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芝
散文被譽為“美文”,比之小說,它同樣寫人記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比之戲劇,同樣講究語言的錘煉,但不受時空限制,行筆自如,不靠矛盾沖突吸引觀眾,而靠語言和情感打動讀者;比之詩歌,同樣可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拘泥于節奏韻律,寫法靈活,不是詩,而有詩一般的意境。散文具有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等特點。抓好高中階段的散文教學,可謂意義重大。從近景看,散文閱讀是高考大閱讀考查的側重點;從遠景看,散文賞讀有助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情操,形成高尚人格。
那么,面對一篇情郁意遠的散文該如何欣賞呢?首先要根據散文內容和教學目標找準教學切入點,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圍繞文章的切入點來閱讀分析、鑒賞文章,最后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現我以《項脊軒志》為例,談一談教學中總結出的一些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項脊軒志》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通過寫項脊軒的興廢和與之有關的人事變遷,表達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作者善于選取生活瑣事、抓住生活細節來表現人物形象并寄托內心的感情。其教學重難點是學習作者如何選取生活瑣事、抓住生活細節表現人物形象以抒發感情的寫作手法,并理解作者的深摯情感。而現實又存在著“文章的細節描寫學生往往視而不見”和“缺乏細節描寫是學生寫作的通病”這兩種情況,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完成《項脊軒志》這個重難點的教學呢?我的做法是以文中的人物細節描寫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重點閱讀分析、鑒賞文中描寫人物的有關細節(即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等),學會通過細節描寫體會、展示人物的感情,并通過觀察人物的細節,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導入“細節”——明確學習重點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不太重視導入語的設計,他們習慣于直接進入正題。這樣做的確省時省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忽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我在講讀《項脊軒志》一文時設計了這樣一段話作為導入語:“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的運用,可以使故事曲折動人,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真摯委婉,主題深刻鮮明。細節描寫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者歸有光就善于通過描寫生活細節、平凡場景來生動傳神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現出自己的真摯情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選取生活瑣事、抓住生活細節表現人物形象以抒發感情的,并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這段導入語重在以文章的切入點——細節描寫來引入,既提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又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很快地集中到細節描寫上來。
二、品讀“細節”——體會人物情感
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是讀。正如古人所說:“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但覺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我一向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畫、批、注,該讀出畫面時讀出畫面,該讀出情感時讀出情感,該讀出見解時讀出見解,該讀出方法時讀出方法……
像《項脊軒志》這樣情深的課文,更要反復誦讀。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朗讀課文2、3、4、5段,分別找出描寫老嫗(老奶媽)、母親、祖母、妻子的細節,從而在齊讀、默讀、扮演角色朗讀等朗讀形式中,品味細節,分析人物形象,并體悟作者的情感。例如: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祖母說的三句話,要求讀出祖母說話時的語氣。學生通過品讀鑒賞這幾個細節描寫,從而理解祖母對孫子表面為責怪,實則愛憐、贊譽,希望他能刻苦讀書,考取功名,重振歸家的深切情感。這種扮演角色朗讀,既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披文入情”。
王尚文教授說:“書面語的閱讀只有還文字以聲音,才能在傾聽中找回生命的氣息,找到心靈的感覺?!卞X理群教授曾說:“文學的教育,有時聲音極其重要,這聲音是對生命的一種觸動。文學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讀讓學生感動,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讀《項脊軒志》,真的讓學生感動了,學生不僅體會到作者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還體會到其中隱含著的作者對家道衰落之悲涼、親人已逝之悲痛、功名未就之悲愴等復雜的情感,甚至課堂上有兩位女生因感動而哽咽了。
三、探究“細節”——理解知識難點
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力主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選擇什么樣的問題作為探究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大都習慣于以課后練習作為探究對象,這固然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卻往往容易遺漏一些“含金量”更高的探究點,其結果必然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本節課,我以學生難以理解的細節為探究點。如,分析有關寫妻子的細節描寫時,我提問:“作者為何要寫‘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明確:這也是一處細節描寫,這棵樹,是作者的妻子親手種植的,看到樹,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當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聽到了妻子的歡聲笑語;可是如今呢,物是人非,眼前的琵琶樹“亭亭如蓋”,有如自己對妻子的濃濃深情與樹一起與日俱增,纏綿不盡;作者寫樹,實際上是在寫情,托物抒情,同時用反襯手法,寄托自己對于亡妻的懷念之情。
