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詩優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突飛猛進,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勇于探索,開拓進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在于點燃“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實驗具有重要意義。
一、正確認識數學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把握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相適用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索,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對知識缺乏需要欲望。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熱情,就要在課堂教學上下工夫。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從問題入手,要向學生提出新的疑難問題,為學生千方百計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活動的規律,精心鉆研教材,置學生于問題及其矛盾和發展中,使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積極的狀態下進行探索討論,從而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
1.運用數學發展史,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來自人類的社會實踐,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形成。法國著名科學家保羅·朗之萬曾說:“在科學教學中,加入歷史觀點是百利而無一弊的。”在數學課上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值得回憶的故事,結合有關內容恰當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看到數學內容充滿情趣,數學的發展過程充滿激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進入數學王國,從而產生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力量。
例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畢達哥拉斯曾因發現勾股定理而欣喜若狂,宰了100頭牛來慶賀,西方人因此把這個定理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又叫百牛定理。其實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家商高就發現并證明了勾股定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如數家珍,自然滲透,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使他們在科學難題前躍躍欲試,盡快進入數學殿堂。
2.利用直觀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利用實物和模型進行直觀操作,把學生引入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使他們由衷產生情感和想象,并進行探索發現,獲取知識,一方面容易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動中激發他們的興趣,消除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畏懼心理,增強感性認識,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使他們既獲得了知識又發展了智力。
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我發給每個學生三張三邊不等的全等三角形紙片,指出這是工廠里廢鐵皮的樣品,要求將它剪成正方形,以便利用,使正方形的一邊在三角形的一邊上,其余兩個頂點分別在三角形的另兩邊上,并且要求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應該怎樣設計才能剪成符合條件的正方形呢?這樣人人動手動腦,積極思考。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弄懂了課本上的例題,發現能使正方形面積最大的方法。這種直觀的教學情境,誘導學生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為生動活潑的規律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變“苦學”為“樂學”。
3.利用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最能吸引人,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融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恰如其分地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欲罷不能,以撥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心弦,積極主動探索數學科學奧秘。
(1)在引入新課時設置懸念。教師在課堂上用生動的語言、有趣的故事、驚人的數據、奇妙的算法設置懸念,可使學生在學習伊始就進入最佳狀態。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一節時,我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在條河邊有兩個村莊,要在河邊修建一個抽水站,給張莊、李莊送水,要使能用的水管最節省,問抽水站建在河邊的哪個地方?同學們聽完后,馬上想設計方案,但由于還沒學過軸對稱,想不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我因勢利導,引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學好這節課“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樣很自然地引入新課,使學生在第一時間進入學習狀態。
(2)在突破難點時設置懸念。每節課存在難點是很正常的事,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探索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分析、觀察、聯想、類比,發現公式定理的證明方法,揭示問題內在的規律,從而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發現真理的快樂,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教師可設計:解下列方程①x2+2x+1=0,②x2-3x-1=0,③3x2+4x-7=0。在學生解完后,引導學生探究:方程①②中的兩個根與一次項有怎樣的關系?兩個根與常數項有什么關系?怎樣將方程③變成方程①②的形式,上面研究的結論方程③是否運用?若是一無二次方程的兩根,那么根與系數有什么關系?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那么根與系數有什么關系?最后,讓學生由求根公式試驗證明所發現的結論。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探索中發現,將難題化解。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良好的學習氛圍,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激活學生的創新靈感,使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問題教學”可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求異、勇于創新的氣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