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璐
摘要計算機的普及、網絡的廣泛應用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巨大沖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本文分別從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德育教育面臨的新特點,網絡信息時代德育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及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問題三個方面闡述了網絡信息化時代對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影響,及網絡信息化時代對當地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關鍵詞網絡信息德育教育高校輔導員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網絡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時代正對當代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產生巨大的沖擊。有關學者把網絡信息文化概況為:“網絡信息文化是指以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方面”,網絡信息化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使人類社會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①網絡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大量的信息,且有其獨特的時效性、互動性等特征,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了解社會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中的一些負面信息、失實的報道、偏激的言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對社會有過一些偏激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高校輔導員德育工作的嚴峻考驗。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在信息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要有效開展工作,必須順應時代變化,緊跟時代步伐,調整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動態,更好的為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提供幫助。②
1 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德育教育面臨的新特點
1.1 網絡很好地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共享
許多網絡愛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資源通過一些平臺共享給大家。通過網絡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共享全球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交流、休閑娛樂。網絡把各種資源有效融為一體,為大學生素質的拓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
1.2 網絡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快捷
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多樣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快速便捷。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盡情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1.3 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增強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教師和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隨著網絡的日益發展和普及,教師的主導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同時,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網絡環境中,每個公民都有同等的發言權,學生自然也不例外。學生群體對一些“大事小情”的評論中不乏精辟、獨到的觀點。
1.4 大學生人際交往范圍擴大
網絡的發展和普及,使得大學生們有了更加多樣方便的交流渠道,大量的聊天軟件和各種論壇等網絡交互方式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大大拓展,網上交友、網上聊天成了大學生人際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時也豐富了大學生業余生活。
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處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主要組織者與教育者的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現代工具,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注意采用高科技手段,擴大宣傳覆蓋面,并注意整合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保證內容的時代性、科學性、學術性、道德性和政治性與時俱進,不落后于時代發展的節拍,使高校德育 (下轉第55頁)(上接第40頁)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適應時代需求。③
2 網絡信息時代德育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1)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信息的多元化,在巨大的信息量背后無疑也夾雜著許多虛假信息,形形色色的思潮、錯綜復雜的觀念也充斥其間。不同文化類型、意識形態之間的交匯、沖突與整合將越來越明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面對面的交流灌輸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網絡文化和非主流政治給團的思想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建立大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積極正確地利用網絡,避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④積極健康地利用網絡信息。(2)在網絡化時代中,在當代高校中,有不少大學生沉溺網絡,絕大部分業余時間都是在“網上”度過,離開了網絡就無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再加上目前部分高校的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歸屬感、責任感,造成了部分學生到網上尋找自我,從而越來越脫離集體,脫離社會。⑤
3 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問題
3.1 利用網絡資源構建德育工作新陣地
作為高校輔導員,要正確看待網絡,既不能全盤接受,更不能一味排斥。輔導員要利用大學生喜愛上網,經常上網的特點,加強引導,采取積極的措施,把網絡建設成為德育教育的新陣地。
3.2 重視傳統德育教育形式
傳統的德育課程、社會實踐活動等等仍是高校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視。輔導員要善于結合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等素質拓展活動彌補虛擬網絡對高校德育教育的不足。
3.3 去偽存真,營造健康網絡氛圍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網絡內容紛繁復雜,其中既有先進思想又有落后思想,既有真善美又不乏假惡丑。網絡所展示的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又容易吸引人,可以調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輔導員要積極進行引導,主動建設良好網絡環境,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盡可能避免不良信息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校園思潮,才能將德育教育思想充分融入到網絡文化中去,才能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在現代教育中實現。
3.4 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許多大學生沉溺于網絡,很少與他人交流,不參加集體活動,長此以往,容易導致一定的心理障礙。高校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如開設網上聊天論壇等,采用學生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時疏散他們心中的困惑,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大學生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⑥
3.5 樹立正確的網絡德育觀
高校輔導員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德育觀,辨證地看待網絡的德育作用,使高校德育教育順應網絡時代的要求。輔導員必須主動建設校園網絡環境,才能游刃有余地在網上與學生交流,消除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障礙,才能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占領校園。⑦這樣,才能把正確的教育思想充分融入到網絡文化中去,利用網絡陣地進行德育宣傳。同時,要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德育理論和網絡管理能力,使良好的信息圍繞在學生周圍,才能在現代教育中有效地實現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自主功能。可見,提高高校輔導員隊伍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在網絡信息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在當代網絡信息時代下提高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