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炳庚
摘要:為了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有的體育老師會采取一些消極預防的方法,如降低教材難度及減負減量,對稍有挑戰性的教材就干脆去掉,更有甚者僅僅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這樣既影響了課程標準的推行,阻礙了體育教學的發展,又極大地抑制了學生身體機能的提高。
關鍵詞: 體育教學安全自護意識滲透
安全自護意識是青少年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及保證自身安全的基本行為認識,對青少年進行初步的安全自護教育和指導,逐步提高他們預見危險、排除危險的能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加強理論指導,樹立安全自護意識
首先教師要加強衛生保健工作,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老師應提醒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體與健康,根據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做見習或是適量的運動,避免參與激烈的運動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此外,一些特殊的學生需要給予特殊的提醒與關注。
二、嚴密組織教學,指導安全自護方法
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新學期初,老師可安排一節《如何認真上好體育課》的體育常識課,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體育課前要做好以下準備:體育課衣著必須寬松合體適合運動,盡量穿運動服裝,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的鞋,應穿球鞋或膠底布鞋;上課前要取下衣服上的紀念章、隊徽等;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鑰匙等堅硬銳利的物品,以免戳傷;患近視的同學盡量不戴眼鏡上體育課,如果必須戴眼鏡,則做動作時要小心謹慎。
2.指導學生做好設施器材的安全檢查工作。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往往忽略對活動設施器材安全性的檢查,在他們心中,只要是老師布置的場地,老師提供的器材一定沒有什么問題,或是根本就不會考慮活動器材的安全性。例如籃球、足球的充氣是否合適;羽毛球拍連接桿是否松動;長短繩手柄的繩結是否牢實;跳遠用的沙坑是否松軟,等等。
3.培養學生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的良好習慣。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往往是一個急速的過程,缺乏必要的準備活動,這恰恰是學生參加活動的不科學性所在,也是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一個主要原因。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做好準備活動的意義:一是可以提升肌肉的溫度,克服肌組織的粘滯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二是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三是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運動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應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學會一些做準備活動的方法,如一般性的慢跑、徒手操、踢腿等,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滲透預見潛在傷害事故的意識。
4.注意動作要領,形成良好運動習慣。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而且他們有著無與倫比的模仿力和創造力,在學習體育技術動作時,老師除了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外,也有必要給他們打一打“預防針”,使他們遵循技術動作的形成規律,掌握好用力的順序、方法,哪一個部位緊張,哪一個部位放松,等等;禁止學生做尚未學習過的有潛在危險的動作,如肩肘倒立,以免造成頸部扭傷等傷害事故。
5.遵守活動規則,安全有序活動。
也許有的學生會認為體育課就是跑跑跳跳,沒有必要用條條框框的規則加以規定。其實不然,體育課大多是全身運動,活動的范圍較大,還需要使用多種多樣的器材,尤其需要同學們遵循活動規則,保障活動的安全有序。如進行投擲訓練時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行動,令行禁止,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定的跑道行進,不能串跑道,否則容易因互相沖撞而造成傷害……此外,激烈的競技比賽同樣也需要規則平衡。男生對籃球運動情有獨鐘,上體育課時只要有籃球打就可以忘記一切,任憑老師在打球前如何反復強調避免身體沖撞,千萬注意安全,一到了賽場上就全忘了,以致老師陷入兩難的境地——不讓他們打,顯然是打擊他們運動的激情,封殺他們的運動潛能;要讓他們打,在比賽過程中總免不了發生擦傷、撞傷之類不想發生的事。該怎樣解決這對矛盾呢?我靜下心仔細思量,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學生在打球過程中對籃球比賽的規則不夠明確,認為打球就是要勇敢,要敢沖敢搶,而不知道撞人和阻擋都是會犯規的。接下來我就開始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在平時的籃球課上我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一些籃球比賽的規則和裁判知識,并及時應用于實際比賽,在一部分學生打比賽時其他學生輪換著做裁判,并要求他們哪怕是看到一些小的犯規動作也要吹出來,而對于一些大的犯規動作,更要讓比賽停下來講清楚其性質及危害,并要學生掌握正確的應對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教育了一個犯規的學生,而且讓所有的學生都引以為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規則意識豐富而強化了,比賽中的犯規動作也明顯變少了。
6.培養學生對運動環境的觀察判斷能力。
學生在活動中對周圍的環境因素缺乏觀察和預判能力,這樣的“不留心”卻極易對他們造成傷害,因而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在活動中對環境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學會分析事情發生的經過和結果,從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踐,掌握安全自護技能
安全自護可分為自我保護與幫助他人兩種,但不論是哪一種在體育運動中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在體操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保護與幫助在前滾翻教學中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合理的保護與幫助不但可以預防外傷的發生,還可以增強同伴的感知能力,加快掌握動作。而前滾翻本身的動作技巧也使學生在突發身體失重摔倒時能夠進行自我保護。
此外,教師可利用體育健康課的時間,借助多媒體資源,較為形象地向學生傳授一些運動損傷和創傷救護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沉著應對意外傷害。如盛夏時節發生中暑要立即抬到陰涼通風處救治;發生扭傷事故后要及時冷敷或用冷水沖淋,切不可按摩揉捏;手指出血可用另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按壓受傷手指的根部兩側進行止血,等等,這些簡便實用的安全救護技巧可以有效地使學生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救助。
“學會安全自護,撐開健康之傘”,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安全自護意識,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求。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深入細致地從日常教學實踐著手,相信不久的將來,學生就一定會將安全自護銘記于心,從而實現真正的“健康第一”。
參考文獻:
[1]韓孟,程福祜.國際地球日運動的起源與發展[J].世界農業,1998,(4).
[2]肖鍇.國民素質的提高與可持續發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