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全力葛
1.我國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1.1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文化指體育運動本身所蘊含的、圍繞體育運動所形成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1]。高校體育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一個分支,從廣義上講,是指在高校現存環境中,師生員工在高校體育教育、學習和活動等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與精神的所有內容;從狹義上講,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學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各種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創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態之一,包括體育精神、體育的價值觀念、體育道德、體育行為和體育能力。高校體育文化水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的文明程度,包括體育精神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物質文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
1.2高校體育文化的特點
1.2.1時代性
文化是時代的產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時代的特征,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體育文化不可能脫離社會、經濟的大環境下而獨立存在,而是受社會和經濟的大環境影響,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由此可見體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的第一位,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李娜在2011年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在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上奪得的第一個單打冠軍,同時世界排名追至第4位;姚明在NBA的優異表現等,每一次重大活動都對校園體育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引領著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方向。
1.2.2封閉性
高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系統,其內部由一個個小組織構成,層次分明,組織單位相對集中。這使校園文化有了新的特點:一方面在內容上向開放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存在著相對的封閉性,從而形成了一個個“體育文化圈”。如高校的院系、專業、年級、班級和自發形成的專項體育協會等。長期的學習、工作和管理,不可避免地使這些群眾組織形成相對封閉的體育文化圈。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就是由一個個相對封閉的體育文化圈組成的,沒有體育文化圈就沒有校園體育文化。
1.2.3創造性
作為高校體育文化參與主體的學生,正處在最活躍、最富有朝氣的青年時代,他們具有較高的鑒賞力,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具有接受新鮮事物并內化為思想和行為的能力,因此,他們有著較強烈的創造性,樂于按自我設計的思維方式行事,以顯示其獨立性和自主性。在良好的體育氛圍中,他們可以分清美與丑、善與惡,以崇高美好的體育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并經過自己的實踐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從而趨向成熟。許多學校在校運動會開幕式上,都有學生自編自導的健美操、武術和體育舞蹈表演等創造性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
2.我國高校體育文化發展現狀
2.1校園體育管理制度的限制
目前,由于受到各種傳統校園管理體制下的束縛,傳統的體育教學及考試評分制度極大地限制了高校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潛力,學校領導為了安全,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簡單的運動,這樣學生的發散思維不能得到較好的應用。體育教師把學生的活動范圍縮小,不能較好地傳授給學生技戰術動作。應試教育挫傷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了得到高分學生們只練習考試內容,很少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同時,考慮到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現行高校教育目標導向及學生就業負擔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以校園體育活動方式來達成交往,形成開放向上的高校體育文化生活更有待強化。
2.2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建設的落后
對于高校來說,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重在培養學生興趣,以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然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目前在我國的高校,教育部門對體育文化認識的偏差還很大,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門認為在高校開展體育實為累贅,而且認為師生只要身體健康,會鍛煉和活動就可以了。談到體育意識觀念,都是指出非專業所需大可不必加以強化,因此就更談不上在校園文化教育中用體育的精神去激勵人的意志的培養,鼓舞人的斗志。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當前的高校校園的體育精神文化還十分匱乏。
2.3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落后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建設顯得相對滯后,客觀上已經滿足不了學校體育的需求[2]。雖然目前也有部分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成效還算顯著,但由于學校管理體制上管得過多,造成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率非常低,使得許多學校體育物質設施形同虛設。因此,當前高校的體育文化物質層面建設應引起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
3.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途徑
高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型社會具有自己的文化,高校的文化影響和推動著高校師生的發展,使他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特點。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對塑造師生完整的人格和增強體質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也對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意義深遠。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對于指導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有重要的意義。
3.1加強公共體育課
高校公共體育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3]。高校利用公共體育課組織學生學習體育理論知識、體育技術技能、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和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高校加強公共體育課,無論是從教育文化還是從體育文化來看都是極為重要的。學生通過體育課不僅能夠繼續接受包括身體、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學會運動創傷的簡易處理,全面地、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認識體育文化,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課使學生們認識到體育鍛煉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改變了過去學生應付達標的傳統觀念,培養了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另外,加強學生的體育理論教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體育理論知識是校園體育文化的特有形式。體育理論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的基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育課上的理論教育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不能只限于體育理論課教學,還應把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延伸到課余體育中來,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修養,從根本上達到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要求。
3.2組建高水平運動隊
我國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試點項目始于1988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出現過許多問題和現象,同時也積攢了很多有用經驗,并且為國家培養了競技體育人才,也顯著促進了高校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改善了高校課余訓練狀況,形成了有特色的高校體育文化。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總是高校中最引人矚目的對象,其訓練和比賽總是能吸引廣大師生。高水平運動員精湛的技藝展示是競技體育娛樂性和藝術性的表現,參與其中獲得的是成就感,可以豐富人生閱歷,獲得流暢體驗。觀看高水平運動員的競賽和訓練同樣能獲得類似于藝術審美的感受。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為校園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校園里一朵奇葩。
高水平運動隊是高校品牌效應的代言也是高校特色體育文化的標志。一提到牛津和劍橋、北大和清華人們不難想到著名的校際皮劃艇對抗賽;一提到北卡羅來納大學和肯塔基大學人們自然會想到NCAA的冠軍球隊;一提到大學生球隊參加職業聯賽人們馬上會想起征戰全國女排聯賽的南開女排和參加中甲聯賽北理工男足。可見高水平運動隊和高校體育文化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優秀的高水平運動隊有助于高校特色體育文化的建設,而高校特色體育文化的形成會促進高水平運動隊整體實力的提升。
3.3校園體育文化節
校園體育文化節是以高校的全體師生為主體,以娛樂和健身為目的,以多種多樣的體育比賽項目為載體,在校園內舉行的豐富多彩的大型文化活動[4]。通過體育文化節,高校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例如每學年利用校運動會,舉辦體育文化節,開展一些與體育有關的活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讓學生在運動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獲得健康,如對抗賽、友誼賽、師生挑戰賽等,采用團體形式,師生共同參加比賽,使場面更熱烈,競爭更激烈。還可組織文明拉拉隊營造奔放、熱烈、充滿激情的運動氣氛。另外,也可組織如體育攝影展、體育圖片展、體育知識競賽、體育演講比賽、體育卡拉OK比賽、體育舞蹈表演等一系列活動,達到增長體育知識的目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節與以往單純的學校運動會,對抗賽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時間延長項目增多,過去的運動會往往集中在1—2天內,項目多是田徑類,而校園體育文化節跨度可達一個月或數個月,項目種類豐富包括田徑、球類和趣味等。二是參與廣泛,時間的延長和項目的增多促使更多的師生參與到體育文化節中展示自己的個性,豐富了高校的體育文化。三是體育文化傳播,高校通過舉辦校園體育文化節普及了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培養了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宣傳和弘揚了高校特色的體育文化,使廣大師生都能從中受益。
4.結語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和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營造高校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內容,可以說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催化劑。體育文化建設能給校園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氛圍,提高高校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報告的指導下,我們應大力加強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使廣大師生向著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向發展,為現代高校體育教育開辟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愛華.論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9).
[2]胡鉑,肖偉.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深層分析[J].文教資料,2006,(9).
[3]李少華.論校園文化與素質教育[J].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論壇,2002.1:30-32.
[4]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