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
2012年,PC互聯網發展明顯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用戶和流量增長都開始停滯。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十幾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另一個標志,就是網吧的開機數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Mobile First”的規律已經十分明顯。所謂“Mobile First”有兩層含義。首先在用戶端,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大加速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民從使用時間和頻度上從PC端向手機端的遷移愈發明顯。其次,在產業端,移動互聯網成為創業者和開發者首選的平臺,移動戰略成了決定傳統互聯網企業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
移動超越PC
今天,手機已經成為用戶最優先購買的終端,其次才是PC。移動互聯網的摩爾定律比PC時代更加明顯,手機的普及速度和更換頻率要比PC快得多,今天手機從單核到雙核再到四核的切換速度是PC時代不可想象的。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只用手機上網,一大批高性能、大屏幕的千元智能機出現和3G、WiFi的普及,使手機不再是PC的補充,甚至出現了替代PC的苗頭。 “互聯網女王”Mary Meeker在年終報告中預測,2013年第二季度 Android終端將取代PC成為第一上網設備。而今年初,Android就超越了Symbian成為UC瀏覽器的第一大用戶平臺,到10月底,UC瀏覽器的Android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億。
PC互聯網衰落和移動互聯網成長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當移動互聯網浪潮臨近,每個公司都希望利用好既有優勢和資源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補充移動互聯網基因。
今天,移動互聯網成了各大互聯網公司戰略重心。新上任的雅虎CEO梅耶爾明確提出要將雅虎的業務重點放在移動互聯網,給員工發新智能機,禁止他們使用黑莓。李彥宏也在百度的內部提倡狼性,提醒如何引導用戶從PC端遷移到移動端上是百度當下面臨的最大考驗。同時,還有更多的公司在調整組織架構,將原來分離的無線部門和PC部門進行業務融合,由無線團隊引導產品方向。
PC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用戶和流量都進入了增長停滯期。而我們看到,很多在傳統互聯網上很強大的公司,在移動互聯網上反而掉隊了,結果業績不斷地漲,股價卻不停地掉。用小馬哥的話說: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基于PC互聯網的公司感到又興奮又迷茫,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迷茫”。
優勢也是包袱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兩條脈絡,一是傳統互聯網業務在移動平臺上落地,二是針對移動終端特性的創新。有人認為這個過程中,移動互聯網的新進者壓力會更大,因為PC端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用戶、運營等方面有很多積累和沉淀,一旦它們翻身進入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就幾乎就活不下去了。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逆向思考,互聯網公司在PC端積累的優勢越明顯,向移動端轉型的包袱就越重。這些公司在PC端耕耘時間都很長,用戶積累深,短期業績也不差,對于在移動的創新往往缺乏動力。相反,專注于移動互聯網的團隊,沒有PC的資源,也就沒有PC的負擔,反而更純粹,所有的問題100%只基于移動端考慮問題,完全針對移動平臺設計產品,占領市場先機。
舉個例子,手機QQ是典型的傳統互聯網業務落地,今天卻被微信革了命。從外部看,這叫騰訊的自我顛覆,但本質上就是一款產品對另一款產品替代。因為這一顛覆靠手機QQ的團隊是做不到的,因為它有包袱,難免束手束腳,而微信的團隊以前是做郵箱的,以前在騰訊也就是個邊緣部門,它能夠放下QQ的包袱,完全基于移動互聯網打造的產品,語音輸入、位置服務、二維碼,這些功能創新都是針對手機特性實現的。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PC端的開發團隊轉到移動端之后,很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功耗。在PC互聯網上做產品,確實不用考慮功耗的,但移動互聯網有電池的限制,手機上的軟件聯網頻度如果跟PC上一樣,就成“電池殺手”,用戶根本沒法用。
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移的過程中,PC資產從“優勢”變成“包袱”不僅僅表現在企業層面。美國的PC互聯網的普及率很高,手機或者移動互聯網長期都僅僅是一種補充。舉個例子,美國人的雙手被綁在方向盤上,而在中國,人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雙手得到解放,手機上網就有了空間?,F階段,中國和印度不像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地區擁有大量的公共體育設施和休閑場所,所以互聯網承載著人們的娛樂、休閑的需求,而手機正成為新興的移動娛樂產業的重要載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擁有更多的用戶,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之間的關系正逐漸逆轉,未來移動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而PC互聯網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而要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取得成功,我們必須超越PC模式,才有可能創造顛覆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