腫瘤標志物和HPV DNA分型。但不可否認,Luminex在全球有它的號召力,我們在中國做推廣,開發中國市場合適的領域,也形成了很大的競爭優勢。在中國,跨國公司戰線很長、物流不便、團隊成本高,國內公司反而有一定優勢。”
為了維護公司更加穩定的增長曲線,Luminex希望在傳染病領域診斷、新生兒疾病篩選、生物反恐幾大領域有自己的產品,不再開放給合作伙伴。但謝智認為,Luminex技術可以應用的范圍太廣泛了,仍然有很大空間可以給合作伙伴去發揮,而公司賴以生存的開放模式并沒有走到盡頭,它還會持續下去。比如在個體化醫療領域,今年廣州益善公司就成為Luminex新的合作伙伴。
除了擁有自己的產品線,保持增長規模必然也要依賴更廣闊的新興市場。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對新技術的需求更加旺盛,不僅是亞洲第二大臨床實驗室產品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臨床實驗室設備及試劑的年銷售增長率達15%~20%。為了更貼近市場,2009年6月,Luminex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是其全球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內的第四個分支,并成為Luminex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經營的核心,對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和支持。
“目前,總部對中國地區的支持政策和其他分支機構一樣。美國和歐洲得到的支持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但去年開始,中國投入是大幅增加的。市場前景和機會很看好。剛成立的時候只有6個人,到2011年到現在增加到12人,明年還要增長到15個人。目前在SFDA還沒有批文,2014年可能會拿到,到時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開發與投入也會進入新階段。”謝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