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組織部分,是推動素質教育,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體育教學越來越發揮其獨特的教育意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體育運動技能大幅提升。因此,學校要把優化體育教學向縱深發展,教師應構建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的思想、目標、內容、手段等多方面實施。
一、優化體育教學評價過程
優化體育教學評價過程就是要樹立全面、客觀衡量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教與學雙向活動效果的綜合評價觀。首先是教師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清晰的表達,突出課的重點與難點,嚴密的組織與練習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育課的評價要對以教師教學能力為中心的各種能力進行全面衡量和鑒定,同時又要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作用于生理和心理的各種變化的有關指標進行測定和評價,從客觀上反映課的效果。優化評價過程要先從教師自身對課的設計、組織教法步驟、運動負荷的安排、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自我評價;優化評價過程還要在教師的教學素養、工作態度、業務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身心鍛煉效果等方面有所體現。其次,要改變僅以學生學習成績為唯一標準的單向評價方式,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有對學生掌握“三基”的評價,而且有對學生人格形成的評價,更有對學生的能力與水平、身心發展、品德養成的評價等,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定,要側重評價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在制定考核標準時,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有不同的評價尺度,必須設立一種對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激勵作用的評價標準。評價形式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積極性、興趣性和創新意識的樹立。
二、優化體育教學語言
語言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工具。所謂教學語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按照教材內容,在限定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學習而使用的語言。研究表明,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的好壞與學生學習效果的強弱成正比。好的語言教授讓學生愛聽,產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學語言不是看似簡單的說話,而應該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的語言組織形式,體現了教師的語言藝術技巧。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在擬定教育性談話的內容的時候,你時刻不能忘記,你施加影響的主要手段是語言,你是通過語言去打動學生的理智與心靈的。然而,語言是強有力的、銳利的、火熱的,也可以是軟弱無力的?!币虼?,教師要高度重視教育語言的應用,講究語言的方法,不斷優化教學語言。
語言要做到“精講”,利用準確、簡練的語言是體育教師的基本功。①語言要直截了當,不啰唆,讓學生能聽明白。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語言總是重復,學生就會感到不耐煩,挫傷學習的積極性。②聲音要洪亮,用詞要規范,語速要適中,語調要抑揚頓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師語言表達平淡無奇,那么學生就會如同在喝白開水,仿佛在聽教師自言自語,對講解不可能產生興趣。③對體育動作語言的講解,要有針對性,簡明扼要。要讓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不浪費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投擲鉛球時,我告訴學生要牢記:蹬(蹬地)、轉(轉身)、挺(挺胸)、甩(鞭打出手)。講解要形象生動,這樣就可化抽象的理論技能為感性的認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語言等;講解要思路情緒,按照體育動作的步驟進行。一項體育動作的完成往往涉及多個具體的細節,教師在講解時要順序合理,避免造成動作的失誤;講解要有針對性,在學生練習時,要觀察學生的運動情況,找出大家都犯的錯誤,然后有針對性地解釋,及時糾錯。
語言要能夠啟發學生,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思考。教師根據教學原理、動作方法等提問,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提問要針對重點、難點,有目的和針對性,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印象,提高學習興趣。
語言要有激勵性,使學生學習有動力。體育課程是一項枯燥的運動活動,是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考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反應,如積極性不高、怕苦怕累,緊張等。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消除消極情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輕松愉快的狀況下學習,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一句激勵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說教更能讓學生信服。比如,在長跑練習中,有的學生距離終點很近了,教師在一旁喊加油,鼓勵學生,堅持就是勝利,這樣學生會全力以赴地向目標前進;當學生在練習中總不能通過時,教師激勵學生:“相信自己,你一定行?!薄霸僭囈淮危銜酶??!薄安灰ε?,勇敢去做。”等,促使學生樹立信心,消除怯懦的心理;當學生體育運動成績非常棒,或者有突出表現時,教師表揚學生:“你太棒了”“非常好”。
三、優化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教學活動的助力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認知過程。古人曰: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在認可教師,對教師有好感的情況下,才能產生良性的心理遷移,對其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學習積極高漲,學習效率高。相反,如果學生對教師有看法,不信任教師,就會造成師生關系有隔閡,溝通不順暢,甚至有抵抗行為。學生對其所教的學科自然不會積極投入,教學效果也不會顯著。這足以看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師生感情的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充滿愛心,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態度進行說教。教師溫和的聲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讓學生感到了自尊和平等,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之間在教學活動中共同探討,互愛互敬,達成一致的思想目標,教學活動配合默契,實現了融洽、友好的師生關系。
總而言之,在現代教育體制下,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要積極在新的形勢下,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真分析體育教學發展的進程,把握教育的特點、規律,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教與學結合起來,加強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層層重視,齊抓共管,學校體育工作一定會出現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