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眼下的中東怎一個“亂”字了得。敘利亞的內戰似乎在接近尾聲,埃及又開始動蕩不安起來。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暴力騷動的下一站很有可能是約旦。也許有人會說,中東亂就亂唄,我們瞎操哪門子心。但如果我說中東的旦夕禍福將會深深牽扯到我們跑加油站的費用,想必很多工薪階層的同志對此會頗有感觸。
中東局勢的動蕩會極大地影響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穩定,與此同時,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又令問題雪上加霜。比如土耳其對伊朗石油的依賴性就相當大。根據伊朗半官方的Fars News Agency的報道,今年十月土耳其進口的伊朗石油高達7.5萬桶/天,幾乎占其石油進口總額的18%。伊朗穩居土耳其第三大石油供應國的寶座。美國的石油禁運因此成為安卡拉的夢魘,因為所有國家必須每六個月都降低伊朗石油的進口總額,不然的話就將受到華盛頓嚴厲的制裁。
與土耳其同病相憐的國家還有很多:中國、日本、印度、歐盟國家等等。全球經濟依然在衰退的邊緣掙扎,緊張的石油供應和高企的油價對許多國家的經濟復蘇都將是沉重的打擊。還好美國不打算為了和伊朗的一己私仇而斷送了全球經濟的復蘇,華盛頓對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21個“好哥們”暫時免除了石油禁運的制裁,而且還表示這種法外開恩可以適時適當的延長。這樣一來,這些好哥們每六個月就得去華盛頓跑一趟,向奧巴馬表忠心獻大禮,以期美國再次延長他們石油禁運的免責期。
華盛頓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注定只是一場鬧劇。沒有了伊朗石油,美國打算怎么樣喂飽盟國的能源需求呢?比如其盟國土耳其20%的進口天然氣來源于伊朗,幾乎占了伊朗天然氣出口總額的90%。土耳其要降低這個總額非常困難,因為土耳其的發電需求主要依賴于此。數據顯示,到2016年土耳其的石油進口總額將上升至65.5萬桶/天,沒有了伊朗石油,經濟和人口都顯著增長的土耳其將無以為繼。
面臨這種挑戰的國家還有很多。比如韓國雖然聲稱伊朗石油的進口總額已經減少了約30%,但今年十月份其伊朗石油的進口總額仍高達18.6萬桶/天,而且韓國還對這個數據玩了貓膩,實際數目更高。同樣,中國和印度也聲稱自己顯著減少了對伊朗石油的進口總額,如果大家說的都是實話的話,那么今年12月份伊朗的石油總出口額將無法突破83.4萬桶/天。為了買賣伊朗石油,各國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出了高科技高智商的各種貓膩,和華盛頓石油禁運部門玩起了貓抓老鼠的游戲,其瞞天過海的精彩程度甚至不亞于007大片里的橋段。
由此可見,要讓伊朗石油退出世界舞臺只能是美國不切實際的夢想,這個日益膨脹的世界對石油的胃口已經大到沒有伊朗石油就會“胃潰瘍”的地步。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那就是美國逆天而行的石油禁運必將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這場貓抓老鼠的游戲中被動的注定將是貓。
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就是,全球石油供應的緊張程度將有增無減,大多數國家都將為保障石油安全而絞盡腦汁。比如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就不容小覷,今年十月的石油總消耗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6%,均值達到976萬桶/天。保持這種勢頭的話,明年中國需要增加的石油進口額將高達64.4萬桶/天,而能滿足這個胃口的國家為數不多,伊朗就是其中一個。與此同時歐美的經濟復蘇也會大量增加對石油的需求。為了保證經濟發展,各個國家對于有限的石油供應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利最大的將是俄國,因為美國的石油禁運將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趕入莫斯科的懷抱。美國一直視普京為重要的戰略對手,而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將使普京政權地位更加鞏固,國際影響力更大。一方面普京可以大幅提高國內的福利開支,以收買人心和瓦解華盛頓所喜聞樂見的反對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對包括中日在內的亞太國家及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的能源供應來擴張在這些地區的地緣利益。這一切都將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
而且石油禁運還將增加南中國海的緊張趨勢。能源安全的巨大隱患將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手伸進南海,進一步挑戰中國捍衛南海主權的底線。近來南海周邊摩擦不斷不僅與美國“重返亞洲”有關,更與能源安全的惡化有關。
石油禁運開啟的似乎不是和平發展之門。在能源安全和經濟生存的壓迫下,這個世界曾多次走進戰爭的深淵。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和重復,而我們似乎依然沉浸在零和博弈的執著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