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帥
有機蔬菜的消費群體是城市中產階級,高檔社區的銷售率始終高于普通社區。
2011年,搜狐網“有機蔬菜市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地區,41.41%的市民表示偶爾會購買有機食品。其中,出于食品安全和健康因素而購買有機蔬菜的,占75.44%,多為月薪在2000—7000元的城市白領。
業內人士表示,購買無公害蔬菜的市民日趨增多,有機蔬菜的銷售正呈上升趨勢。
安全健康是標準
記者走訪發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貼有有機標志的農產品,其銷售額占同類產品的20%以上。隨著食品安全觀念深入人心,有機食品的購買群體也由年輕一族,擴展到中老年人群。
28歲的都市白領陳怡,每周都會到精品超市采購足夠一星期食用的有機食品。在最近的一次采購中,陳怡一共消費了800多元,其中有機大米、有機蔬菜、有機牛奶的消費金額高達670多元。
“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有機食品吃起來放心。”陳怡說,自從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后,她就開始鐘情于有機食品,基本不再考慮普通產品。在她看來,有機食品雖然價格不菲,但能保證家人健康,“是非常值得的”。
每周六早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涌入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這些無化學添加的有機食品,如牛奶、蔬菜、雞肉、米酒、果醬等,自開市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兒子開了50分鐘車,特意送我過來買菜。”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的易女士告訴記者,她購買有機蔬菜的標準是:安全。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激素;健康。沒有任何添加劑,保證原味。
雖然目前大部分有機農場還沒有獲得“有機”資格認證,但易女士覺得,相比封閉式的傳統農業生產,“小毛驢”等有機農場開放式的種植、監督模式,更能讓消費者相信其品質。
中檔價格最受歡迎
有機蔬菜種植成本高,產量低,其價格也略高于普通農產品。對于收入較高的部分都市人群來說,其對品質的追求遠高于對價格的計較;但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有機農場蔬菜的價格依舊難以接受。
從事生態有機蔬菜銷售的杜明認為,有機蔬菜的消費群體是城市中產階級,高檔社區的銷售率始終高于普通社區。如位于北京國貿的高級住宅區,每月基本可以保持一個恒定的消費量;而老社區和大企業宿舍區對有機農產品的消費量就明顯偏低。
“但這并不表示消費者可以接受‘奢侈品價的貴族農產品。”一位有機農場的市場推廣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家庭還是會選擇中檔價格的有機農產品,像松茸、猴頭菌這樣的高級食材主要銷往高檔酒店。
67歲的張偉明(化名)拿著標價88元一瓶的有機生態牛奶研究了半天,最終還是把它放回了貨架。“高出普通牛奶不只10倍的價格,太貴了。” 張偉明雖然平時一直食用有機蔬菜,但對價錢“高得離譜”的有機農產品,還是望而卻步。
在有機農夫市集,銷售蔬菜、水果、雞蛋等日常農產品的攤位非常熱鬧,消費者往往要排長隊購買;反之,有機豬肉、生態雞肉、純天然蘑菇等攤位則相對冷清,偶爾有少數人詢問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