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智 金益曼 姜雅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腹部擇期手術前健康宣教實施標準化管理對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方法 將209例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分為對照組(n = 96)與觀察組(n = 113);觀察組患者術前健康宣教實施標準化管理,對照組接受傳統術前健康宣教。將兩組患者對術前健康宣教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分次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估。 結果 術前宣教知識掌握程度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3次測試,測評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術前健康宣教實施標準化管理,減輕患者焦慮、不安情緒,滿足其情感求知需要,提高護理滿意度,優化護理程序,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腹部擇期手術;健康宣教;標準化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19—02
標準化管理是指管理在標準上實現統一,實現最佳醫療護理程序,獲得最好的效果。患者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大多數患者對陌生的環境與即將的手術產生焦慮、恐懼情緒[1]。健康宣教成為患者和家屬獲得疾病相關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宣教的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手術和麻醉順利實施及術后康復效果等,將術前健康宣教的內容運用標準化管理,每個班次進行計劃、系統、監督性宣教,使健康宣教達到最佳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滿足患者和家屬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降低患者術前焦慮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我科嘗試對腹部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健康宣教標準化管理,達到預期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6月在我科進行腹部擇期手術且排除手術禁忌的患者,共96例,設為對照組,男55例,女41例,年齡30~84歲,平均56.9歲;高中或以上學歷18例,初中學歷29例,小學及以下學歷49例。其中行胃大部分切除術46例,左半結腸切除術10例,右半結腸切除術14例,膽囊切除術8例,膽囊切除加部分肝葉切除術3例,剖腹探查術15例。選取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我科進行腹部擇期手術且排除手術禁忌的患者,共113例,設為觀察組,男69例,女44例,年齡36~88歲,平均63.4歲;高中或以上學歷24例,初中學歷41例,小學及以下學歷48例。其中行胃大部分切除術48例,左半結腸切除術21例,右半結腸切除術17例,膽囊切除術9例,膽囊切除術加部分肝葉切除術6例,剖腹探查術1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既往史、文化程度、手術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由責任護士負責,采用統一的指導語,每位患者接受3次測試,分別于入院后當天、術前1天及術后第3天進行問卷調查。
1.2.2 健康宣教方式對照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方式,即一般個人宣教與工休座談會形式,由責任護士主要執行,對照組由責任護士主要負責制,將術前宣教內容分為入院24 h、輔助檢查前、手術準備階段、手術前1天、手術日晨五個階段,分時進行宣教,由科室成立的健康宣教小組組員三班制連貫性進行計劃、系統、監督性宣教,組員由大專及以上學歷并具備4年或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
1.2.3 評價指標①患者焦慮程度判斷標準:應用Zung設計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根據全國量表協作組對1 158名正常人的SAS評定的總分均值為(37.23±12.58),正常上限50,≥52是篩選癥狀,52~60為輕度焦慮,61~70為中度焦慮,>70為重度焦慮[2]。②患者對術前健康宣教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分,了解患者健康宣教知識掌握程度。由科室自行設計評分表,設掌握、部分掌握、了解、一知半解、未掌握,分別為5、4、3、2、1分,除手術日晨宣教內容在當日晨評估,其他宣教內容均分階段進行總體評分。③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采納浙江省三甲醫院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共有10項內容,每項內容分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無此需要五項,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下為不滿意,90~95為較滿意(合格),95分以上為滿意。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及重復資料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健康宣教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比較
見表1。
2.2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合格率比較
見表3。
3 討論
3.1 標準化管理的實施,提高了患者對術前健康宣教的效果
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多數表現為焦慮、恐懼、顧慮重重,這種反應如果過于持久、強烈,會直接影響手術和麻醉的順利實施,影響治療效果,隨著手術時間的臨近逐漸加劇,嚴重者甚至影響手術的進行[3]。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應激,實施標準化管理,促使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患者入院時就由責任護士接待,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針對患者疾病程度、接受能力、個體心理需求進行針對性地健康宣教,讓患者事先了解疾病的相關問題,知道所要接受的治療與護理的過程,應怎樣與醫護人員配合,并持續提供相關信息知識,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治療與護理過程,真正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術前健康宣教標準化管理,要求責任護士及組員按時按需給患者宣教,并及時評估上一班次的宣教內容,如果患者掌握不佳或是不清楚,根據患者接受程度再次予以宣教,這樣不僅調動患者積極性,主動參與康復計劃,而且有效減輕患者恐懼、焦慮等心理,體現人性化服務,融洽護患關系,滿意度顯著提高,從而使術前宣教流程規范化。從表1可以看出患者對于這樣連貫性、有計劃與系統的宣教方法效果佳,觀察組宣教內容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特別是手術日晨對照組的表現較觀察組緊張,術前血壓明顯高于觀察組,再者從3次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結果不難看出,兩組患者入院時SAS評分均高于常模值,表示患者術前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術前1天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焦慮分值降低,對照組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第3天SAS測評結果顯示,兩組均不同程度下降,但觀察組與對照組間差異仍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也說明標準化管理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提高患者滿意度。
3.2 實施標準化管理,優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實施標準化管理是在護理管理工作中以標準的制度和貫徹的形式來進行計劃、組織、協調、監督和控制。在健康宣教具體實施中,確保患者健康宣教的連續性及完整性,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責任護士及組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詢問、評估,了解患者接受程度,對患者欠缺及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防范措施,避免以往只是根據各自的臨床經驗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只注重知識灌輸,忽略患者對宣教內容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標準化管理避免遺漏項目及宣教不到位情況,使護理人員職責明確,能進行針對性、時限性和可視性的宣教,及時進行評價,使宣教與評價反復進行,不再只是機械的執行醫囑,優化了護理流程,提高了護士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能有效協調、充分發揮臨床護理工作的最佳狀態,有效規范護理行為,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護士倫理水平和威信,患者和家屬對護士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表3),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格上,在“患者意見”一欄里面,表揚的話語及提出意見和建議的,試驗組比對照組明顯增多(對照組空白居多)。患者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住院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價是對護理工作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4]。標準化管理促使護理流程優化,減少護理事件發生,避免護理投訴,提高護理質量。
實施標準化管理,護士責任心加強了,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意識也加強了,自覺性也提高了,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高效率運轉,也促進優質護理服務的推廣與深化。
[參考文獻]
[1]馬愛青. 腹部手術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與社會支持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8):12—13.
[2]吳均林,林大熙,姜乾金,等. 醫學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0—121.
[3]王立萍,袁敏,司秀蘭. 術前心理干預對患者全身麻醉效果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3):786—787.
[4]李亞蘭. 新型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與流程在婦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93—595.
(收稿日期: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