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華
面對新課標下的數學作業設計,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作業觀,把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創造精神的目標納入其中,而且要從實際出發,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地確定作業目標,努力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新型作業,使作業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遵循童趣性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與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如學習“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后,我設計了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說,他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能幫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嗎?”像這類“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改變了以往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計算能力。
二、遵循探索性原則,使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實驗、思考、討論、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索者。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外部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的內部智力活動,使數學學習更加切實有效。
1.觀察作業。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請你仔細觀察花叢中的蝴蝶、圖片中的天安門,你有什么發現?你對具有這種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覺?
2.調查作業。《數學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請調查一天內,你家丟棄了多少個塑料袋?一周呢?一個月呢?一年呢?全班學生一年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你能針對塑料袋問題向環保部門提個建議嗎?……這些有趣而又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有效地激發了他們參與探索的興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把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有效整合,促進了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3.小課題探究作業。如學習“比例尺”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給自己家里的客廳制作一個平面圖,并思考:你家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么改進的措施?為什么要這樣改?請根據以上內容寫一篇探究報告。
三、遵循生活性原則,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努力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教師可讓學生當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爸爸媽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嗎?請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并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人民幣金額。(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平方米?
四、遵循層次性原則,使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也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之一。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而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每一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和發展的機會,使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可采用“作業超市”的形式設置三類題目:A類為基本題,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主要用來鞏固新知;B類為基礎題,是針對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的,淺顯易懂,有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C類為發展題,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設計,有利于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
五、遵循開放性原則,使學生成為應用的創新者。
作業設計應不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可以是口頭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的,也可以是展示成果的。如學習“利息”這一知識后,可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主題作業。如調查目前銀行利息情況并做專題小報告,幫助家長擬訂一份儲蓄計劃,學習填寫銀行存單,計算利息稅等。如此豐富的作業,學生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個性的習題,對習題的解答也一定是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告誡人們“不要取消作業”,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為此,數學教師不能單純布置一些計算類比較死板的題型,或干脆就不布置作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習行之功”,重視作業的設計布置,把學生從過多過濫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個性,在編織精巧的作業訓練中能夠得到培養,學生能夠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