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禮娜
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有助于提高說話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英語學習也不例外,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的效果肯定會越好。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都應該不斷地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將談談對這方面的思考和所做的詞匯教學的嘗試。
一、學生詞匯學習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生詞拼讀能力的和科學的記憶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方式就是記單詞就像背電話號碼一樣,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死記硬背。結果是今天記了明天忘。而且,這樣機械地記憶單詞,無形中增加了英語學習的難度,特別是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詞匯量的不斷增大,他們學習英語的困難會增大,辛苦地記憶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后續發展。
究其上述兩種現象,是因為這些學生缺乏單詞拼讀的能力。
(二)學生在詞匯的使用上還有距離。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規定,初中畢業生要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我們的學生有沒有做到能用?這一點從學生的寫作里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學生實際使用的詞匯連800都不到。學生對詞匯的內化不夠,詞匯掌握的質和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
學習詞匯最終的辦法是學生自己有能力、有意識習得詞匯,單靠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詞匯教學只能給學生有限的幫助。學生永遠依靠教師解決詞匯,他們永遠也學不好英語。所以,在詞匯方面,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學生的詞匯能力。語言是先有聲后有文字,所以詞匯能力的培養必須首先以語音的方式開展,即以音記形,以形發音。
(一)以音記形,以形發音。
音即讀音,是詞的語音形式;形即拼寫,是詞的書寫形式,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所以,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必須做到音形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聯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并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詞的音、形、義的模式聯系。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在初中的起始階段,我通常會在開學的一個月內根據掐頭去尾法,拼音對照法學開音節和閉音節等方法先把48個音標分散式地教完。這樣學生對音標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然后在正式單元開始,我就讓學生學會預習單詞,方法就是在預習時根據單詞表中的音標朗讀單詞,然后,根據元音音標劃出相應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單詞在課內教授之后,我則會布置學生家庭作業,要求他們根據音標寫出單詞。在如此反復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能以音記形,以形發音。當然,我們要注重單詞由幾個音節構成,重音在什么地方,這樣才能為學生學好語音、語調打好基礎,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聽能,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語的輸入做準備。
在音標學習的過程中,我還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字母組塊的發音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則掌握單詞的拼寫形式。因為很多單詞都是由字母組合構成的,只要學生掌握了這些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則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幫助更大,比如:“ight”—light,right,night,完全可以用這種規律記憶。
(二)教會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腦中的知識不可能孤立儲存,總是通過與其他知識建立某種關系而儲存,而且只有通過一定的網絡系統儲存的知識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利用。
1.歸類記憶。這種活動一般用于詞匯的復習階段。在教學中我通常是通過輻射圖或word-map對相關的詞匯進行歸納與總結,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記憶。同類的東西我會通過輻射圖,讓學生利用發散思維記憶單詞。
2.同義記憶與近義記憶。掌握一個詞或詞組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或者其解釋是掌握該語言重要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初步做到用英語進行思維,而用英語思維是掌握英語的一個標志,在積累詞匯的策略上有所豐富。
(三)依托語境學習和運用詞匯,潛移默化形成策略。
詞匯運用最好的使用就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驗,模仿,最后達到運用語言,更為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激活有意義的語言輸出。具體的做法就是把單詞融入句子中教學,從整體入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比如,在學習了“expensive”和“cheap”兩個詞匯后,我就出示多組(兩個為一組)標有價錢的相同物品,然后問學生:“Which one is expensive?Which one is cheap?”學生根據標出的價錢用“expensive”和“cheap”表達。那么在這種情景中,學生自然就了解了這兩個單詞的用法。
三、結語
單詞記憶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使詞匯教學更加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符合心理學、教育學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2]Goforit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