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幼師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忽視口語訓練,主要有兩大原因:(1)學校注重專業文化課和專業技能課,忽視文化公共課。一直以來,傳統的幼教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專業過硬、知識豐富、能力強的學生。專業過硬首先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師還提出應“視專業為‘敲門磚,視就業為‘指揮棒”,有的職業學校甚至告訴學生:“你可以文化課不強,但是必須專業扎實。”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大多數學生課余時間主要用在舞蹈、唱歌、彈琴、手工、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等專業技能和專業文化課上,不重視語文課,更不重視語文課上的口語訓練,導致口語表達能力不強。(2)語文課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錫慶曾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卻始終處于一種沉默寡言的‘退場狀態,而教師本應該是教練,卻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地‘登臺表演。”這段話用來描述幼師語文課堂教學再合適不過了。由于近年來職業院校生源質量下降,幼師專業也不例外,加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學生基礎較差,加之幼師語文課堂陳舊的教學方法,口語教學更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幼師學生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堂得“動”起來、“活”起來,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還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樂”中“學”。故事表演就是其中的一個好方法。
語文口語教學中的表演就是運用戲劇形式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擔當角色并進行表演,從而不僅讓學生練習膽量,而且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其創造性,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養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有以下優點:(1)可以把教材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將學習教材、理解教材、運用教材結合起來;(2)可以全面提高學生聽、讀、說、演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自我表現愿望得到實現。
故事表演是幼兒非常喜歡的語言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它是以聲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來創造性地再現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種表演活動。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會使用這一文學手段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也會指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活動。因此,培養學前教育學生講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而學前教育學生對表現人物外形特征和情緒情感體驗的面部表情及身段表情掌握較好,但對故事表演中最關鍵的聲音表情卻很難掌握。究其原因,一是聲音表情不像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對學生來說不夠具體形象,較難理解。二是缺乏系統的訓練和指導。三是學生對文學作品內容理解與掌握不足。那么,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學生故事表演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學生用聲音塑造角色的能力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和嘗試。
一、用示范使學生領會講故事和表演的要領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故事表演也是一樣,教師必須示范講故事,在上口語訓練課時,我都堅持有表情、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區別獅子、老虎、小白兔和小烏龜的聲音,區別《兩只小老鼠》中圓耳朵和尖尾巴的聲音。指導學生塑造純潔美麗的白雪公主,驕傲自滿的小公雞,淳樸善良的長發妹,威武雄壯的獅子大王等生動的形象。在我的帶動和指導下,學生愛上了自己講故事,表演故事。他們耳濡目染,知道故事應該用心去講述,用聲音去表演。他們希望自己能講得像老師一樣動聽,表演得像老師一樣精彩。有了這樣的愿望和要求,他們學習聲音表情的各種運用,自然不會覺得枯燥、難懂了。
二、學習基本的聲音表演技巧
聲音也是有表情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傳遞著不同的信息,聲音表情實質上就是語氣、語調、語速的變化所表達的人物不同的情緒、情感及音色的區別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學習聲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讓他們理解,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驟。
1.知道聲音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聲音表情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初步了解正確運用聲音表情的重要性。如說同一句話:“下雨了”用較高的音高、較快的語速及向上的語調說出來,表達一種快樂、欣喜的情緒;用較低的音高、較慢的語速及向下的語調說出來,表達的是一種沮喪、失望的情緒。我通過此類具體、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導學生對聲音表情及正確運用聲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2.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訓練聲音表情表演技巧。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用合適的語氣、語調、語速表述一句話。比如:大灰狼看見了小白兔,大灰狼說:“我要吃掉你!”小白兔說:“救命啊!救命啊!”等。接著讓學生分辨、學習運用不同的音色,請他們自己比較分析情景中的人物形象應該用什么樣的音色來表現。
三、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結合作品進行訓練
故事表演離不開文學作品,要想表演好故事,必須深入理解作品的情節、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內心活動、情緒變化等。比如表演故事《咕咚》,引導學生用尖、細、快的聲音和心慌的語調表現小白兔。設計“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小白兔?用粗、慢的聲音行不行?小白兔心里在想什么”等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聲音去表現狐貍和猴子,引導他們思考:狐貍的性格怎么樣?誰更焦急?通過分析、比較,學生表演時用較慢、帶波折的聲音表現狐貍,用較直、較快的聲音表現猴子。要求幼兒表現大獅子,則提問:大獅子是什么樣子的?它在故事里是一只什么樣的大獅子?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去表現它?引導幼兒用較粗、較慢、有力的聲音表現出大獅子威武的形象。
通過不斷的欣賞、分析、練習,學生們表演故事時,聲音表情越來越豐富,運用越來越準確,表演故事的能力,尤其是用聲音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大大地增強了。
四、表演在幼師口語教學中的延伸
在班級分小組進行講故事表演,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為觀眾有限、場地有限。只有登上真正的“大舞臺”,才能激發學生真正的表演激情,這個舞臺就是年級講故事比賽的舞臺,在全校師生的面前公演,并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去幼兒園演出。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師學生知道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歡的表演,什么是孩子喜歡的童話劇。講故事表演被視為藝術教育,受到教育界的熱烈歡迎。幼兒教師語文口語教學課堂的表演藝術應當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