四、比較“細節”——體會表達效果
有比較才有鑒別。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和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習了語言,同時指導他們通過觀察人物的細節,感悟親情。例如,分析有關寫祖母的細節時,我提問:“回憶祖母,作者的心情是‘長號不自禁,那么,在上文回憶母親時感情怎么是用‘泣呢?”我利用“長號不自禁”和“泣”這兩個細節,讓學生對兩段文字進行比較閱讀,然后前后桌討論,比較作者對兩位親人的感情的異同,學生興致很濃。學生最終不但體會到“長號不自禁”和“泣”的作用和表達效果,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一是回憶起兩位親人,她們對晚輩無微不至的關愛,讓他感動;二是兩人說話的內容不同,母親是對子女日常生活的關懷,祖母也有,而更重要的是祖母的話里飽含了對孫子的期望,再說,此時歸有光已經18歲,但功業未成,復興家業的責任在身,有愧祖母的期望,所以心情更為復雜、悲痛;三是對祖母的感情比對母親的感情更深。
再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凸顯細節描寫的作用及效果,我特意根據文章內容改寫了幾個句子,讓學生比較討論:“如將原文改為:‘先妣甚愛吾姊,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大母時至軒中,勸余讀書,以復興歸家;‘庭院深深,吾妻之笑語仍在耳側,余自傷,泣不能已。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通過比較討論,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作者在細節選擇、描寫上的獨到之處:細節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細節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細節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這種方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并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顯然比單純從文中摳出一些句子讓學生來揣摩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板書“細節”——突出教學重點
好的板書不僅條理清晰,便于學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內容,而且具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難點。為此,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板書:
項脊軒志
人物事跡(細節描寫)老嫗:為了引出對母親的回憶憶母親1.某所,而……2.以指叩門扉…?陴關心孩子、慈愛?陴悲?搖憶妻子1.過余曰……2.自語曰……?陴慈祥、望孫成龍?陴悲3.持一象笏至……?搖憶妻子1.從余問古事……?陴夫妻恩愛,志趣相投?陴悲2.述諸小妹語……3.庭有枇杷樹……(反襯、托物抒情)?搖
該板書學生不僅一覽無遺地概括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理清了文本的結構,而且以非常直觀的形式概括了人物的形象、體現了作者的情感,便于學生輕松自如地把握文章的重難點。
六、運用“細節”——注重閱讀寫作
語文訓練要扎實。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現實中學生的寫的能力的培養則顯然滯后。究其原因,一與課堂上練得不夠有關,二與作業設計的質量不高有關。有些老師設計作業缺乏選擇性、針對性,往往課一講完就隨意挑選幾道課后練習題讓學生來寫,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很盲目的。我認為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又要結合課堂教學重點。
我結合《項脊軒志》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如何選取生活瑣事、抓住生活細節表現人物形象以抒發感情的寫作手法,又針對“文章的細節描寫學生往往視而不見”和“缺乏細節描寫是學生寫作的通病”這兩種情況,在作業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去品味、鑒賞、運用細節描寫,并讓學生將這種寫作手法應用到平時的閱讀和寫作中,以增強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于是,我設計了兩道作業題,一道是拓展閱讀練習題:“閱讀歸有光的《先妣事略(節選)》,分析作者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瑣事、細節來刻畫先妣(母親)形象的?”其目的是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引導學生去品味、鑒賞細節描寫。另一道是寫作訓練題:“請大家借鑒課文,選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細節,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深情,如父子、母女、師生、朋友等。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讓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手法應用到實際寫作中,并通過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從學生作業反饋的情況來看,全體同學都能分析出《先妣事略(節選)》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瑣事、細節來刻畫先妣的形象的,95%的同學能掌握“細節描寫”的寫法,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夠將人物的音容笑貌描寫得形象、生動,并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深情。
從培養學生情商的方面來看,這樣的文章和作文能培養學生感悟情感的能力,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讓他們更具有愛心,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面臨著很多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也給語文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的領域。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圍繞文章的切入點來品讀、分析、鑒賞文章,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就是我在進行高中散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探索。讓我們在已有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散文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