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君
摘要: 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向社會人轉變,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在高職禮儀教學中,教師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吸收國際禮儀經驗,要讓禮儀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家庭、社會、學校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關鍵詞: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加強途徑
一、禮儀的內涵
《左傳》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是安邦治國之本。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可見禮儀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論語·顏淵》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可見禮儀是約束人們的行為規范。《禮記·曲禮》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可見禮儀是促進人際和諧的助推器。管子強調:“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可見禮儀是立國興邦的精神之本。
先人圣哲們關于“禮”的精辟論述深刻揭示了傳統禮儀的精神內涵。由此觀之,禮儀是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人安身立命、治世教民、禮尚往來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
二、禮儀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向社會人轉變,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禮儀教育是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懂得如何稱呼、介紹和問候,懂得如何著裝、怎樣待人接物,懂得同各種文化人打交道,在不同場合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既能滿足大學生走向職場的需要,又能促進大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更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2.可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知書達禮是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禮儀作為一種非法律的社會規范,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個人的內心信念維持的,體現著一種價值導向和價值目標。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必須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禮儀修養。一些大學生公共場合服飾不當、語言粗俗、行為失范,人際交往不講誠信,求職面試不懂規則,等等,損害了大學生的社會形象,制約了大學生的發展空間,究其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禮儀知識和禮儀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指導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嚴格按照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顯得尤為迫切。應教育引導大學生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尚道德素質的當代大學生。
三、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
1.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吸收國際禮儀經驗。
中國禮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取之不盡,是當代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生動教材。古人的禮儀教育從啟蒙時期就開始了,《三字經》、《弟子規》、《童蒙訓》、《孝經》等啟蒙讀物中關于修身養德、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占很大的篇幅。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借鑒國外的禮儀經驗,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而且有利于開闊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大學生國際交往的能力。日本和韓國十分重視員工的禮儀和修養,把禮儀和修養提到直接關系到企業興衰和存亡的高度。
2.加強教師禮儀修養,禮儀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禮儀教育應納入大學生“兩課”教育系統,使大學生系統掌握禮儀修養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規范。從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國立聯合大學的教育效果來看,接受系統禮儀知識教育的學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禮儀教育屬于德育范疇,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上還未開設專門的禮儀修養課,導致一些大學生對禮儀修養缺乏認識,更沒有禮儀實踐意識,影響大學生的就業、人際交往和可持續發展。
因此,禮儀教育必須納入課堂教育。高職院校應根據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勢,不斷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加強師資培訓,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現代禮儀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為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提供師資保證。
3.家庭、社會、學校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首先,家庭是教育的起點,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延伸。家長要從小教育子女了解并遵從社會禮儀規范,講禮節,懂禮貌,以禮待人,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家長也要做好表率,率先垂范,一個講求禮儀的家庭,才能為社會培養出遵守禮儀的人。
其次,社會要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制定必要的禮儀規范制度,發展健康的社會輿論,形成良好的遵守禮儀的社會環境,讓大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習慣。
最后,學校是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禮儀修養的主要場所,要把禮儀教育引進課堂,并貫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全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體系。
這樣,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必然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培養。
4.開展生動活潑的禮儀文化實踐活動。
人的行為是一個從動機到效果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大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教育實踐活動是時代的必然要求。禮儀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與學生的未來職業相結合,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在各種社會實踐中理解禮儀知識和規范。如舉辦辯論賽、演講賽、職業禮儀大賽、小品、禮儀專家學者講座等,弘揚文明禮貌之風,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不斷積累禮儀實踐經驗,展示禮儀魅力,彰顯大學生的時代風范。
參考文獻:
[1]金正昆.社交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王玉麗.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
[3]劉紅娟.關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