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俸
摘要: 本文就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問題,從師道尊嚴的觀念轉變為為學生服務的公仆意識,從因地制宜改善教學條件,把教學任務轉換為有趣的教學活動或者游戲完成;從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師道公仆意識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整個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都在課堂教學上做文章。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從傳統模式教學中解脫出來,解脫以后的路又怎么走?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首先是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束縛了教師的手腳。其次是受教學設備的條件限制,農村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是教師的同感。三是教學對象生源素質的低下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要真正使農村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正確步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通過摸索實踐,我認為必須解決前面提出的三個問題。
一、要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解決教師從師道尊嚴轉變為學生公仆的觀念問題。
師道尊嚴的觀念占據教育陣地幾千年,在中國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方面突出體現了中國人尊師重教的美德,另一方面把“師”與嚴父放在同等的位置。中國家庭的神榜的正中位置都大書“天地君親師位”,一方面體現了師道在中國人的心中的尊崇,另一方面體現了“師道尊嚴”顯赫。又說:“男服學堂女服嫁”,除了說明學堂是傳道授業的地方以外,還說明教師的學識和威嚴能夠震懾學生的自留放蕩。在農村小孩調皮的時候大人就會說“老師來了”,用以嚇唬他,由此可見師道尊嚴的觀念根植之深。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或者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有的教師覺得我是教師不是保姆,有失教師的身份,怕丟面子,放不下架子。在一些群眾的眼中認為這個教師不像教師,像幼兒園的阿姨,更有甚者認為這個教師不會教書,不務正業。如此種種都是師道尊嚴的觀念在作祟。這種觀念阻礙了課堂教學的開放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課堂教學游戲或者有趣教學,教師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愿或者不敢做。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變化身份,必須明確一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干部,從總書記到村民小組的組長都是人民的公仆,那么,教師當然也是人們的公仆,是為學生服務的公仆;換言之是學生的公仆。我們在為黨、為國家完成一項造就人才的、神圣的偉大工程。在這項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凡是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我們就必須做,凡是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事情我們就必須做,要盡到公仆應盡的職責,就必須去除師道尊嚴的觀念,牢記公仆的意識。
二、農村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不如城市的教學條件完善,教學的優勢不如城市,因此,農村教師要因地制宜改善教學條件。
首先教學設備差,就要自己想辦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己動腦動手,改善教學設備。其次,在教學目標的統領下在施教中不要把教學任務作為任務對待,而是把教學任務轉換為有趣的教學活動或教學游戲。課前根據教學的內容精心準備,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互動教學,教師做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做教師引導點撥或者師生互相探討,做到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快樂。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教師的積極性是不夠的,還要有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實現。
農村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民家庭,盡管社會進步,科技發展,農村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農村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比較還有很大的差別,他們淳樸,沒見過世面,少見識、膽小、羞澀,不善言辭。因此,教師必須根據他們的個性特征開展工作。教師不但要對他們進行言教,多講道理,特別要強調處理好人與人的平等、和諧的關系,而且必須放下架子,深入學生,與他們交朋友。平等相待,和諧相處。在與學生交往中要做到五心;一要愛心,二要細心,三要耐心,四要恒心,五要用心。有了愛心才會熱愛學生,才會真心實意地和學生交朋友,而不是騙取學生的感情和信任,才會死心塌地地為學生服務,才會熱愛這份工作,才會認真地當好學生的公仆,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細心才會對學生觀察入微,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才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談得上面向全體學生,工作才有成效。只有耐心,才會不厭其煩地重復教育和誘導,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只有恒心,工作才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水滴石穿的工作效果。只有用心,才會注意班級的整體變化和學生的個體的思想動向,才會注意形勢的發展,才會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
綜上所述,教師只要真正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心甘情愿做學生的公仆;把課堂教學很好地設計成為有趣的教學活動或者教學游戲;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生積極性,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就會解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盡快步入素質教育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