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明
摘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作者就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談談看法。
關鍵詞: 初三學生學習興趣科學素養化學學科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化學課程必須體現啟蒙性、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社會現象。化學新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關聯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初中化學不僅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且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研究化學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一、協調師生情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基礎
老師和學生的情感對教學的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學生做朋友,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對某科老師的情感和興趣,可以直接遷移到該科的學習上來。因此,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師生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閡,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交談,學生就會愛護你,尊敬你,會愿意與教師談心、交流思想。但是,“師”與“生”的界線和教師的“威嚴”,常常使很多學生敬而遠之,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容易產生難以跨越的隔閡。這時,教師也只能進行教學,就無所謂育人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對學生的個性及精神世界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這種信任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更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信任。這樣,教師以實際行動為楷模,才會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
二、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本身就能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上第一節化學課時,避開書本,講一些生活中喜聞樂見又與化學有關的現象,如“鬼火”現象,假酒案件,綠色食品等,并用化學知識予以解釋。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化學非常有用,化學知識高深莫測,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再做幾個化學小實驗,如“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奶”、“魔棒點燈”等讓學生覺得化學太“好玩了”,天天盼望上化學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重視實驗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認識化學的窗口,形象生動、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起學習興趣。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地吸引到所要觀察的關鍵現象上來,深入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講催化劑概念、氧氣、二氧化碳、酸堿鹽性質時,演示實驗尤為重要。如在講氧氣和氮氣的鑒別時,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的方法。同時在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加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機會。學生通過獨立實驗,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另外,可根據教材內容,自行設計實驗,通過直觀有趣的實驗現象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可設計小實驗或小魔術。例如,在講酸堿指示劑時,做一個“雨落葉出紅花開”的實驗;在講硝酸鹽時,做一個“火龍寫字”的小魔術。這樣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學生身邊存在許多化學現象。當他們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些現象時,往往引以為豪,感到滿足。我十分注意把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用途,從而強化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講授碳酸鹽時,教學生運用廚房的用品除水垢,運用所學物質的性質來辨別生活中的真與假(真假黃金,真假自來水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水華現象、酸雨、溫室效應、開啤酒冒泡等)。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引導學生去分析,使學生邊學邊揭開生活中的一個個謎,從而產生極大的興趣,轉化為強大的求知欲。
五、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培養興趣的廣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利用化學知識與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美學等學科的密切聯系,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興趣的廣泛性。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師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學片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史、化學魔術、化學謎語、化學游戲、化學趣味實驗等,通過講座、表演、比賽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第三方面直接讓學生參與做好家庭小實驗。讓學生把實驗“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廚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調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驗證在課堂上或實驗室里所做實驗的結論,注意讓學生把實驗的步驟、現象、結論,以及出現的問題等做好記錄。到第二天上課時再讓各小組相互討論、橫向比較,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要一一解答。這樣做,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好”和“樂”所產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識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內部動力。在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的持久性和廣泛性是互相聯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就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化學、學好化學,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