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鵬
從車庫到孵化器,改變的是創業的環境,不變的是創業的精神。
在硅谷Sunnyvale鎮的Wolfe Road路邊的一個加油站后面,坐落著一棟普通的三層辦公樓,樓的周圍是一大片停車場。由于是周末,停車場很空。和谷歌、蘋果那些充滿現代感的辦公園區相比,這里的場景非常不顯眼。進入樓里,是密密麻麻的辦公格子,有的三個位置圍在一起就是一個公司,有的兩個格子拼在一起又是另一家公司,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座位的空間也是一個公司。當然也有大一些的公司包了一片區域,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座位,但大部分公司都是員工數很少的初創公司。據說這里只第一層就駐扎著上百家創業公司。
這里是硅谷一家聯合辦公空間,名字叫做PlugAndPlay TechCenter,這里駐扎著很多初創企業。創業者是國際化的,房頂上掛著很多國旗,那代表著駐扎在這里或者曾經在這里的創業者的國度,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幾十個國家的國旗懸掛在空中,當然也有中國的五星紅旗。創業者也不只是來自斯坦福、加州大學等附近的名校,在房頂的另一處懸掛著創業者的畢業學校校旗,MIT、哈佛、南加州大學等等上百所大學的旗子展示了背景多樣的創業者們。這里有很多大企業的贊助伙伴,包括微軟、Bestbuy、Paypal等等,墻上貼著很多來訪名人的照片,包括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在一面長長的墻上,是參觀者留言的地方。很多來訪者都在這里寫下了自己的寄語,匆匆略過,發現了不少漢字題詞,作者包括UCWeb的俞永福、一些國內的投資人和政府官員等等。
PlugAndPlay TechCenter在幾年前初創的時候,只是為初創企業提供聯合便宜的辦公場所和各種辦公設備以便讓它們能夠迅速安置下來,不去操心辦公場所、設備這樣的事情。在積累了很多經驗與關系之后,這里也開始運行孵化器的項目。我的朋友就參加了今年的孵化器。
其實這只是硅谷眾多聯合辦公空間(孵化器)的其中之一。在舊金山,有很多類似的空間在運營,例如Rocket Space (Zappos等曾經在這里辦公),Dogpatch Labs(Instagram等曾經在這里辦公)等等。這些聯合辦公空間成為了YCombinator等孵化器之外對于初創企業的有利補充。有些團隊在孵化器畢業之后,會選擇去聯合辦公空間繼續發展;而有的公司則是一開始就選擇進入這些地方。如果說孵化器屬于初創企業中的國家集訓隊,那么聯合辦公則是新秀訓練營。
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的創業團隊青睞于進入這些著名的孵化器或者進入這些聯合辦公空間呢?這里比團隊單槍匹馬起步擁有的優勢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快速積累硅谷的各種關系,假如創業者來自其他城市,那么顯然加入一個組織能夠幫助他們迅速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并且取得很多聯系。這些聯系包括本地的投資人、客戶資源、所需人才等等。 另一方面,一個集體環境所提供的創業氛圍,很多初創企業的創始人都缺少運營企業的經驗,而孵化器往往會提供所需知識的培訓,因此能夠起到“孵化”、“加速”的作用,這些成長不只是對公司,也是對公司的創始人。這些都有助于一個有夢想的人向真正的創業家的轉變。還有一方面就是孵化器能夠幫助創業者確定或者轉換方向。有些人想創業做一番事情,卻拿不準方向,這時候孵化器里有經驗的導師則可以發揮作用了。當然很現實的一個方面還有,孵化器往往會提供一筆小數目的啟動資金,來讓團隊開始起步。
反過來,是不是所有的初創公司都適合進入孵化器呢?其實可以比照上面孵化器能夠帶來的好處進行思考。假如創始人在硅谷有很好的人脈,創業經驗豐富,創業方向明確,并且不缺少啟動資金,那么可能就沒有必要進入孵化器了。因為即使進入了,并不會對這個團隊有任何幫助。
創業一直是硅谷的靈魂,也是硅谷最有魅力的地方。當年蘋果、惠普等老一代硅谷的科技公司都有創始人在車庫里起步的故事,這意味著那個時代草根創業者起步的艱難與辦公場所的簡陋。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云計算解決了網絡基礎設施的門檻,開源軟件降低了軟件開發的門檻,而孵化器和聯合辦公空間則進一步降低了創業對于創業者個人經驗、人脈、資金等方面的要求。正因為如此,孵化器產生的公司開始批量產生,經常關注科技新聞的朋友肯定會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家孵化器的一期公司畢業。從車庫到孵化器,改變的是創業的環境,不變的是創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