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星
[摘要] 目的 探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發性腎結石的優勢性。 方法 92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開放組) 50例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微創組) 42例,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 兩組在手術時間、發熱率、結石清除率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微創組的術中出血量、輸血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開放組(P < 0.05)。但微創組的住院費用顯著高于開放組(P < 0.05)。 結論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發性腎結石具備微創的典型優點,結石清除率較高,應根據患者的經濟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關鍵詞] 微創;經皮腎鏡;復雜性腎結石;優勢
[中圖分類號] R692.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37—02
隨著微創醫學的發展,泌尿系統結石的治療日新月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近年來被廣泛的用于腎結石的治療,其具有創傷小、療效好、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操作簡單、安全等優點[1]。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4月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42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2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術前均行腎臟CT、KUB、IVP確診,無嚴重心功能不全、尿路畸形和明顯的手術禁忌證,排除全身狀況較差不能接受手術者。男28例,女64例,年齡17~76歲,平均(41.2±4.5)歲,病程2~18個月;單發35例,多發(≥2)57例;結石大小(4.66±1.53) cm,腎盂分離(2.78±1.45) cm。結石位于左側32例,右側37例,雙側23例。鹿角型結石28例,多發腎盂、腎盞結石37例,巨大腎盂結石15例,孤立腎結石12例。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微創組42例和開放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 > 0.05)。見表1。
1.2 手術方法
(1)開放組: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全麻后取健側臥位,腰下墊枕,抬高腰橋,去11肋或12肋切口,按照常規術式進行。(2)微創組: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全麻后截石位,經尿道插入膀胱鏡。改變患者體位為健側腹臥位,在X線或B超定位下,制造人工腎積水,從輸尿管導管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用18G的腎穿刺針穿刺在10~12肋間腋后線至肩胛下線之間選擇穿刺點[2]。將斑馬導絲引入,使用COOK公司塑料擴張器,由F8逐步擴張至F16或F18后,將塑料薄鞘留置,使經皮腎手術通道建立,F8/9.8輸尿管硬鏡通過塑膠套鞘進入集合系統尋找到結石,觀察結石的位置及大小,將結石用套入的氣壓彈道碎石桿擊碎,不斷快速地經輸尿管導管逆行注水,以便迅速將粉碎的結石碎片經套鞘沖出[3]。將結石取凈后,將輸尿管導管拔出,順行插入DJ內支架管,塑料套管置入14F引流管作為腎造瘺管,觀察位置滿意后,將腎造瘺管縫合固定,手術結束。
1.3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輸血率、術后并發癥(感染、傷口尿瘺、液氣胸、持續性出血)、發熱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隨訪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頻數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進行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兩組的手術時間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但微創組術中出血量、輸血率顯著低于開放組(P < 0.05)。見表2。
2.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的術后發熱率、結石清除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微創組的住院時間顯著少于開放組,住院費用顯著高于開放組(P < 0.05)。見表3。
3 討論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包括鹿角型結石、多發腎盂、腎盞結石、巨大腎盂結石、孤立腎結石等,往往繼發腎積水、感染、腎功能損害[4],是治療的難點。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但其手術技巧要求高,創傷大,腎臟損傷嚴重,術后并發癥多,結石殘留率及復發率較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為腎結石提供了損傷痛苦小、恢復快的治療手段。微創腎鏡取石術僅需切開1.0 cm左右的皮膚,筋膜擴張僅至F14或F16,大大減少了術中、術后出血的可能性,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對腎功能無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快,不影響勞動力等優勢[5]。且該方法大大降低了腎結石手術的并發癥危險性。超聲引導下建立良好的經皮腎鏡工作通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成功的關鍵[6]。因此,術前我們經腎臟CT、KUB確定穿刺部位,了解結石、腎盞形態、腎盂及關系,使穿刺點、結石解剖位置、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盡量在一條直線,寧淺勿深,穿刺時制造人工腎積液我們可以逆行注水擴張腎盂,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7—9]。
本研究結果顯示,微創經皮腎鏡與傳統開放手術在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熱率、結石清除率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說明兩種術式均是復雜性腎結石的有效治療方法。微創組的術中出血量、輸血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開放組(P < 0.05),提示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勢,但微創組的治療費用顯著高于開放組(P < 0.05)。
綜上所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發性腎結石具備微創的典型優點,結石清除率較高,應根據患者的經濟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參考文獻]
[1]朱開常,包麗嬡,黃亮. 超聲引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98例[J]. 臨床軍醫雜志,2009,37(5):809—810.
[2]鄭勁松,舒楊柳,王祥勇.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感染性腎結石44例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7(8):152—153.
[3]張旗,吳奎,王志勇,等. 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與開放性腎切開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療效比較[J]. 安徽醫藥,2011,15(1):62—63.
[4]吳階平. 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21—832.
[5]李學德,于永綱.武英杰,等. 經皮腎穿刺取石術中影響腎結石一次清石率的原因[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1):33—37.
[6]周鴻斌,吳飛,李岑,等.鹿 角形腎結石微創經皮腎鏡穿刺取石術安全性及清石率的研究(附125例報告)[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4):50—52.
[7]夏小雄,蔣勝武,王瓊,復雜腎結石微創經皮腎鏡穿刺取石術與開放手術的對比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6):426—428.
[8]張旗,吳奎,王志勇,等. 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與開放性腎切開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療效比較[J]. 安徽醫藥,2011,15(1):67—68.
[9]韋鋼山,黃向華,覃斌,等. 多通道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158例療效觀察[J]. 微創醫學,2011,6(6):543—544.
(收稿日期: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