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敏
摘要:課本劇是一種依據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們進行編排和表演的形式,學生們可以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接下來,文章將根據筆者多年的輔導培訓經驗,提出課本劇表演的實踐探索。
關鍵字:課本劇;表演;實踐探索
課本劇,從動態的形式和角度組織學生們進行學習活動,不僅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領域,而且還為學生們打造了一片全新的學習天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種方式之一。
一、與文本對話——編劇
1、選取合適的文本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課文對話語言形象、人物性格豐富鮮明、課本內容情節生動,給學生們留下了很大的創意、想象空間,非常適合學生們的表演,比較適合編成課本劇,比如說“數星星的孩子”“狼和小羊”等等。另外,一些比較經典的、學生們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也可以選定成文本,比如說,“三只小豬”“白雪公主”“小紅帽的故事”等等。
2、讀活文本
首先,要先從朗誦、誦讀開始,憑著語言文字的大意形成一種表象,從而可以讓學生們很快的融入到文本中的情節。使文章中的任務、故事、情節、景物在學生中的腦海中活生生的呈現出來,從而可以順利的實現情景再現。
其次,在進行默讀課文,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文章中人物以及作者的心情,從而可以與這些人物一起悲傷、一起歡笑,產生移情于景的理解。通過這種深入的心靈對話和情感交流,會讓學生們把自己的讀書感受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相比較,從而為文章的表達和內容創造出全新的意義,有效的使閱讀成為被引導的創造。
3、編寫劇本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們進行表演,老師要幫助學生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整理課文中的人物語言、景物描寫和旁白等等內容,并且要適當的添加一部分細節描寫,把書面語言口語化。
比如說:“狐貍和烏鴉”的劇本編寫:
狐貍:(滿臉堆笑的說)親愛的烏鴉,你好啊!
烏鴉:昂著頭,并不說話
狐貍:(一邊咽著口水,一邊假惺惺的關切道)勤勞的烏鴉媽媽,你的孩子們都好嗎?
烏鴉:(斜看了狐貍一下,依舊不說話)
狐貍:(雙手上舉,贊美的抒情到)美麗的烏鴉姑娘,你的羽毛實在是太漂亮啦,麻雀跟您比起來那可就差很遠了!你的嗓音這么美妙,大家都愛聽你唱歌,你就給我們唱幾句吧!
烏鴉:(得意洋洋的昂著頭要大聲唱歌)哇哇哇!
狐貍:(叼起肉,一溜煙的鉆進樹洞里面去了)
旁白:(今兒個真高興!終于騙到了烏鴉這個小笨蛋,終于可以吃到肥嘟嘟的肉啦!)
這一個劇本就是圍繞著“狐貍如何行騙,烏鴉如何受騙”這條鮮明的主線,通過狐貍的神態、語言、動作等各個方面,傳神的表達出了狐貍的“虛情假意”。
4、進一步改編、完善劇本
在排練的過程中,要依照文章的內同對劇本的多個細節進行反復的修改,從而更好的通過任務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生動的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將人物的形象刻畫的生動逼真。
二、通過排練和表演,讓學生通過互動的形式學到知識
排練,是課本劇成功表演的關鍵因素,在排練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讓學生們依照自己的知識經驗、興趣和愛好進行創造性的發揮,要積極的體驗和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力量,通過學生們的合作互動和交流對話,更加促進學生的學習。
1、分配角色,挑選演員
學生們都希望表演劇本中的主角,這時候老師要采用公平選拔的形式讓學生們表演,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劇本的表演中,可以讓學生們扮演大樹、小草、小花的角色。這樣這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們的表演積極性和熱情。
2、準備服裝,設計背景
舞臺背景的設計有很多形式,這個要根據劇本的內容來進行布置。比如說,在表演“數星星的孩子”這個劇情的時候,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現滿天的星星,不停的眨著眼睛。通過這些道具,把舞臺背景形象的展現出來。
3、通過排練和表演,讓學生們走向舞臺
有了合適的舞臺背景和角色人選,這時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多次的排練,從而更好的完善劇情。讓學生們更深層次的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的感情。然,后通過最終在舞臺上的表演,通過孩子們活靈活現、生機盎然的表現和小觀眾們津津有味、聚精會神的觀看,讓學生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中,獲得身心的啟迪和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們綜合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課本劇表演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充分的發揮學生們創造力和想象力,更好的做到“玩中學”,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應該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實踐。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著“課本劇表演的實踐探索”,從科學、合理的進行編劇;通過排練和表演,讓學生通過互動的形式學到知識,這兩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希望可以為奮斗在一線的老師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劉長華.謝海蘭.一個單元一部劇[J].新課程(小學版),2010(09).
[2]劉長法.基于“導演制”的越劇高等人才培養改革模式[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02).
[3]邢懷新.從素質教育看小學生人才的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作者單位:長春市群眾藝術館)