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茂芹
摘要: 近幾年中職對口單招擴招,參加藝術類單招的考生越來越多,考前強化訓練是每個考生都必須經歷的,這是考生最緊張的一個學習階段。強化訓練得法,不僅能讓考生游刃有余地參加考試,而且能為考生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中職對口單招美術專業考前強化訓練
近幾年中職對口單招擴招,參加藝術類單招的考生越來越多,考前強化訓練是每個考生都必須經歷的,我認為對學生進行美術專業考前強化訓練關鍵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創設情境,調整學生最佳狀態。
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需要以情激趣,環境和氣氛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訓練中要發揮電教媒體、范品、演示講解的作用,同時調動學生眼、耳、手、口等器官的綜合功能的積極性,創設并融入多維空間情境,在對構圖、造型、色彩、空間、虛實等的平面或立體感受中激發學生人畫合一,這樣學生的精神狀態才能得以激發,從而“精神飽滿”地去作畫。專業課在輕松和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美術老師應該將自己對藝術的熱情通過自身美術素質與基本功,融入到對學生的理解與愛護之中。
二、講究技巧,授之以“漁”,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急功近利,平時的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選擇一個范圖機械地進行臨摹和默寫。畫素描,永遠是那個固定的角度;畫色彩,“一個蘋果十三筆”。學生受到這些框框的限制,失去了激情,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認知,以致最后考試時,只能靠呆板的記憶答題,模特兒角度變了,還是按那個角度畫。色彩靜物中的蘋果個個一模一樣,相同的用筆,相同的色彩。也許最后,可能有學生僥幸得高分,但到了高校,問題就來了,因為他所畫的畫都是一個“模子”。
其實,真正的老師不是我們而是生活,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法,寫生永遠是我們認識生活的主要方式,因為繪畫作為視覺藝術的最基本工程,是手(手繪)、眼(觀察)、腦(認識)、心(感情)相結合的產物。所以,我在對學生的強化訓練中把寫生排在第一位,臨摹只是寫生的輔助手段。在寫生時,我總是把幾種不同風格的范圖掛在墻上,學生只在寫生感覺不對時才看看范圖。若寫生時,角度不好、光線移動或色彩靜物中某些形體不美,位置不利構圖,這時,我們就要加入默寫。不管人物、靜物在客觀上有哪些缺陷,在主觀上,在最后的畫面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應該是最好的。以大量的寫生或默寫為觀察和達到對生活感受最初步的取舍,選取精華或重新組合或由之啟發而就的構圖整體,將有發展前途的構思升級為創作,經過幾次變體達到終極目標。創作,還是基于寫生。
三、舉一反三,創新發展,充分挖掘學生潛力。
這里的“舉”和“反”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沒有固定的教材,為此,我找了一些風格不同的作品借給同學們看,同時讓他們自己到書店、圖書館接觸各種作品,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并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一幅作品,進而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接下來,我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觀察、分析、學習這幅作品的表現方式,對作品進一步深入了解。“讀懂”畫,然后進行臨摹,并能默寫,這是“一”。這樣,課堂寫生就容易多了。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不同主題的寫生就是“三”。可以說,寫生過程就是“反三”過程。在寫生中,學生學習處理各種不同的色調、各種關系,這是一個重點訓練過程,這一步強化訓練做好了,學生就能坦然面對美術加試了。
四、分組練習,團隊合作,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風格。
不同性格的學生作畫風格是有區別的,我發現那些敏感纖細的同學喜歡的作品風格多是清秀細膩的,而一些活潑開朗的同學則喜歡大筆觸、效果強烈而豪放的。我就根據不同的風格把學生分成幾小組進行練習。老師把自己的風格強加給學生是不對的。我常對學生講,筆觸大小、風格習慣甚至作畫步驟都不是問題,但這并不等于沒有原則和標準,一幅畫的構圖、色調處理、主次、虛實、比例、色彩等關系必須明確而科學。“感覺”很重要,但“理性”同樣很重要。這種分組練習實際上就是因材施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認識,使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分組練習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組內同學互幫互助,互相促進,互評互改。當然,老師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研究各組的風格,悉心指導。小組人多時,一定要重點抓好小組長的專業,使各組有個榜樣,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短期內的強化訓練效果非常顯著。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美術人才越來越受歡迎,美術院校的招生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文化差而不得已學美術想“混過”美術加試的考生將被拒之門外。美術加試選拔的是確實具備美術基礎和潛能的考生,這就給美術類考生、美術老師敲響了警鐘,那些機械化、公式化的教法學法只能害了學生。我們共同的目的,是為高校、社會輸送具有真才實學和創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