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宇辰


輕資產的云創業公司,在硅谷、海法這樣的創新核心區早已不算新鮮,但在中國,卻鮮有像Dropbox、Klout和Evernote這樣的成功案例。究其原因,無外乎因為國內的云服務商由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普遍欠佳、兩張大網互通性問題、缺乏強有力的開發生態,而不能提供商用級別的云平臺;而微軟、亞馬遜、谷歌等技術領先的云平臺,卻又因為政策的管制而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但這一切,即將發生變化。11月初,微軟與世紀互聯共同宣布,將把Windows Azure平臺帶到中國——第一條鯰魚即將到來,而亞馬遜、Rackspace、谷歌這些大鱷們也不會閑著。這也將直接刺激本土各類云服務商的神經,尋求解決前述問題的捷徑。中國的云平臺之爭,正在上演一場好戲,而這樣的局勢,對于那些敢做夢的冒險者來說,是創業的絕佳機會。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剛需,擅長打造生態系統的微軟自然不會錯過。2012年7月,微軟宣布在北京落地云加速器(Microsoft Accelerator of Windows Azure,MAWA),這是繼美國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三個加速器,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真正將公有云服務同創業孵化相結合的機構。
“在‘擁抱失敗,鼓勵創新的創新氛圍中,微軟云加速器可以幫助更多勇敢的年輕人,實現夢想,而且是以快樂的方式。”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這樣描述MAWA。
總是掛著滿面笑容的林為千,是云加速器的總經理,在過去6個月的時間里,他說自己煥發出了創業的激情,和創業團隊們一起摸爬滾打,探索著在Windows Azure平臺之上,如何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產品。
值得說明的是,云加速器在微軟,并不是門生意。和在硅谷成名已久的YC、500 Startups等著名孵化器不同,這些孵化器往往是針對有商業創意、初次創業的年輕創業團隊提供種子基金,孵化器將在企業成型后獲得一部分的股份作為回報。而云加速器則是針對有經驗的、具備清晰商業計劃、產品模型和核心成員的創業團隊,云加速器并不從所協助的企業索取股份或其他任何收益。除此之外,進入云加速器的團隊還可以獲得VC融資對接、系統的創業培訓、明星級創業導師團的悉心指點、兩年內Windows Azure價值六萬美元服務的使用權以及優越的辦公場地。正如張亞勤所言:“中國已經步入云實踐時代,基于云計算的社會化網絡與應用將為創業者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微軟云加速器將成為創業企業的加油站,推動中國的初創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創造未來。”
過去一年里,微軟先后在美國、以色列、中國、印度、巴西等地開展云加速器項目,幫助了眾多初創企業成長。
一個很自然的疑問是,看上去很美的云加速器不圖股份、不圖收益,那微軟到底在圖些什么?顯然,微軟的核心訴求是希望借此讓Windows Azure平臺在最具勇氣和創造力的開發者社區中形成自己的黃埔子弟,并通過來自生產環境中的需求和反饋,保證Windows Azure平臺在華落地后的服務質量與本地化功能,同時也打造出更多基于微軟云平臺之上的應用和服務。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未必骨感。我們從首批入駐MAWA的十家企業中選擇了卓有代表性的四家,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輔助你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