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宇辰

前段時間,谷歌對外發布消息稱Google Play中的應用已達70萬款,比肩App Store。這對于熱愛應用的手機玩家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但對于Testin(云測網絡)來說意義更甚,因為這是一片令人興奮的巨大市場。
隨著安卓設備的移動App的高速普及,在為軟件開發者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亦帶來了諸多困擾,其中最痛苦的無疑是無限重復、極度繁瑣的軟件測試。為什么?因為安卓平臺的開放性而導致設備標準的不統一性,再加上各類智能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布,讓手機幾乎成為了準快消品。所以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大量的兼容性問題讓開發者無所適從;同時用戶對于應用的嚴格要求,讓開發者幾近沮喪。
Testin創始人王軍對此深有體會。
王軍的團隊曾是中國第一代移動互聯網拳頭產品Pica(皮咔)的創造者。如果在那個時代用過Pica的話,那么你一定不會對微信的模式有任何困惑——無論是語音對講,還是文件發送都如出一轍。甚至當年很多山寨MDK集成進這一軟件后,都在電視促銷中瘋狂標榜Pica的語音對講功能“打電話不要錢”(手機對講機)。
在Pica如日中天的時候,王軍選擇了和中國移動合作,利用他們的技術幫助移動開發了飛信,這是他首次體會到測試的痛苦。移動是一個嚴謹的運營商,軟件必須在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終端上測試通過才能發布。由于終端的配置、版本和性能的差異,軟件一定存在問題。那時,王軍每天就在做兩件事,一件是反復、反復、再反復的測試;另一件就是接聽無法計數的投訴電話,這讓他苦不堪言。
痛苦的經歷讓王軍意識到必須通過自動化的手段來完成測試這一枯燥的流程。不過當時還處于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爆發的前夜,王軍判斷市場對這一服務還沒有充分準備好,因而開發計劃就被暫時擱置下來。2010年9月Pica被中軟收購,王軍和幾位創始人結束了這次沒虧本的創業。恰巧另一位創始人在美國做了一套在線APP測試平臺的基本模型,Testin的雛形旋即誕生,APP測試的進化即將到來。
14個月后,Testin服務正式發布。今年5月測試次數已過百萬,12月達到了550余萬次(實際檢測數據1100萬次),相當于把中國最大的安卓應用商店測了幾十遍。
那么Testin到底是什么?Testin是一個面向全球App開發者的免費的云交付真機測試平臺。任何開發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向Testin提交App,Testin自動根據任務要求高效、精確地在真實移動終端上測試這些App的適配及性能情況,然后將測試結果快速交付給開發者。徹底顛覆了繁瑣、重復的測試工作流程,為開發者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成本,同時快速準確地指明造成App產生兼容性問題的原因,讓開發者有章可循,按圖索驥。
簡單來說,Testin使用了SaaS模式提供服務。“移動互聯網的天然優勢是全球化,很多中國企業都實現了全球化的交付。現在放眼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公司,幾乎找不到一個服務全球客戶的平臺。只有云的方式可以實現這一點,而且云的模式一定是重資產模式,是歐美人不愿意做的。”而這正是Testin的機會與挑戰所在。
作為本次MAWA中唯一的大叔級人物,王軍和他的核心團隊幾乎都是二次創業。王軍坦言,Testin不同于其他移動互聯網公司輕盈的體量,而是一個正牌的重資產公司。
對于重資產公司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一旦創意被抄襲怎么辦?但王軍對此并不擔心。“技術是可以抄襲的,但抄不到的是Testin的學習經歷:每測一個應用積累下來的腳本庫、每個應用的Bug的發現。”Testin中專門設置了智能識別的腳本,經歷了機器學習,Testin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智力”,這種“智力”和學習的過程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抄走的。同時,“我們在國內廣泛的結盟并開放自己系統的接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挑戰。”
“人,富貴容易,貧賤難。”王軍坐在自己位于慈云寺略顯簡陋的辦公室中說出了這句話,這也是Testin并沒有入駐MAWA辦公場地的原因。他希望他的團隊始終保持著“饑餓感”,他曾對員工表示:“我們今天發的工資只夠你吃盒飯的,頂多夠吃一份還行的盒飯。你的成功一定是我們團隊創業的成功。”王軍的工資在公司也處于最低的30%那部分水平。
王軍的創業平穩且靠譜,或許這都建立在之前那次不算十分成功的創業經歷之上。在他平靜講述的時候,Testin仍然在App測試領域高歌猛進著,“我們知道怎么做,并且知道什么是失敗。我們相信我們不是最好的,但是知道什么是不好的。”這樣看來,似乎王軍之前創業所受的苦難終在這此時變成了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