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琰
“易簡”出自《易》之《系辭傳》第一章:“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意為“乾卦以容易的方式來主導,坤卦以簡單的方式來動作”,“容易就易于讓人了解,簡單就易于讓人跟隨”,“光靠容易與簡單,就可以使人領悟天下萬物的道理”。
追求、踐行的易簡樸實的生本課堂,追求教學流程的簡化和優化,大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應該是語文老師不懈的追求。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們不妨給語文課巧做減法,使語文教學立足課堂質量,立足學生語文能力的切實提高,從而在簡短的課堂內使學生獲得語文素養的長足發展。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著手,實現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的教育理想。
一、刪繁就簡,洗練教學環節
課堂是由教師、文本、學生三要素構成的,文本凝聚著作者和編者的智慧情感,是一個個可供參考學習模仿的范例。從中,我們可以習得很多語文的要素,如遣詞造句、故事情節、布局謀篇、思想要義等。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獲取信息、陶冶情感、受到熏陶,從而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但是四十分鐘的課堂不可能讓我們處處落墨,面面俱到。語文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們就應該在課堂上懂得取舍,刪繁就簡,整體架構,真正優化語文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與象共舞》時,刪繁就簡,直接聚焦中心句,引導學生巧抓中心句體會文章主題。在深入學習文章內容,領會要義時,他抓住重點語段,通過角色置換,引導學生讀懂讀透,從而有效地體會人與象之間和諧美好的感情。
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二冊課文《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縱觀全文,發現作者通過描寫夾竹桃的可貴韌性、月光下的幻想折射出了作者淡定、堅持、脫俗的人生哲學。
怎樣讓學生在一課時的學習時間內既品讀出文章語言的特色,體會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又透過夾竹桃觸摸到季羨林可貴的人格魅力?在品讀物的過程中,我聚焦重點段落,對第四、五自然段進行了重點教學,采用了兩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對夾竹桃韌性的品讀主要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批注、交流完成,在品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作者堅持、淡定、從容的人格魅力;對幻想的學習則主要通過形式豐富的朗讀完成教學任務,并通過介紹本文寫作的背景,感受作者對故鄉、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及脫俗的生活情趣。課文的難點迎刃而解。明暗兩條線貫穿始終,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在這堂課上得以充分體現。
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摒棄面面俱到的分析,略去窮追不舍的逼問,設計一條既能引導學生能動學習又能達到目標的簡捷途徑,洗練教學環節,讓拖沓的教學節奏變得簡潔,最終構建一種簡約、實用的課堂,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
二、長文短教,凸顯板塊模式
當前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是長文短教,提倡教師對教材合理、科學地處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明確疑點。我們不妨嘗試板塊式教學,壓縮、簡化長文,實現短教、少教,甚至不教。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課堂有機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板塊”,保證個體有充足的讀書時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個體有寫的時間,實現長文短教,解決目前課堂上的“高耗低效”的問題。
《一路花香》是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只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從它的裂縫中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花兒,從而揭示了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只要我們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就能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進而迎來“一路花香”的美好人生這一深刻的寓意。
本文故事情節非常簡單,但寓意非常深刻且有廣度。因此給教學設計帶來一定的難度。我主要分“了解形象—品讀感悟—領會寓意—拓展延伸”四大板塊進行教學。第一板塊的教學主要讓學生通過扣住關鍵詞句談對三個角色的看法,初步感知寓意;在第二、第三板塊的教學板塊上,我采用了開放式研讀文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透過重點詞句用心體會、探討、交流,形成多元的理解,用個性的朗讀表達自己,體會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最后板塊的教學,我結合本班實際,利用“心語集”讓孩子把自己對課文學習的感受和大家一同分享,形成對課文內涵的多元理解和遷移,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有機的統一。
對于“長文”,只要找準切入點、訓練點,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經中樞”,綱舉則目張,清晰板塊,明確教學重點。長文短教,老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的,學生“學”的時間就增加了——他們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理解、欣賞,真正感受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幸福的。
三、精講巧練,追求當堂效益
《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相互結合”的內容,說明教師的講是很有必要的。教師鼓勵學生、啟發學生離不開“講”,教師引領學生和文本對話,也離不開“講”;當學生面對文本徘徊不前時,更離不開教師的“講”。教師的“講”,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保證教師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的重要手段。但是講得太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得不到保證,這就要求教師要言不煩,要精講。教師只有壓縮課堂講的時間,做智慧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才能給學生充分練習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駕馭課堂、探究學習。精講和巧練是相對而言的,精講巧練實際上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辯證統一。
蘇教版國標本第八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課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文章既表達出作者對兩顆樟樹的贊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在教學本堂課時,教師是智慧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給了學生充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駕馭課堂、探究學習。第四自然段樟樹外形的描寫較為簡單,采用了以自學為主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圈畫關鍵詞,體會樟樹生命力的旺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感受,擁有“自己”的理解。第五自然段關于樟樹內在品質的解讀有一定的難度,則通過巧抓關聯詞實現,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形式,完成關聯詞的填空,并通過置換關聯詞、體會關聯詞的作用,使學生明白關聯詞的正確運用能更好地表情達意,為中心服務。最后揭示文章內涵上承接上文對關聯詞的學習,要求學生會用關聯詞談談對宋慶齡的認識,使得本文借樹喻人內涵的揭示水到渠成。關聯詞的學習緊扣文章中心,貫穿始終,得到了良好的內化和表達,落實了閱讀教學的“運思及物”。
本堂課,語文訓練扎實有效,不管是關聯詞的學習還是重點段落的背誦,改變了當前課堂只對話不練習的形式,實現了教師、學生、文本的互動,使得文本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化為學生的內心感悟,有效提高了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減輕了學生課后的學習負擔,實現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真正實現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的教學理想。
巧練不等于多練,而是應該切中時弊,讓學生遠離支離破碎、繁瑣不堪的重復式的練習題。應該以課堂訓練為抓手,設計能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思維能力的探究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切實減輕學生課后學業的壓力。
行走在追求易簡、樸實的生態教學之路上,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我們將用一支妙筆簡明勾勒,冗繁削盡留筋骨,使得一方天地氣象萬千,讓課堂效益在師生共同追求中實現最優化,讓學生在更為簡明更為輕松的生命形態里獲得和諧發展,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