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景華
摘要: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之中排在首位,始終貫穿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如何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呢?作者的做法是:創造語境,陶冶情操;創設情境,內心感化;示范引導,培養習慣;名人效應,激發情感;演講競賽,激發興趣。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之中排在首位,始終貫穿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而數學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往往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薄弱環節。數學教學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為完成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時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需要我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素,切實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的心靈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如何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在多年的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把德育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探究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運用于教育教學中,效果不錯。下面談談我的做法,僅供參考。
一、創造語境,陶冶情操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說,不能為了德育而放棄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科教學為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的做法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備課時,在不改變教材主要內容的前提下,我有意識地改動了教材中的敘述語言,如第八冊的應用題教學中有一道準備題:“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同學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我稍加改動,原題發生了變化:“為了綠化環境,三、四年級同學自覺組織了一次‘我為地球獻綠衣的植樹活動。活動中三年級同學栽樹56棵,四年級同學栽的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共栽樹多少棵?”這樣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對植樹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增強了綠色環保意識,從而達到了教育學生愛護樹木,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目的。一句話,我們可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材和教學環節稍加改動,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內心感化
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游戲,使學生處于特定的情境之中,這樣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四則運算時,我就設計了“攻擂臺”這樣的游戲:選班內平時計算最好的同學當擂主,再抽選四名中等生作為擂手打擂臺。由教師給出同樣的八個計算題目,先是一對一對抗,擂主用3分鐘算完,擂手用5分鐘算完,結果擂主獲勝;四位擂手服輸,我就幫他們出主意,四人聯合起來,共同打擂。還是同樣多的題目,擂主用3分鐘,擂手八個題目,每人做兩個,只用2分鐘。結果聯合起來的選手先算完,獲得了勝利。游戲結束,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再找找取勝的原因。這樣學生就在運算游戲中明白了集體力量大的道理,懂得了團結合作的好處,從而達到了教育目的。類似的像“一塊五毛錢”的游戲,“我是小數點”的游戲等,都能產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示范引導,培養習慣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的一種重要方法,尤其是各個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學生,經常模仿老師的言行舉止,時間久了就形成習慣。我們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的行為習慣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例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著裝要樸素大方,語言表達要清楚明白,講普通話,文明得體。課堂上給學生看的板書書寫規范、整齊,輔導學生時耐心細致,不發脾氣,不給學生臉色看,這樣使學生在老師的表率引領作用下,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光老師的表率對學生有教育引導作用,學生的示范作用對培養良好習慣也很有幫助。我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發現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用學生身邊的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專心聽講,學習刻苦認真,作業完成得正確、整齊、及時,思考問題靈活機智等方面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小學生很容易接受“榜樣”的感染,自覺地向榜樣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總之,不論是老師的示范,還是學生的引領,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名人效應,激發情感
結合教學內容,講我國有關古代和現代數學科學家的故事,用這些名人的事跡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從而教育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祖國。教育心理學表明,小學生大多有崇拜偶像的心理,善于模仿,名人的事跡往往會起到榜樣的作用,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的作用,我稱之為“名人效應”。比如在“小數讀寫”教學中,講一講古代教學家劉徽和古代數學家朱世杰的故事,在“圓的周長”的教學中,講一講祖沖之的故事……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對故事中的名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心靈深處會更加向往,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然后把我國數學家取得的成果與國外同期的著作成果相比較,通過鮮明的對比,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五、演講競賽,激發興趣
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小知識和思維拓展練習,以之為題,組織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發明等活動,也能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學生為了參加比賽活動,就要積極準備,認真讀教材,查找課外資料,努力地去記憶這些東西。這樣通過活動既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鍛煉說話能力,也激發了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學習素質,最終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德育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當中,這不僅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教師要認真鉆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融入全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備課,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課上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課前就應加倍付出。要在數學課中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更需要我們課前有充分的準備。只有準備得好,才能增強教學效果,德育效果才會更好。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